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关
- 作品数:34 被引量:1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双钢板治疗陈旧性干骺端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双钢板治疗涉及内侧干骺端稳定性无法通过常规手段予以维持的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且获1年以上随访的10例陈旧性干骺端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26~51岁,平均38.8岁.主力侧(均为右侧)7例.骨折Neer分型:二部分内翻型外科颈骨折7例,三部分大结节骨折1例,四部分骨折2例(非外展嵌插型骨折).末次随访时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 结果 10例患者获平均16.9个月(12 ~5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前屈上举(FE) 144.0°±30.6°,体侧外旋(ER) 34.5°±27.2°,内旋(IR)从术前的L2恢复至T10水平.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84.4±12.9)分,美国肩肘关节(ASES)评分平均为(79.5±20.2)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平均为(28.7±5.1)分,简单肩关节(SST)问卷调查评分平均为(9.6±1.7)分,VAS评分平均为(1.7±2.5)分.Constant满意程度评分:优8例,良2例.10例患者的FE、ER、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SST问卷调查评分和VAS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患者出现骨折迟延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双钢板治疗涉及内侧干骺端稳定性无法通过常规手段予以维持的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可较好地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疗效满意.
- 鲁谊吴关王海宁李奉龙朱以明姜春岩
- 关键词:肩骨折骨板
- 半月板桶柄样撕裂修补失效原因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半月板桶柄样撕裂(bucket-handle tear,BHT)的修补失效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2002年5月至2007年11月连续完成175例关节镜下BHT修补术,于术后平均23个月(11-66个月)对其中98例101个半月板进行二次关节镜手术探查。探查术中半月板愈合情况作为评价修补成功(完全愈合与部分愈合)或失效(不愈合)的指标。将患者按照不同的可能影响愈合的因素进行分组,分析组间失效率的差异。结果半月板完全愈合77个(76.2%),部分愈合11个(10.9%),不愈合13个(12.9%)。年龄〉35岁与≤35岁的BHT失效率为25.0%(4/16)、10.6%(9/85)(x2=2.494,P〉0.05);陈旧性(〉8周)与急性(≤8周)BHT失效率为11.5%(9R8)、17.4%(4/23)(x^2=0.543,p〉0.05);内侧、外侧半月板BHT失效率为13.3%(12/90)、9.1%(1/11)(x^2=O.157,P〉0.05);红-红区与红-白区BHT失效率为15.0%(9/60)、9.8%(4/41)(x^2=0.597,P〉0.05);单独应用自内向外缝合、联合应用自内向外缝合及全关节内式缝合、单独应用全关节内式缝合三组BHT失效率分别为22.0%(9/41)、7.2%(4/55)、0(0/5)(X^2=5.290,P〉0.05);有绞锁史与无绞锁史患者的BHT失效率为26.7%(8/30)、7.0%(5,71)(x^2=7.242,P〈0.05);二次探查时侧一侧差值≤2mm、2-5mm及≥5mm三组失效率为7.9%(7,89)、25.0%(1/4)、62.5%(3/8)(x^2=20.084,尸〈0.05)。BHT修补术总体失效率为12.9%。结论术前有膝关节绞锁史及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差的患者BHT修补失效率明显增高。
- 吴关冯华洪雷王雪松张辉耿向苏张晋
- 关键词:半月板胫骨撕裂伤关节镜检查
- 巨大肩袖损伤手术修复时机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无明显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的巨大肩袖损伤手术时机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肩袖损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n=30):早期修复绀(损伤后1周后手术修复)和晚期修复组(4周后修复)。术后2、4、8周HE染色观察腱-骨愈合情况.苦味酸灭狼堪红染包计算I型胶原与Ⅲ型胶原面积比;测量并比较术侧与健侧冈上肌的最大负荷百分比。临床上随访2008午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的无明显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51例,按手术修复时间的不同分为急性组18例(6周内手术)、亚急性组17例(6周至3个川内手术和慢性组16例(超过3个月手术)。关节镜下双排承建修复损伤肩袖。记录并比较各组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简单(SST)评分。结果动物实验表明,修复术后2、4、8周时,早期修复组0晚期修复组间组织学用生物力学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修复组的结果2周与4、8周之间以及晚期修复纰2、4周与8周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行术后获12~36个门(平均18个月)随访,均顺利愈合,无发生并发症。术后ROM、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I-A评分、SST评分与术前比较明硅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在术后末次随访时ROM、功能评分以及疼痛等方州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肩袖损伤发生脂肪浸润和萎缩变性之前,不同时点修复住动物实验的组织学、力学及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 吴关鲁谊张蔷李奉龙朱以明姜春岩
- 关键词:肩关节组织学临床对照试验
