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华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肝癌病人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切除并获得随访的197例经组织学确认为早期肝癌(单发,≤5 cm,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门静脉癌栓)病人,利用K-M生存曲线分析来评估不同组病人的复发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研究与早期肝癌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97例病人中,肿瘤的中位直径为2.8 cm,肿瘤直径>2 cm的病人占58.4%,病人血清AFP阳性(>100 ng/mL)占47.7%,病理结果提示有微血管癌栓(MVI)者为32.5%。术后中位复发时间(TTR)为28.5个月,总体复发率为59.4%。术后1、3、5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6.4%、55.6%、66.0%。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3组的早期肝癌复发评估系统,组中位TTR和1、3、5年复发率分别为:0分组(40.9个月和9.9%、26.7%、41.7%)、1分组(31.1个月和14.1%、50.1%、63.0%)、2~3分组(18.9个月和48%、71.8%、89.1%)(P<0.001)。结论:肿瘤大小、AFP水平和MVI是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同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早期肝癌病人的复发时间差异明显。
- 乔国梁刘学刘光华樊啸夏勇沈锋
- 关键词:早期肝癌复发预测肝切除术
- 乙肝相关性肝癌病人在根治术后的复发和生存分析——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2005年至2008年我科按照HBV抗原阳性和HBV五项(包括丙肝)全阴性,将肝癌病人分为HBV组(n=79)和非HBV组(n=79)。按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及肿瘤数目进行1∶1配对研究,分析两组间临床病理资料的特点,以复发和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对外科治疗的复发率、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HBV组1、3和5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8%、80%、85%和75%、41%、35%;非HBV组1、3和5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7%、65%、76%和86%、58%、4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HBV组复发率高于非HBV组(P=0.012),而生存率低于非HBV组(P=0.010)。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后发现HBV阳性、肿瘤多发、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HBV阳性、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HBV相关性肝癌病人比HBV阴性肝癌病人术后的复发率高,生存率低。
- 樊啸刘光华乔国梁刘学李俊夏勇沈锋
- 关键词:HBV肝癌
- 复发时甲胎蛋白的不同水平对肝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复发时甲胎蛋白(AFP)的不同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821例经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复发性HCC病人。根据复发时AFP水平分为:A组(阴性组),AFP≤20 ng/mL(n=412);B组(低浓度组),AFP 21~400 ng/mL(n=264);C组(高浓度组),AFP>400 ng/mL(n=145)。分析3组病人的一般临床病理特点、复发后生存率以及影响复发后生存的其他危险因素。结果:相比于A组和B组,C组存在更多的原发肿瘤包膜无/不完整(P<0.001)、更多的微血管侵犯(P<0.001)、更差的肿瘤分级(P<0.001)、复发肿瘤直径更大(P=0.001)以及至复发时间(TTR)更短(P<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肿瘤最大直径、术中是否输血、肿瘤包膜形成、微血管侵犯、肿瘤病理分级、复发时肿瘤最大直径及数目、TTR、复发后治疗的选择和复发后AFP的血清学水平对复发后生存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原发肿瘤直径>5 cm、复发肿瘤直径>3 cm、复发肿瘤数目≥2枚、复发时AFP高水平以及复发后非手术治疗是影响肝癌复发生存率的预后危险因素。其中,B组相比于A组的HR值为1.46(95%CI:1.06~2.01,P=0.021);C组相比于A组的HR值为2.77(95%CI:1.89~4.05,P<0.001)。结论:复发时AFP的血清学水平与肿瘤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复发时AFP浓度越高,预后越差。AFP是判断HCC根治术复发后生存的重要指标。
- 刘光华刘学乔国梁樊啸万旭英夏勇沈锋
- 关键词:肝癌甲胎蛋白
- 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病人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病人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至2001年共415例合并肝硬化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随访终止于2009年9月1日,死亡为终点事件。分析影响合并肝硬化肝细胞癌病人术后累积复发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中大出血组(术中出血量>600 mL)和非大出血(对照)组(≤600 mL)的1、3、5、10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9.9%、61.4%、70.6%、81.8%和32.2%、52.3%、60.8%、72.0%(P=0.040);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5.0%、33.3%、25.1%、9.8%和83.5%、58.1%、48.1%、36.0%。大出血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多发(HR=1.86,P≤0.001)、肿瘤直径>5 cm(HR=1.73,P<0.00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R=1.64,P=0.007)和微血管侵犯(HR=1.40,P=0.023)是影响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影响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多发(HR=1.87,P≤0.001)、肿瘤直径>5 cm(HR=1.82,P<0.001)、肿瘤无包膜(HR=1.49,P=0.012)、术中大出血(HR=2.15,P=0.024)和微血管侵犯(HR=1.45,P=0.023)。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微血管侵犯、肿瘤无包膜和术中出血量>600 mL能显著影响合并肝硬化肝细胞癌病人的预后。其中,术中大出血对远期生存的影响最为显著。
- 刘学乔国梁刘光华樊啸李俊夏勇沈锋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术中出血肝硬化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