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卜宪敏

作品数:22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淋巴
  • 6篇C4D
  • 5篇细胞
  • 4篇淋巴瘤
  • 4篇免疫
  • 4篇病理
  • 3篇滤泡性
  • 3篇滤泡性淋巴瘤
  • 3篇病理学
  • 2篇移植排斥
  • 2篇移植排斥反应
  • 2篇愈合
  • 2篇排斥
  • 2篇排斥反应
  • 2篇缺损
  • 2篇染色
  • 2篇淋巴滤泡
  • 2篇免疫组化
  • 2篇急性排斥
  • 2篇急性排斥反应

机构

  • 12篇济宁市第一人...
  • 10篇南京军区福州...
  • 8篇济宁医学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安康医...
  • 1篇福州总医院

作者

  • 22篇卜宪敏
  • 10篇郑智勇
  • 8篇余英豪
  • 7篇吴彬
  • 6篇王海滨
  • 4篇徐芳芳
  • 4篇熊喜生
  • 4篇王晨
  • 3篇曾玲
  • 3篇孟纯阳
  • 3篇吴在增
  • 2篇姚丽青
  • 2篇江艺
  • 1篇刘洪美
  • 1篇查玉梅
  • 1篇刘庆宏
  • 1篇曲利娟
  • 1篇何敬平
  • 1篇李林
  • 1篇方延宁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福州总医院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_(4/5)椎间不稳模型动物病理学变化及黄韧带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破坏颈椎后方稳定结构会导致黄韧带退变加速,颈椎前方不稳是否会导致后方相应黄韧带及邻近节段黄韧带退变加速还不清楚。目的:观察颈椎不稳动物模型中黄韧带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通过颈椎前路穿刺破坏纤维环及抽吸C4/5髓核组织建立兔颈椎不稳动物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兔C3/4,C4/5,C5/6黄韧带中纤维排列紊乱,玻璃样变性,黄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染色面积增加,其中以C4/5最为显著;4,8及12周时2组大白兔C3/4,C4/5,C5/6黄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阳性面积接近。说明颈椎前方不稳会诱发后方黄韧带退变加速,其中以损伤节段黄韧带退变最为严重。
卜宪敏吴彬徐芳芳孟纯阳王海滨
关键词:颈椎不稳颈椎退变黄韧带动物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
C_1q的沉积对V型狼疮性肾炎和原发性膜性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C1q在V型狼疮性肾炎、原发性膜性肾病及病理组织学为不典型膜性肾病肾活检标本中的沉积,分析其不同及意义。方法:对V型狼疮性肾炎、原发性膜性肾病和不典型膜性肾病的患者的肾活检组织进行C1q免疫组化染色,并收集临床和血清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型狼疮性肾炎会出现C1q的沉积,原发性膜性肾病不会出现C1q的沉积,一些病理组织学表现不典型的膜性肾病,会出现C1q的沉积,后者阳性率与狼疮性肾炎接近,与膜性肾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1q阳性且病理组织学为不典型膜性肾病的患者,极有可能是早期的V型LN。
徐芳芳卜宪敏魏丽崔文郑智勇
关键词:C1Q抗体膜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
3D生物打印技术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
2020年
骨缺损的结构和功能修复仍然是再生医学中最大的挑战之一。3D生物打印是一种添加剂制造技术,能制造出更符合天然骨组织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移植物,减少生物工程组织结构和生理组织之间的距离,改善植入效果,在骨缺损修复和再生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3D生物打印技术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目前面临的挑战,同时对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田荣华卜宪敏王海滨池玉磊吴彬
关键词:骨缺损
肝移植排斥反应中C4d的表达意义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研究肝移植排斥反应中C4d沉积的部位和意义方法:对肝移植患者的肝穿刺标本作C4d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4d阳性沉积情况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中的69.2%肝移植标本,在肝小叶汇管区小血管壁及肝血窦壁上有C4d的沉积.33.3%移植后乙肝复发和28.6%乙型肝炎的标本中,仅汇管区小血管壁有C4d的沉积,而无肝血窦壁上C4d的沉积.12例器官保存性损伤的肝标本中1例汇管区小血管壁及肝血窦壁上有C4d的沉积,此例1mo后再次穿刺发现急性细胞性排异反应.肝移植后胆管阻塞的标本中没有发现C4d的沉积.结论:C4d在肝血窦壁的沉积可以作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鉴别诊断一个比较特异的免疫组化指标.
卜宪敏郑智勇余英豪曾玲江艺
关键词:肝移植排斥反应C4D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肝脏病理改变穿刺标本窦壁
滤泡性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滤泡网免疫表达的差异
2010年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免疫标记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对26例FL和12例MALToma做C4d、CD21、CD35、CD10和bcl-6的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做CD35/C4d和CD21/C4d免疫组化双标染色,观察瘤性滤泡和植入滤泡中上述免疫标记物分布区域及阳性率。结果 26例FL中的瘤性滤泡和12例MALToma中的植入滤泡均出现扩大的、表达CD35和CD21的滤泡树突网,26例FL中有19例瘤性滤泡中央滤泡树突状细胞周围出现C4d沉积;12例MALToma中有6例植入滤泡的生发中心边缘有C4d沉积。FL的瘤性滤泡内的细胞可见CD10和bcl-6的表达而MALToma中植入滤泡CD10和bcl-6表达阴性。结论 FL的瘤性滤泡与MALToma植入滤泡中滤泡网免疫组化表达尤其C4d表达的差异,可以用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姚丽青郑智勇卜宪敏王晨熊喜生吴在增
