吴朝阳
- 作品数:60 被引量:28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奥美拉唑增强多柔比星对K562细胞的毒性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增强多柔比星对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毒性作用。方法奥美拉唑预处理K562细胞0h、24h,MTT法观察多柔比星对K562细胞的毒性作用,计算多柔比星对K562细胞的IC50值。奥美拉唑5μg/ml预处理K562细胞24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的多柔比星浓度。结果与无奥美拉唑预处理比较,奥美拉唑(终浓度为1.0、2.0、5.0、10.0μg/ml)预处理0h,多柔比星对K562细胞的IC50值无明显变化;奥美拉唑(终浓度为2.0、5.0、10.0μg/ml)预处理24h,多柔比星对K562细胞的IC50值明显降低(P<0.01);奥美拉唑5μg/ml预处理24h,细胞内多柔比星摄入量有明显增加(P<0.05),且排出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美拉唑预处理K562细胞,可以增强多柔比星对K562细胞的毒性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奥美拉唑逆转了细胞的酸性环境,使细胞内发挥作用的多柔比星增多。
- 吴雅荣吴朝阳陈巧云王法春许文林
-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多柔比星K562细胞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73基因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p73基因是 p53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其编码的蛋白质在结构、功能上与 p53相似, 具有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但是与 p53基因在人类肿瘤发生中经常发生突变不同,至今极少发现 p73有突变,而且 p...
- 吴朝阳金洁季勇慧钱震杨小飞盛晓静张永宁钱军
- 关键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73
- Pembrolizumab治疗肺腺癌致多发免疫相关毒性反应1例报道
- 2023年
-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80%~90%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治疗效果较差^([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以其毒副作用小,强有力的拖尾效应,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个里程碑.
- 王燕朱丽华蒋芳吴朝阳邱志远
- 食管癌放化疗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放化疗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动态变化,以及CTCs与食管癌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利用免疫磁珠富集联合免疫荧光检测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48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的循环血肿瘤细胞,对比分析放化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循环肿瘤细胞与患者临床特征及2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循环血肿瘤细胞与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治疗前循环血肿瘤细胞阳性率为52.1%(25/48),治疗结束后为20.8%(1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化疗前后的循环肿瘤细胞均与患者的2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临床分期及放化疗后循环血肿瘤细胞水平是食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循环肿瘤细胞可以反映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并且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 许刚王燕王承伟吴朝阳
- 关键词: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循环肿瘤细胞预后分析
- Th17/Treg比值对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实施直线加速器及多叶光栅实施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48例分为两组:A组24例,发生放射性肺炎;B组124例,非放射性肺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放疗前、放疗期间及放疗后第4周两组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水平,计算Th17/Treg比值,比较两组放疗剂量相关参数。结果两组放疗前及放疗期间的Th17和Treg细胞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第4周,A组Th17细胞水平高于B组,而Treg细胞水平低于B组(P<0.01)。A组放疗5、6周及放疗后第4周Th17/Treg比值高于B组(P<0.05)。A组放疗剂量相关参数与B组相仿(P>0.05)。结论 Th17/Treg比值可作为放射性肺炎发生的预测因子。
- 王燕王洁时亚伟吴朝阳许刚
-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TH17细胞TREG细胞
- 转染抗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白血病细胞模型的建立
- 2006年
- 目的建立转染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的白血病细胞模型,探讨发夹状核酶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VEGF基因表达的效应。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抗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RZ)转染入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G418抗性筛选获得阳性克隆,转染VEGFpcDNA3-RZ和空载体(pcDNA3)的细胞组均有抗性细胞生长,分别命名为K562-RZ和K562-PC;抽提基因组DNA,用PCR方法验证核酶基因已转染入K562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白血病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同时测定K562-RZ,K562-PC和K562三组培养上清刺激内皮细胞生长的情况。结果抗VEGFpcDNA3-RZ成功转入白血病细胞系K562,G418筛选2周获得阳性克隆,PCR检测证实核酶基因整合入白血病细胞基因组DNA;与K562及K562-PC细胞相比,转染VEGF核酶基因的K562-RZ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K562-RZ组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的刺激作用明显弱于K562-PC组。结论建立了转染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的白血病细胞模型,抗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可明显下调白血病细胞VEGF的表达,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 许文林沈慧玲吴朝阳费霞
-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llo.PBSCT治疗,包括急性中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自血病(ALL)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1例,均为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其中同胞间移植4例、无关供者移植1例;4例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例为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经血型、性染色体和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均为供者型造血,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2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8天;5例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闭塞病;4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发生移植后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其余4例患者仍持续缓解(移植后145—470天)。结论:Allo-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复发难治性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 张永宁季勇慧吴朝阳林江江云伟王法春钱军
- 关键词:血液病恶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移植物抗宿主病
-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通过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观察其与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食管癌患者及1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收集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研究Treg细胞变化与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食管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3.72±1.39)%,高于对照组(1.15±0.36)%,P<0.01;食癌管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位置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食管癌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其比例对于判断食管癌的病期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 付白清吴朝阳许亚平王法春陈巧云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食管癌流式细胞术
- 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的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式,但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总体5年生存率较低。因此,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更倾向于手术联合多种模式的治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中,新辅助治疗展示出了明显的生存获益、良好的临床疗效以及可接受的毒性反应,成为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新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免疫治疗。本文就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陈志富徐利本王燕吴朝阳
- 关键词: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
- 急性白血病颅内出血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1
- 2000年
- 吴朝阳沈慧玲许文林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颅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