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
- 作品数:78 被引量:143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碎裂QRS(f QRS)波相对于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4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心电图f QRS波及病理性Q波不同,分为无f QRS波及Q波组(A组)、有Q波无f QRS波组(B组)、有f QRS波无Q波组(C组)、有f RQS波及Q波组(D组)。比较四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和D组的Ⅲ级、ⅣA级、ⅣB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f QRS波是心电图检查有利的线索,是预测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靠标志,是全因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 赵嵘张晨禹冯艳
- 关键词:陈旧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室性心律失常
- 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心肌纤维化改变及场电位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心脏局部组织的病理及场电位变化。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体质量180~250g,随机分为抑郁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用Cronli方法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并对抑郁组大鼠在慢性应激前后进行糖水消耗试验和旷场行为测试。应用微电极阵记录技术观察大鼠的心率、心房及心室肌组织局部场电位时程(fAPD)的变化规律及左心室心尖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ion染色。结果(1)抑郁组大鼠慢性应激后心率[(107±18)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99±9)次/min]、心房肌组织fAPD[(83.1±4.6)ms]显著长于对照组[(45.8±3.7)ms],场电位离散度[(628±90)ms]大于对照组[(349±69)ms];(2)抑郁组心室肌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间质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心率、心房组织fAPD及其离散度的改变,是慢性应激致大鼠心肌炎症及心肌纤维化进而增加心肌组织电兴奋的离散度,这可能慢性抑郁性心律失常的基础。
- 侯月梅刘政疆孙娟张彦冯艳
- 关键词:抑郁微电极动作电位心肌疾病
-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
- 2021年
- 分析化疗药物对心脏损伤的心电图Q-T离散度(Q-Td)、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等带来的影响。方法:对化疗后心电图发生ST-T改变者设定为观察组,化疗后心电图未发生ST-T改变着设定为对照组,各40例,对比两组化疗前后心电图Q-Td和Q-Tcd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化疗前,两组的心电图Q-Td和Q-Tcd对比无差异(P>0.05);在化疗后,实验组的Q-Td和Q-Tcd值均得到有所增加(P<0.05),不过,对照组在化疗前与、化疗后的数据对比上无差异(P>0.05)。结论:在化疗中导致ST-T改变说明化疗前病患或许存在冠状动脉病变,或者冠状动脉储备能力差,对于这一类病患来说,其Q-Td大大增加,这代表着恶性心律失常或不良心脏风险的发生概率大大提升,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 印纹源吴梅古丽尼格尔·吾布力冯艳
- 关键词:化疗恶性肿瘤离散度
- 90岁及以上患者异常心电图特征的性别差异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90岁及以上老年人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年龄为90岁及以上患者的住院资料,将患者按性别分为两组(男114例、女90例),对比并分析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B型脑钠肽、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女性组入院时的收缩压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男性组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组(P<0.05)。在76.5%的人群中可观察到窦性心律;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按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T-T改变(46.1%)、房性早搏(22.1%)、一度房室阻滞(22.1%)、右束支阻滞(19.6%)和心房颤动(13.7%)。男性组心房扑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右束支阻滞、一度房室阻滞、左前分支阻滞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组。结论 在年龄90岁及以上的住院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ST-T改变、房性早搏、一度房室阻滞、右束支阻滞和心房颤动。这些异常心电图特征在不同性别间的分布存在差异。
- 穆耶赛尔·麦麦提明刘惠娟王芳丽冯艳
- 关键词:高龄心电图心房颤动心律失常
- 应用微电极阵列技术检测持续快速起搏左心耳8周犬的心肌电生理特征
- 冯艳侯月梅
- 7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心率变异性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持续性房颤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分析其在基础心脏疾病伴房颤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7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房颤组,70例为正常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进一步将70例房颤患者分为孤立性房颤10例,冠心病伴房颤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房颤25例,心衰伴房颤14例.所有房颤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24h HRV时域分析指标.结果 房颤患者HRV时域分析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HRV时域分析指标较孤立性房颤患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HRV降低,即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HRV可作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伴房颤患者的无创性预测指标.
