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国梁
- 作品数:9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研究对肝门部胆管癌预后影响最大的CA19-9的截点值,探索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9年1月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治疗的16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单因素分析其CA19-9水平对判断预后最有价值的截点,后行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术前CA19-9水平对预后判断最有价值的截点值为150 kU/L(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Bismuth-Corlette分型、门静脉侵犯、肝动脉侵犯、术前减黄、淋巴结转移及切缘均会影响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多因素分析证实只有淋巴结转移、切缘及CA19-9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19-9水平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其对预后判断最有价值的截点是150 kU/L.结合术前CA19-9水平不仅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术前分期评估,而且有助于决定是否行腹腔探查并推断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
- 朱倩乔国梁晏建军严以群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切缘
- 乙肝肝硬化相关早期肝癌切除术预后被引量:37
- 2014年
- 目的研究乙肝肝硬化相关早期肝癌肝切除术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通过临床监测、流行病学和终末结果数据库确诊早期肝癌,包括肿瘤直径≤5cm,没有肝内转移灶、远处转移或者主要血管侵犯。所有患者均施行肝切除术(不包括射频及肝移植术)。2005年4月至2010年11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共确诊肝癌患者20700例。本文回顾性分析其中537例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函数及Cox模型。结果537例乙肝肝硬化早期肝癌患者的中位肿瘤直径为2.9cm,其中33%的患者肿瘤直径≤2em。绝大多数早期肝癌患者肿瘤单发(63%)且没有血管侵犯证据(64%)。术后总体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5个月及33%。综合分析年龄、性别及病理分期等因素显示,肿瘤直径〉2cm[风险比(HR):1.56]、多病灶(HR:1.34)、血管侵犯(HR:2.03)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建立一个早期肝癌预后评分系统,分成4个组(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0分(97个月,96%),1分(85个月,76%),2分(76个月,54%),3分(56个月,3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理分期对于早期肝癌手术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解剖性肝切除是乙肝肝硬化相关早期肝细胞癌患者最佳手术选择。
- 朱倩乔国梁晏建军吴孟超严以群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硬化预后肝切除
- 复发时甲胎蛋白的不同水平对肝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复发时甲胎蛋白(AFP)的不同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821例经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复发性HCC病人。根据复发时AFP水平分为:A组(阴性组),AFP≤20 ng/mL(n=412);B组(低浓度组),AFP 21~400 ng/mL(n=264);C组(高浓度组),AFP>400 ng/mL(n=145)。分析3组病人的一般临床病理特点、复发后生存率以及影响复发后生存的其他危险因素。结果:相比于A组和B组,C组存在更多的原发肿瘤包膜无/不完整(P<0.001)、更多的微血管侵犯(P<0.001)、更差的肿瘤分级(P<0.001)、复发肿瘤直径更大(P=0.001)以及至复发时间(TTR)更短(P<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肿瘤最大直径、术中是否输血、肿瘤包膜形成、微血管侵犯、肿瘤病理分级、复发时肿瘤最大直径及数目、TTR、复发后治疗的选择和复发后AFP的血清学水平对复发后生存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原发肿瘤直径>5 cm、复发肿瘤直径>3 cm、复发肿瘤数目≥2枚、复发时AFP高水平以及复发后非手术治疗是影响肝癌复发生存率的预后危险因素。其中,B组相比于A组的HR值为1.46(95%CI:1.06~2.01,P=0.021);C组相比于A组的HR值为2.77(95%CI:1.89~4.05,P<0.001)。结论:复发时AFP的血清学水平与肿瘤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复发时AFP浓度越高,预后越差。AFP是判断HCC根治术复发后生存的重要指标。
- 刘光华刘学乔国梁樊啸万旭英夏勇沈锋
- 关键词:肝癌甲胎蛋白
- 早期肝癌病人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切除并获得随访的197例经组织学确认为早期肝癌(单发,≤5 cm,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门静脉癌栓)病人,利用K-M生存曲线分析来评估不同组病人的复发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研究与早期肝癌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97例病人中,肿瘤的中位直径为2.8 cm,肿瘤直径>2 cm的病人占58.4%,病人血清AFP阳性(>100 ng/mL)占47.7%,病理结果提示有微血管癌栓(MVI)者为32.5%。术后中位复发时间(TTR)为28.5个月,总体复发率为59.4%。术后1、3、5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6.4%、55.6%、66.0%。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3组的早期肝癌复发评估系统,组中位TTR和1、3、5年复发率分别为:0分组(40.9个月和9.9%、26.7%、41.7%)、1分组(31.1个月和14.1%、50.1%、63.0%)、2~3分组(18.9个月和48%、71.8%、89.1%)(P<0.001)。结论:肿瘤大小、AFP水平和MVI是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同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早期肝癌病人的复发时间差异明显。
- 乔国梁刘学刘光华樊啸夏勇沈锋
- 关键词:早期肝癌复发预测肝切除术
- 乙肝相关性肝癌病人在根治术后的复发和生存分析——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2005年至2008年我科按照HBV抗原阳性和HBV五项(包括丙肝)全阴性,将肝癌病人分为HBV组(n=79)和非HBV组(n=79)。按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及肿瘤数目进行1∶1配对研究,分析两组间临床病理资料的特点,以复发和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对外科治疗的复发率、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HBV组1、3和5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8%、80%、85%和75%、41%、35%;非HBV组1、3和5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7%、65%、76%和86%、58%、4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HBV组复发率高于非HBV组(P=0.012),而生存率低于非HBV组(P=0.010)。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后发现HBV阳性、肿瘤多发、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HBV阳性、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HBV相关性肝癌病人比HBV阴性肝癌病人术后的复发率高,生存率低。