- 盂唇重建与盂唇部分切除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症合并无法修复盂唇损伤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盂唇重建和盂唇部分切除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症的临床疗效,探索无法修复的盂唇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以在我科手术治疗的股骨髋臼撞击症造成盂唇损伤患者中盂唇损伤严重、无法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7月到2014年12月行盂唇部分切除24例(盂唇部分切除组),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行盂唇重建27例(盂唇重建组)。术前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后随访至少2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VAS疼痛程度以及日常活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OS-ADL)、体育运动专用髋关节评分(HOS-SSS)、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 HHS)功能评分。结果:盂唇部分切除组失随访2例,盂唇重建组失随访3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术前HOS-ADL、HOS-SSS、mHHS和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末次随访时,盂唇部分切除组患者的HOS-ADL评分为78.0±10.5,HOS-SSS评分为64.3±15.2,mHHS评分为73.7±12.3,VAS评分为3.9±2.0,盂唇重建组患者的HOS-ADL评分为79.7±8.8,HOS-SSS评分为72.8±14.3,mHHS评分为79.8±12.4,VAS评分为3.0±1.6,两组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但两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盂唇重建和盂唇部分切除均可在中短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可作为盂唇损伤严重、无法修复患者的治疗方法。
- 张晋武永刚李旭吴关沈杰威王雪松
- 关键词:盂唇损伤
-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Hepple 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Hepple 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54例Hepple 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治疗,分别采用直径4.5 mm与直径8.0mm自体骨软骨移植器械完成植骨手术。内踝截骨暴露距骨病变部位,制备软骨损伤区受区,取自体股骨外髁非负重区骨软骨柱修复距骨软骨缺损区。随访期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摄X线片。末次随访时获得磁共振成像(MRI)随访,明确软骨移植区愈合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评价足踝功能,对比大直径组与小直径组骨软骨移植术后优良率。结果:5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出现1例供区疼痛,1例踝关节内大量瘢痕形成影响功能行二次关节镜下清理,无皮肤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截骨端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7%。随访证实术后10~14周(平均12周)截骨端愈合,MRI检查显示骨软骨移植区愈合良好,无明显退变。AOFAS评分术后(90.3±7.3)与术前(69.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5,P<0.01)。大直径组与小直径组骨软骨移植术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0.05)。结论: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Hepple 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功能。大直径自体骨软骨柱移植能取得与小直径自体骨软骨柱移植一致的手术疗效。
- 陈忠益王雪松张晋吴关
- 关键词:骨软骨损伤距骨骨软骨移植自体
- 205例肘关节镜术后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分析肘关节镜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肘关节镜治疗、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患者196人共205例患肘,分析年龄、性别、疾病持续时间、病种等因素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22例,发生率10.7%,男性1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45.3岁(28~63岁)。其中,关节活动受限16例,类风湿滑膜炎4例,单纯游离体1例,肘三联征1例。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持续时间等因素与并发症的发生并无显著相关性,但类风湿滑膜炎的患者术后更易出现并发症。结论:肘关节镜虽然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应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鲁谊李旭李奉龙吴关
- 关键词:关节镜肘关节并发症
- 伴有高度轴移现象的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前外侧韧带MRI信号异常的发生率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伴有高度轴移现象的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前外侧韧带MRI信号异常的发生率。方法对2016年1至6月收治的连续164例急性ACL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完全性ACL损伤,受伤机制为非接触性损伤,患者术前均有全面的体格检查及膝关节MRI检查结果。依据术前麻醉下轴移试验检查结果进行分组。轴移试验结果为高度轴移的患者68例,按性别及年龄1:1匹配低度轴移患者68例。比较两组患者MRI冠状面T2WI像上前外侧韧带Ⅰ级扭伤、Ⅱ级部分撕裂及Ⅲ级完全撕裂的发生率。结果高度轴移组与低度轴移组患者平均年龄均为29.3岁,每组各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5例。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体重指数及KT-1000侧-侧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共105例出现前外侧韧带MRI信号异常,总体发生率为77.2%(105/136)。高度轴移组患者前外侧韧带信号异常发生率为94.1%(64/68),高于低度轴移组的60.3%(4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86,P=0.013)。高度轴移组分别有15例、19例、30例发生Ⅰ级扭伤、Ⅱ级部分撕裂及Ⅲ级完全撕裂,低度轴移组分别有29例、8例、4例发生Ⅰ级扭伤、Ⅱ级部分撕裂及Ⅲ级完全撕裂。高度轴移组前外侧韧带撕裂(MRI信号Ⅱ级或Ⅲ级)的发生率为76.6%(49/64),高于低度轴移组的29.3%(1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52,P=0.009)。结论伴有高度轴移现象的ACL损伤患者大多存在前外侧韧带MRI信号异常。高度轴移与低度轴移的ACL损伤患者前外侧韧带信号异常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高度轴移现象可能是ACL合并前外侧韧带损伤的结果。
