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瀚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管
  • 5篇食管癌
  • 5篇放疗
  • 4篇细胞
  • 3篇勾画
  • 3篇癌患者
  • 3篇靶区
  • 3篇靶区勾画
  • 2篇断层成像
  • 2篇食管癌放疗
  • 2篇肿瘤
  • 2篇疗效
  • 2篇免疫
  • 2篇PET/C
  • 2篇PET/CT
  • 2篇成像
  • 1篇胸腔
  • 1篇胸腔内
  • 1篇胸腔内注入
  • 1篇胸腔内注入治...

机构

  • 9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何瀚
  • 8篇黄荣
  • 6篇蒋军
  • 3篇闵燕飞
  • 2篇曾晓红
  • 2篇陈默
  • 2篇周菲菲
  • 1篇朱卫国
  • 1篇陈明
  • 1篇何慧娟
  • 1篇王谨
  • 1篇黄瑾
  • 1篇刘志刚
  • 1篇谭榜宪
  • 1篇邹育超
  • 1篇胡望远
  • 1篇刘安文
  • 1篇周菊英
  • 1篇包勇
  • 1篇孙宗文

传媒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COX-2及Her2/neu在结直肠癌旁组织中表达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和旁癌组织中的COX-2及Her2/neu的表达情况,探究COX-2及Her2/neu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各指标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00例,收集各研究对象的结直肠癌病理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各一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OX-2及Her2/neu蛋白质表达。结果结直肠癌中Her2/neu表达情况:蛋白质表达阳性占86.0%,明显高于对照组Her/neu阳性表达(24.0%)(P<0.05)。结直肠癌中Her2/neu表达与Dukes分期和肝转移相关(P<0.05)。结直肠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为89.0%,而癌旁正常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32.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与肿瘤肝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与Her2/neu表达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探究蛋白质的表达,结肠癌COX-2及Her2/neu蛋白质的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COX-2及Her2/neu蛋白质的表达与肝转移和Dukes有关,而且它们之间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
周菲菲黄荣蒋军曾晓红何瀚邹育超陈默闵燕飞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结直肠癌HER2/NEUCOX-2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白细胞介素-2治疗食管癌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由肿瘤转移侵犯胸膜引起,多见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胸膜腔内注药如顺铂、白细胞介素(IL)等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新方法,但疗效仍不理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是新型抗肿瘤药物,近年来发现其控制胸腔积液效果良好。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IL-2胸腔内注入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胸腔积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何瀚郭妮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胸腔内注入治疗白细胞介素-2疗效观察食管癌顺铂