- 樊啸刘光华乔国梁刘学李俊夏勇沈锋
- 关键词:HBV肝癌
- 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4月间427例连续的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实施,均在肝门阻断下进行(肝门阻断15 min/间断5 min)。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427例患者中,男362例,女65例,平均年龄(51.1±10.4)岁;肝细胞癌391例,胆管细胞癌31例,两者混合型5例;86.4%(369/427)患者有肝炎背景,54.8%(234/427)患者同时伴有肝硬化;≤3个肝段切除与≥4个肝段切除的患者分别为358例(83.8%)及69(16.2%)例。17例(4.0%)发生肝切除术后发生功能不全,其中10例表现为非胆道阻塞、胆汁漏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6例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腹水及凝血时间延长,1例患者因肝性脑病于术后21 d死亡。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血清前白蛋白〈170 g/L与术后肝功能不全有关(P=0.045,P=0.009),多因素分析证实血清前白蛋白〈170 g/L是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HR=3.192,95%CI=1.185~8.601,P=0.022)。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是Child-Pugh A级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降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 朱倩李云段睿乔国梁晏建军严以群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肝功能不全前白蛋白
- 对成人肝血管瘤自然发展进程及生长方式的新认识:队列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索成人肝血管瘤的自然发展进程和生长方式。方法从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236例未接受过治疗的肝血管瘤成人患者纳入本研究。随访观察肝血管瘤的自然发展进程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236例肝血管瘤直径0.6—19.2cm不等,中位大小4.5cm。在3—266个月的随访期间(中位时间为48个月),61%的患者肝血管瘤增大,23.7%的血管瘤大小无变化,8.5%的肝血管瘤缩小。30岁前为肝血管瘤患者肿瘤生长高峰(0.46±0.41cm/年),50岁以后肿瘤生长速度明显降低(0.21±0.40cm/年)。小于2.0cm的肝血管瘤生长速度最慢(0.16±0.42cm/年),8.0~10.0cm的肝血管瘤生长最快(0.80±0.62cm/年),大于10.0cm的肝血管瘤生长速度则明显变缓(0.47±0.91cm/年)。随访显示9例患者出现明显的与肿瘤相关的症状,没有发现肿瘤相关并发症。结论绝大多数肝血管瘤均有增大发展趋势,但极少引起并发症。所有肝血管瘤患者均可安全地进行随访。对于症状明显的肝血管瘤患者,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
- 朱倩乔国梁晏建军严以群
- 关键词:肝血管瘤治疗指征手术
- 巴塞罗那分期A期及B期肝细胞癌自发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索巴塞罗那分期(BCLC)A期及B期肝细胞癌自发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其肝切除手术预后.方法 将2002年4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89例BCLC A期及B期肝癌自发破裂患者纳入病例组.根据年龄、性别及BCLC分期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破裂的171例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肝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优势比(HR)7.38,95% CI:1.91 ~ 28.58,P<0.05]、肝硬化(HR6.04,95% CI:2.83 ~ 12.88,P<0.05)以及肿瘤位于Ⅱ、Ⅲ、Ⅵ段(HR 5.03,95% CI:2.70~6.37,P<0.05)是肝癌自发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瘤生存时间(范围)分别为12(1 ~78)个月和4(0 ~78)个月.病例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3%、23.4%、10.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0%、16.8%、4.5%.对照组分别为85.4%、63.2%、46.3%和65.7%、39.2%、27.5% (P <0.05).根治性切除是影响肝癌自发破裂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总体生存:HR0.32,95% CI:0.08 ~0.61,P<0.05;无瘤生存:HR0.12,95% CI:0.01 ~0.73,P<0.05).结论 肿瘤部位、高血压及肝硬化是影响肝细胞癌自发破裂的重要危险因素.BCLC A期及B期肝细胞癌破裂患者应行一期肝切除术.
- 朱倩乔国梁晏建军严以群
- 关键词:肝细胞癌预后
- 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病人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病人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至2001年共415例合并肝硬化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随访终止于2009年9月1日,死亡为终点事件。分析影响合并肝硬化肝细胞癌病人术后累积复发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中大出血组(术中出血量>600 mL)和非大出血(对照)组(≤600 mL)的1、3、5、10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9.9%、61.4%、70.6%、81.8%和32.2%、52.3%、60.8%、72.0%(P=0.040);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5.0%、33.3%、25.1%、9.8%和83.5%、58.1%、48.1%、36.0%。大出血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多发(HR=1.86,P≤0.001)、肿瘤直径>5 cm(HR=1.73,P<0.00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R=1.64,P=0.007)和微血管侵犯(HR=1.40,P=0.023)是影响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影响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多发(HR=1.87,P≤0.001)、肿瘤直径>5 cm(HR=1.82,P<0.001)、肿瘤无包膜(HR=1.49,P=0.012)、术中大出血(HR=2.15,P=0.024)和微血管侵犯(HR=1.45,P=0.023)。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微血管侵犯、肿瘤无包膜和术中出血量>600 mL能显著影响合并肝硬化肝细胞癌病人的预后。其中,术中大出血对远期生存的影响最为显著。
- 刘学乔国梁刘光华樊啸李俊夏勇沈锋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术中出血肝硬化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