- 宋关阳张辉刘心吴关薛喆冯华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膝损伤
- 前外侧韧带重建术治疗轴移试验Ⅱ级的前十字韧带损伤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重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术的作用。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由同一医生收治的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59例,采用ACL+ALL重建或单纯ACL重建治疗。ACL+ALL重建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0.5±8.3)岁(范围15~48岁);左膝11例,右膝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9)个月(范围3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单纯ACL重建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2.2±9.7)岁(范围17~51岁);左膝14例,右膝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2,11)个月(范围10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例。术后随访1年,应用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侧-侧差值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估表和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轴移试验的结果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Lachman试验的结果分为阴性、1度松弛、2度松弛、3度松弛。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术后1年时ACL+ALL重建组Lachman试验阴性25例、1度松弛4例,单纯ACL重建组阴性24例、1度松弛6例(Z=-0.91,P=0.361);两组阳性率分别为13.8%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242)。ACL+ALL重建组术后KT-1000侧-侧差值为(1.9±1.3)mm,单纯ACL重建组为(2.2±1.3)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3)。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0级27例、Ⅰ级2例,单纯ACL重建组0级20例、Ⅰ级8例、Ⅱ级2例(Z=-0.66,P=0.507);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6.5%,小于单纯ACL重建组的33.3%(χ^(2)=21.70,P<0.001)。ACL+ALL重建组IKDC主观功能评分为(92.4±5.6)分,单纯ACL重建组为(90.2±6.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76);ACL+ALL重建组Lysholm评分为(91.0±6.2)分,单纯ACL重建组为(89.1±5.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201)。结论对轴�
- 吴关张辉李旭宋关阳洪雷
- 关键词: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重建关节不稳定性
- 改良McLaughlin手术治疗肩关节锁定后脱位合并肱骨小结节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 分析肱骨近端小结节骨折合并锁定性肩关节后脱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转归以及影像学表现,探讨与临床结果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共29例连续病例确诊为肱骨小结节骨折(2部分骨折)合并锁定性肩关节后脱位,其中18例患者接受改良McLaughlin手术并获得2年以上临床随访,入选本研究.1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 ~58岁,平均(40&#177;11)岁.9例患者左侧肩关节受伤,9例右侧受伤,主力侧受伤率为9/18.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 ~123 d,平均(40&#177;42)d.术后3、6个月、1年进行随访,此后每年进行1次随访.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临床功能评估包括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评分)、Constant评分以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肩关节功能评分(ASES评分).进行肩关节X线片检查评估肱骨头缺血坏死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析患者年龄、受伤侧别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对临床结果以及肱骨头坏死的影响作用.结果 患者随访24 ~72个月,平均(38&#177;16)个月,患者至随访结束均未出现脱位复发.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3分,平均(0.6&#177;0.9)分;肩关节UCLA评分23 ~33分,平均(28&#177;4)分.Constant评分71~96分,平均(85&#177;8)分;ASES评分75 ~95分,平均(83&#177;7)分.患者年龄、受伤侧别与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以及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相关性.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与术后肩关节UCLA评分(r=0.648,P=0.004)、Constant评分(r=0.506,P=0.032)、ASES评分(r=0.517,P=0.028)均存在显著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手术治疗肱骨小结节骨折合并锁定性肩关节后脱位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术后早期随访患者功能良好.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影响作用.
- 刘心朱以明鲁谊李奉龙吴关姜春岩
- 关键词:肩骨折肩脱位骨坏死
- 一种用于肩盂前缘骨折内固定导向器
- 一种用于肩盂前缘骨折内固定导向器,由弧形标尺、克氏针套管、定位横板及手柄组成,条形弧形标尺一端直角弯曲形成横梁,横梁平面上设有横向通槽,条形弧形标尺另一端弯曲钩状,钩尖指向定位横板下面;定位横板一端的平面上开有横向凹槽,...
- 鲁谊田伟姜春岩朱以明李奉龙吴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