- 冯艳王璐孙娟
-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高血压性心脏病
- 基于心电网络系统的动态心电图危急值临床分析及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69053例,共检出有危急值报告的患者376例。回顾性分析检出的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总结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76例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患者中有门诊患者65例,住院患者311例;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通常出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在5大类动态心电图危急值中,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在13小类动态心电图危急值中,以疑似心肌缺血或损伤、3~5 s的长PP间期发生率最高。男性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QT间期显著延长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3小类动态心电图危急值报告主要来源科室是门诊和神经内科(住院)。结论动态心电图危急值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且男性与女性患者的危急值情况存在差异,建议针对不同性别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还需密切关注门诊和神经内科两个科室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 冯艳麦五久代·吐尔逊阿尔祖古丽·麦麦提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缓慢性心律失常
- 微电极阵列芯片技术在抑郁大鼠胸1~5脊髓与心脏组织场电位变化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用微电极阵列芯片技术(MEA)研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胸1~5脊髓和心脏局部组织的场电位变化。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抑郁组(n=10)和对照组(n=10)。用Cronli方法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观察模型的心功能、心律失常发生、大鼠胸1~5脊髓、心房及心室肌组织局部的场电位时程(FAPD)变化规律和HE、Massion染色、电镜检查心脏病理和结构的变化。结果抑郁组大鼠在慢性应激3周后,体表心电图P波从(25.43±3.38)ms增加到(35.09±7.92)ms,QT间期从(81.93±16.35)ms增加到(114.64±35.08)ms(P〈0.01),并出现房性早搏(n=2)、室性早搏(n=3)。抑郁组慢性应激后胸1—5脊髓神经FAPD延长和频率适应性降低[500mV刺激时,FAPD为(144.25±32.63)ms,1000mV刺激时为(152.38±30.86)ms,P〉0.05];抑郁组心房肌组织FAPD为(83.14±4.61)ms,FAPD离散度(FAPDd)为(628.25±90.01)ms,显著长于对照组FAPD(45.76±3.66)ms及FAPDd(348.67±69.42)ms(P〈0.05)。抑郁组大鼠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排列较紊乱,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慢性应激抑郁出现胸1—5脊髓FAPD延长和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其病理基础为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和心肌纤维化,电生理变化基础为心房组织FAPD延长和FADPd增加。提示交感通路激活和电传导异常介导了慢性应激抑郁时心律失常的发生。
- 侯月梅刘政疆马晓洁孙娟冯艳
- 关键词:微电极
- 左束支阻滞伴心功能不全者QRS波时限及冠心病等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 探究左束支阻滞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QRS波时限及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诊断为左束支阻滞伴心功能不全74例与不伴心功能不全70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QRS波时限、RV1振幅<0.1mV例数和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例数的差异.将观察组74例按左束支阻滞特征分成真性与假性组,以QRS波时限大于、等于和小于150ms分成两组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伴心功能不全组QRS波时限(143.14±19.55)ms大于不伴组(131.29±13.55)ms(P<0.001).伴心功能不全组冠心病(55/74比24/70,P<0.001)、心肌梗死(12/74比3/70,P=0.019)、心肌病(21/74比0/70,P<0.001)的例数均高于不伴组.两组高血压(52/74比52/70)、糖尿病(24/74比30/70)的例数较高,两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支架置入和RV1振幅<0.1 mV的例数之间无差异(P>0.05).对伴心功能不全者的第二种分组中,除真性左束支阻滞在心功能Ⅲ级(25/43比8/31,P=0.010)、假性在心功能Ⅳ级(16/31比11/43,P=0.019)和冠心病例数方面(27/31比28/43,P=0.013)较高外,其余所有的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当患者左束支阻滞伴心功能不全时,QRS时限明显增宽,临床上更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肌病者,上述特点可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
- 冯艳穆热提·阿卜迪肖库尔张岩
- 关键词:左束支阻滞心功能不全QRS波时限冠状动脉疾病
-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心房颤动、酸反流及食管运动特征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心房颤动(AF)、酸反流及食管运动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因GERD和AF以及疑似GERD合并AF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符合GERD和AF典型症状及诊断标准的患者,进一步分为非GERD组、GERD组、AF组以及GERD合并AF组,每组患者40例。根据样本量估算公式,取95%CI,检验标准α=0.05、检验效能1-β=0.80推算,需要完成有效样本40例。收集4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ERD-Q)、Demeester系统评分、高分辨率测压(HRM)、24 h动态心电图和胃食管内镜检查结果。结果GERD组和GERD合并AF组在GERD症状评分,食管近端弱酸反流(%)、食管近端酸反流(%)及DeMeester评分等指标,与非GERD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分析显示,与非GERD组相比,GERD组和GERD合并AF组食管上段括约肌(UES)静息压、食管下段括约肌(LES)静息压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等指标显著下降(P<0.05);GERD组、AF组以及GERD合并AF组心率以及QT离散度(QTd)水平均显著大于非GERD组(P<0.05),且非GERD组心率水平显著小于GERD组(P<0.05);GERD组、AF组以及GERD合并AF组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高于非GERD组(P<0.05);GERD组和GERD合并AF组胃食管内镜下黏膜炎症大小均明显大于非GERD组(P<0.01)。结论AF、酸反流和食管运动特征与GERD具有明显相关性,GERD加大了AF发生率、明显增加了食管酸暴露,改变了食管的运动特征。
- 古丽尼格尔·吾布力印纹源冯艳买买提·依斯热依力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夏木西娅·哈德尔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心房颤动酸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