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造影剂优维显对早期急性胰腺炎病情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增强CT是目前判断急性胰腺炎(AP)严重度最可靠的方法。但是,起病96h内进行增强CT是否会加重AP病情仍有争议。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对我院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张敏刘思纯马博廖献花李初俊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病情优维显造影剂严重度
-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及临床转归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查找有用的信息及线索,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采用国际共识标准,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本院17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其不同临床类型分析其治疗方法及临床转归。结果本研究中有肝细胞型137例(76.11%),胆汁淤积型24例(14.33%),混合型18例(10.56%)。多数病例(173例)给予停药或换用其他药物,6例肝损伤较轻且不宜停药者未停药。所有病例均应用一种或多种护肝药;发展至重症肝损伤者给予补充血浆、白蛋白;有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者给予相应治疗;有手术指征且经济条件允许、供肝条件允许者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其中好转154例(86.03%),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分别为121例、20例、13例。未愈25例(13.97%),3种类型分别为16例、4例、5例。在未愈患者中,有4例肝功能于3月内恢复正常;15例患者出院时肝功仍高,且未复查;6例(3.35%)发展为重症肝损伤,包括肝细胞型5例,混合型1例,预后差。3种类型的好转率分别为88.32%、83.33%、72.22%,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同时伴有胆红素升高的肝细胞型药物性肝损伤(43例)有5例(11.63%)发展至重症肝损伤,与总体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经及时停药及护肝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发展至重症肝损伤者预后差;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等3种类型预后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能与本研究病例数尚少有关;同时伴有胆红素升高的肝细胞型药物性肝损伤预后较差。
- 马博刘思纯
- 关键词:肝损伤药物诱导预后
-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7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际共识标准,回顾性调查近5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有48%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其余亦缺乏特异性;有肝细胞型137例(76.11%),胆汁淤积型24例(14.33%),混合型18例(10.56%)。符合重症肝损伤者6例;引起肝功能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本组最常见的为化疗药、抗结核药、中草药;85.55%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d内恢复至正常上限两倍以内。6例发展为重型肝损伤,预后较差。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上可以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化疗药、抗结核药、中草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在本组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一般预后较好,但亦可发生严重肝损害,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 马博刘思纯
- 关键词:肝损伤药物诱导病因预后
- 慢性肾衰竭的辅助检查及临床意义
- 2004年
- 李广然徐明马博
-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水电解质紊乱进行性代谢产物
- 急性药物性肝病常见诊断标准的比较及存在的问题被引量:2
- 2010年
- 目前,急性药物性肝病的诊断较困难,诊断标准亦较混乱,给临床诊断带来困扰,该文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急性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诊断标准及存在问题作一介绍,并比较其优缺点,以供临床参考。
- 马博刘思纯
-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
- 甘草酸二铵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日1次。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时改为口服甘利欣胶囊150mg,每日3次。对照组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日1次。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时改为口服10mL,每日3次。两组治疗时间1月,1月后治疗无效者换用其他治疗。治疗前均停用怀疑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观察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效率7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率47.5%,总有效率7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ALT复常时间(16.4±7.3)天,AST复常时间(17.3±6.9)天,ALP复常时间(19.5±8.7)天,TB复常时间(23.1±9.7)天;对照组ALT复常时间(23.6±8.5)天,AST复常时间(22.6±7.4)天,ALP复常时间(24.9±9.4)天,TB复常时间(28.4±5.3)天。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草酸二铵用于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有较好的疗效,且可缩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程。
- 刘思纯马博
- 关键词:甘草酸二铵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和治疗现状被引量:25
- 2007年
- 刘思纯马博
- 关键词:药物肝损害肝毒性药物治疗预后
- 糖皮质激素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死亡1例报道被引量:5
- 2010年
-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HBV感染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期间或之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HBV再激活,死亡率较高。预防性应用拉米夫定等抗乙肝病毒药物可有效降低HBV再激活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报道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致HBV再激活死亡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并提高对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等的认识。
- 廖献花马博林菁华徐雅刘思纯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再激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
-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及临床转归分析
-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查找有用的信息及线索,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采用国际共识标准,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其不同临床类型分析其治疗方法及临...
- 马博刘思纯
- 关键词: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型临床转归
- 文献传递
- 增强CT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关系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增强CT检查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定义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II评分≥8分为SAP,用RIFLE标准诊断AKI。结果收集到8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增强CT者54例。增强CT组和未进行增强CT组AKI发生率分别为59.3%和40.0%(P=0.090)。在APACHEⅡ评分≥15分的亚组中,进行增强CT(25例)和非增强CT(19例)的患者发生AKI的比例分别为68.4%和24.0%(P:0.003)。经APACHEII评分校正后,增强CT检查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247,95%可信区间1.195~1.387)。在APACHEII评分≥15分的患者中,进行增强CT检查使发生AKI风险显著增加(OR值4.293,95%可信区间3.101~5.087)。结论增强CT可能是SAP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尤其是病情严重的个体。
- 张敏刘思纯陈源汉马博李初俊朱颖钰梁馨苓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APACHE急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