关键词:滤泡性淋巴瘤免疫标记物C4D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材料治疗骨缺损: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被引量:16
2019年
背景:骨缺损是临床常见且较难解决的问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材料治疗骨缺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材料治疗骨缺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第一作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相关文献,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支架材料,骨缺损,骨组织工程,成骨分化,新生血管,骨膜,细胞外基质”“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isolation,scaffolds,bone defects,bone tissue engineering,osteogenesis,angiogenesis,periosteum,extracellular matrix”。最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95篇。结果与结论:大量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治疗骨缺损的理想种子细胞,其与支架材料复合能够促进骨缺损修复。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材料治疗骨缺损正处于新的发展时代,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骨缺损治疗方法,其中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定向分化及支架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进一步证明了新生血管、骨膜和细胞外基质在整个骨组织工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研究对未来临床治疗骨缺损具有重大意义。
池玉磊卜宪敏查玉梅王海滨孟纯阳吴彬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缺损骨组织工程新生血管骨膜
创伤性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中的干细胞、细胞因子、激素、神经肽及基因被引量:13
2021年
背景: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总结创伤性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第一作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9年1月至2020年3月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创伤性脑外伤,骨折愈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细胞因子,激素,神经肽,基因”“traumatic brain injury,fracture healing,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fat stem cells,cytokines,hormones,neuropeptides,genes”。最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63篇。结果与结论: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且众多因素影响骨再生。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创伤性脑外伤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但其修复骨折的具体机制尚没有一个系统的定论,目前相关的研究均是针对一种或几种因素单独作用的检测,对所有有关因素系统研究、动态检测存在空缺,因此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整体观察脑外伤后骨再生过程中相关因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究其相互间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上骨折不愈合、延迟骨折愈合、异位骨化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并指导临床治疗。
李祥泽卜宪敏李冬梅池玉磊苏强靳欣桐赵键张高天吴彬孟纯阳
关键词:脑外伤骨折细胞因子激素神经肽基因
脑损伤通过调控微小RNA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骨折合并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常见的创伤疾病,微小RNA(miRNA,miR)在创伤性脑损伤对骨折愈合影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脑损伤会加速骨折愈合,并且miRNA在这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iRNA通过各种机制来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成,来调节骨折的愈合。目前,以miRNA作为靶向药物用来骨折愈合的治疗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骨折愈合治疗方法。
徐英杰卜宪敏池玉磊田荣华王海滨吴彬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骨折愈合微小RNA靶向药物
粒细胞对氯氮平药物敏感度的体外实验预测
2011年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对服用氯氮平适应性的体外实验预测方法。方法:抽取600例受试者静脉血1 ml,注入含3.8%柠檬酸钠抗凝剂0.1 ml的试管内,加入10 g/L氯氮平乙醇溶液100 ul,混匀,37℃温浴2 h,制片,瑞氏染色。用显微镜观察粒细胞的结构变化。结果:在600例受试者中,585例粒细胞完整,结构无变化。15例受试者粒细胞出现细胞核肿胀,细胞膜破损、裸核。1个月后随访,585例氯氮平药物敏感度试验正常者,白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内;15例氯氮平药物敏感度试验异常者,有12例出现白细胞减少,(<3.5×109/L)。结论:通过本实验预测患者对氯氮平药物是否敏感,可早期、方便、有效的预防因服用氯氮平所致粒细胞缺乏的发生。
陈圣霞高鹏李林刘桂玲何敬平卜宪敏
关键词:氯氮平粒细胞缺乏
抗酸染色显示组织中夏科-雷登结晶被引量:1
2006年
卜宪敏姚丽青郑智勇熊喜生
关键词:抗酸染色寄生虫感染HE染色肺吸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