同步放化疗60 Gy对比50 Gy剂量治疗不可手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进行食管鳞状细胞癌同步放化疗,比较60 Gy的放疗剂量是否优于国际标准的50 Gy。方法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将来自22家医院的331例经病理证实的无法手术的ⅡA~ⅣA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0 Gy和50 Gy两组接受放疗。最后纳入可分析病例305例,其中60 Gy组152例,50 Gy组153例。中位年龄63岁,男242例(79.3%),女63例(20.7%)。原发灶中位长度5.6 cm。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放疗2 Gy/次,每周5次。同步化疗5周,每周1次:多西紫杉醇(25 mg/m2)+顺铂(25 mg/m2);巩固化疗2周期,3周重复:多西紫杉醇(70 mg/m2),d1+顺铂(25 mg/m2),d1~3。首要研究终点为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期(LRPFS)。两组分类变量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中位随访27.3个月,60 Gy组疾病进展率为37.5%(57/152),50 Gy组为43.8%(67/1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1,P=0.263)。60 Gy组和50 Gy组1、2、3年LRPFS分别为75.4%、56.8%、52.1%和74.2%、58.4%、50.1%(HR:0.95,95%CI:0.69~1.31,P=0.761)。两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1%、64.8%、54.1%和85.4%、62.9%、54.0%(HR:0.98,95%CI:0.71~1.38,P=0.927)。两组1、2、3年无进展生存分别为70.8%、54.2%、48.5%和65.5%、51.9%、45.1%(HR:0.93,95%CI:0.68~1.26,P=0.621)。60 Gy组3级以上肺炎发生率为7.2%,50 Gy组为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6,P=0.021),其他毒副作用两组相似。结论同步放化疗模式治疗食管癌,50 Gy与60 Gy的疗效无差异,推荐50 Gy为常用放疗剂量。
徐裕金朱卫国Liao Zhongxing孔月王万伟李建成黄荣何瀚杨新妹刘利萍孙宗文何慧娟包勇曾铭濮娟胡望远胡望远马军江浩刘志刚谭榜宪庄婷婷谭榜宪周霞季永领胡晓王谨胡晓王谨黄瑾郑晓黄瑾刘安文周菊英陶华周菊英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
物理评价4DCT联合PETCT融合图像在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四维CT(4DCT)联合PET/CT在食管癌患者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优势及其对降低放射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146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根据放射治疗靶区定位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应用3DCT+PET-CT进行靶区定位,70例)和观察组(应用4DCT+PET-CT进行靶区定位,76例)。依据标准摄取值(SUV)阈值不同(SUV≥2.5、20%SUVmax、30%SUVmax作为靶区分区)对PET-CT图像进行勾画靶区,分别得到靶区IGTV-PET2.5、IGTV-PET20%、IGTV-PET30%。根据患者靶区中心偏移不同将其分为五个区间。计算对比两种定位方式的体积比和靶区匹配指数(MI),探究其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对比两组靶区中心偏移情况,其中占比最高的均在1.5~2 cm区间,但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的体积比和MI发现,当靶区中心偏移<0.5 cm时,两组之间体积比和MI均无统计学差异;当靶区中心偏移≥1.0 cm且SUV≥2.5时,观察组体积比和M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当靶区中心偏移≥0.5 cm且SUV阈值为30%SUVmax时,观察组体积比和M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当SUV≥2.5时与4DCT结合的方法最优。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患者靶区中心偏移≥1.0 cm时,运用4DCT联合PET/CT进行食管癌靶区勾画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实际运用时需选择合适的SUV值。
闵燕飞黄荣蒋军何瀚
关键词:食管癌靶区勾画PET-CT
食管癌组织中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患者的食管癌组织标本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LAMP2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LAMP2a在食管癌组织中呈显著高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P<0.001)、T分期(P=0.043)及分化程度(P=0.018)密切相关,与性别(P=0.740)、年龄(P=0.590)和淋巴结转移(P=0.188)无显著相关性;LAMP2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LAMP2a蛋白表达是食管癌患者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LAMP2a的表达可成为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状况评估的有效指标.
闵燕飞黄荣蒋军何瀚
关键词:食管癌免疫组化法预后
PET/CT联合4DCT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标准摄取值(SUV)阈值下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CT和全时相4DCT在食管癌靶区勾画的相关性,探索能准确反映靶区空间运动的最优SUV值。方法将该院初治的82例食管癌患者于同一天分别行PET/CT和4DCT扫描定位,选取不同SUV阈值(≥2.0、2.5、3.0、3.5)及最大SUV值的百分比(≥20%SUV_(max)、30%SUV_(max)、40%SUV_(max))勾画PET/CT靶区内大体肿瘤体积(IGTV)_(PET/CT),叠加各时相4DCT靶区得到包含所有呼吸状态的靶区IGTV_(10),对比两图像的靶区中心偏移、体积比和适形指数(CI),选出与4DCT靶区配准度相对较好的SUV值,并分析该阈值下靶区中心偏移、体积比和CI分别与IGTV_(10)体积、IGTV_(10)长轴径、头脚方向位移及空间运动位移的相关性。结果SUV取2.0或20%SUV_(max)时,4DCT和PET/CT图像靶区空间匹配程度较好。IGTV_(PET2.0)、IGTV_(PET20%)与IGTV_(10)的靶区中心偏移在头脚方向位移和空间运动位移上均呈正相关(P<0.05);体积比在IGTV_(10)体积、IGTV_(10)长轴径、头脚方向位移及空间运动位移间均无相关性(P>0.05);CI在IGTV_(10)体积和IGTV_(10)长轴径上呈正相关,在头脚方向位移及空间运动位移上呈负相关(P<0.05)。结论 SUV取2.0和20%SUV_(max)时,PET/CT与全时相4DCT勾画食管癌靶区的体积相近,但在适形度上二者仍有一定偏差,应对PET/CT阈值及4DCT时相选取做进一步研究。
何瀚黄荣蒋军
关键词:食管肿瘤靶区勾画
立体定向体部放疗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接受SBRT联合GM-CSF治疗的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近期疗效(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和远期疗效(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免疫指标(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值)、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肝癌指标(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生活质量[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42%、90.00%、58.62%和40.74%,疾病控制率分别96.77%、93.33%、75.86%和70.37%。31例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9.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1.0个月。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1周比较,治疗后1周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值、白蛋白水平下降,ALT、AST水平升高(均P<0.05);与治疗后1周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值升高(均P<0.05),而ALT、AST、白蛋白水平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水平较治疗前1周有所下降,治疗后患者的KPS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P<0.05)。结论SBRT联合GM-CSF可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患者肝功能的稳定,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远期临床疗效,可作为失去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周菲菲黄荣蒋军赵晓昀曾晓红何瀚陈默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临床疗效
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数目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放疗前后CTCs数目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各亚组治疗前后CTCs数目的改变。[结果]放疗前CTCs数目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及临床分期的无关。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CTCs数目下降明显(P<0.001);男性、年龄>60岁及吸烟患者治疗后CTCs数目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降低CTCs数目,但不同患者异质性较大,需个体化分析和判断。
何瀚黄荣蒋军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放疗
PET/CT联合四维CT在配合度较差食管癌患者放疗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究PET/CT联合四维CT(4DCT)方法在呼吸困难、配合度较差食管癌患者放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82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分别进行3DCT、4DCT和PET/CT胸部定位扫描,经过图像配准,叠加4DCT各个时相采集到的靶区得到10个时相下的肿瘤靶区IGTV_(10),在PET图像上基于标准摄取值(SUV)≥2.5、20%SUV_(max)及30%SUV_(max)分别得到靶区IGTV_(PET2.5)、IGTV_(PET20%)和IGTV_(PET30%)。根据患者的靶区运动范围将其分为<0.5 cm、~1 cm、~1.5 cm、~2 cm以及>2 cm五组,分别对5组患者采用PET/CT+3DCT和PET/CT+4DCT进行定位,计算各组患者不同定位方式下的体积比和适形指数(CI),探究PET/CT+4DCT定位方法的最佳适用范围。结果患者三维运动矢量3D-vector在<0.5 cm、~1 cm、~1.5 cm、~2cm以及>2 cm这5个区间的样本量分别为4例、13例、15例、31例和19例,分别占总人数的比例为4.88%、15.85%、18.29%、37.80%和23.17%。当靶区运动范围<1 cm时,PET图像/3DCT图像和PET图像/4DCT图像两种方法的体积比和C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靶区运动范围≥1 cm时PET图像/4DCT图像的体积比和CI均优于PET图像/3DCT图像(P<0.05),且SUV阈值为2.5时与4DCT结合方法最优。结论患者靶区运动范围在1 cm以上时,运用PET/CT联合4DCT的定位方法具有明显优势。选取合适的SUV值,通过PET/CT联合4DCT可以准确勾画对配合度较差的食管癌患者靶区,消除PET/CT空间分辨率不足,同时包含了靶区空间的运动信息。
何瀚黄荣
关键词:食管癌靶区勾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