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保东

作品数:26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抑制剂
  • 8篇制剂
  • 7篇塞来昔布
  • 6篇胃癌
  • 6篇细胞
  • 4篇氧合酶
  • 4篇抑制剂塞来昔...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环氧合酶
  • 4篇合酶
  • 3篇慢性
  • 3篇镜检
  • 3篇肝癌
  • 3篇癌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多克隆
  • 2篇多克隆抗体
  • 2篇选择性COX...
  • 2篇选择性COX...

机构

  • 21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中山医学院

作者

  • 25篇唐保东
  • 7篇刘思纯
  • 5篇徐雅
  • 5篇曾志荣
  • 5篇胡品津
  • 4篇李媚
  • 3篇朱森林
  • 3篇孙玉立
  • 2篇张常然
  • 2篇谭妙莲
  • 2篇马博
  • 2篇詹磊磊
  • 2篇陈志娜
  • 2篇林箐华
  • 2篇林菁华
  • 2篇周奇
  • 1篇周华
  • 1篇崔卫玲
  • 1篇牛嫒嫒
  • 1篇钟碧慧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处方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癌症
  • 1篇新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9
  • 9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氧合酶-2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被引量:1
2003年
环氧合酶-2(COX-2)与胃癌关系研究的初步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业已明确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再要病因,Hp感染可诱导胃粘膜COX-2表达上调,而COX-2表达与胃癌形成密切相关,Hp根除治疗对COX-2表达的长期影响值得关注。Hp感染导致胃癌的发病机制可能与COX-2活性升高有关。
唐保东
关键词:环氧合酶幽门螺杆菌胃癌特异性COX-2抑制剂
胃溃疡合并胃假丝酵母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2009年
目的:提高对胃溃疡合并胃假丝酵母菌等真菌感染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胃溃疡合并胃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患者为47岁菲律宾籍男性船员,因上腹痛3个月就诊,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合并胃假丝酵母菌感染,经氟康唑等药物治疗2个月后基本痊愈。结合文献分析,多数学者认为胃真菌感染与患胃溃疡、局部免疫力低等胃内局部因素有关,溃疡面大而深者需考虑合并真菌感染的可能性,病理活检有助确诊,抗真菌治疗可使溃疡痊愈。
李媚林菁华徐雅梁菲唐保东刘思纯
关键词:胃溃疡假丝酵母菌真菌胃镜检查氟康唑
乳酸脱氢酶和腺苷脱氨酶对预测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组织活检阳性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乳酸脱氢酶和腺苷脱氨酶与胸膜组织活检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血清、胸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和总蛋白含量的检测。结果胸膜组织活检阳性组和胸膜组织活检阴性组的血清、胸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和总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胸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胸液/血清LDH比值、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和总蛋白均是结核性胸膜炎较好的诊断指标,但胸膜组织活检的阳性率与胸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的关系不大。
张常然唐保东关开泮徐文明崔卫玲黄建强林建聪周华李鸣牛嫒嫒
关键词:乳酸脱氢酶类腺苷脱氨酶活组织检查
大肠息肉临床与病理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病理类型及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结果在4 630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824例,检出率为18%,其中,腺瘤性息肉495例,占60.1%;炎症性息肉193例,占23.4%;增生性息肉125例,占15.2%;幼年性息肉11例,占1.3%。不同病理分型的息肉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性腺瘤平均直径明显大于绒毛状腺瘤和管状腺瘤。本组共有25例息肉发生癌变,癌变率为3.03%。癌变患者息肉病理组织学均为腺瘤型,直径≥1.1 cm者21例,占84%。结论中老年人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较常见;息肉直径≥1.1 cm或混合性腺瘤容易癌变;建议要重视36岁以后人群的肠镜检查。
唐保东陈志娜马博廖献花林箐华孙玉立朱森林
关键词:大肠息肉内镜病理
白细胞介素3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2蛋白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5%(19/2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14.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3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性别、年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O.05)。结论白细胞介素32在胃癌组织中呈过表达,白细胞介素32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浸润、肿瘤分期及淋巴转移无关。
唐保东奄磊毳詹磊磊朱森林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2胃癌
胃粘膜保护剂在胃溃疡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6年
唐保东
关键词:胃溃疡治疗胃粘膜保护剂抑制胃酸HP根除抑酸药
特异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预防胃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特异性环氧合酶 (COX) 2抑制剂塞来昔布 (Celecoxib)对化学致癌剂 (N 甲基 N′ 硝基 亚硝基胍 ,MNNG)诱导的胃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86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A、B、C、D、E、F共 6组。A组 (5只 ) :自由饮用蒸馏水不作特殊处理 ;B组 (16只 ) :仅饮用含MNNG 10 0 μg/ml的蒸馏水 ;C组 (16只 ) :每天给予吲哚美辛 3mg/kg ;D组 (17只 ) :每天给予塞来昔布 5mg/kg ;E组 (16只 ) :每天给予塞来昔布 10mg/kg ;F组 (16只 ) :每天给予塞来昔布 2 0mg/kg。B~F组动物给予 10 %氯化钠(实验初 6周 )和饮水中加用MNNG(10 0 μg/ml) ,以诱导胃癌 ,持续 4 0周 ,第 4 8周时处死动物。观察、比较各组动物大体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86只大鼠实验期间自然死亡 2 6只 (30 % ) ,余 6 0只完成实验研究。A、B、C、D、E、F组动物胃癌发生率分别为 0 % (0 / 5 )、75 .0 % (12 / 16 )、6 8.8% (11/ 16 )、70 .6 % (12 /17)、18.8% (3/ 16 )和 31.3% (5 / 16 )。各组动物胃癌发生率 (P =0 .0 0 2 )、多发数目 (P =0 .0 0 1)、肿瘤体积 (P =0 .0 0 9)差异有显著性。与B组相比 ,E组胃癌发生率 (P =0 .0 0 4 )、多发数目 (P =0 .0 0 6 )和肿瘤体积 (P =0 .0 2 )显著降低。C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唐保东胡品津曾志荣林汉良何瑶
关键词:特异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化学预防胃癌塞来昔布动物实验
特异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预防MNNG诱导的大鼠胃癌形成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该研究分二部分:1、探讨特异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和非特异性COX-2抑制剂消炎痛对化学致癌剂MNNG诱导的大鼠胃癌发生的影响.2、探讨特异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预防胃癌发生的可能作用机制.第...
唐保东
关键词:胃癌
文献传递
CLC3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研究
2013年
目的:观察CLC氯通道/转运蛋白家族(CLC3)氯离子通道蛋白在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确CLC3蛋白在人肝实质细胞内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为阐明CLC3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培养不同来源的细胞株,包括小鼠和人的肝实质细胞株,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LC3蛋白在肝细胞的表达;免疫荧光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检测CIC3在肝细胞内的表达定位。结果:在不同来源的细胞株中均见CLC3蛋白的表达且肝实质细胞有较大表达量;梯度密度离心分离肝细胞亚细胞组分,发现内吞体蛋白和CLC3蛋白峰值同时出现;免疫荧光发现CLC3蛋白与内吞体双染。结论:CLC3蛋白在肝实质细胞相对高表达并主要定位于内吞体。
孙玉立唐保东朱森林
关键词:肝细胞
亚洲带绦虫肌动相关蛋白2/3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带绦虫肌动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单位4(Actin related protein2/3complexsubunit4,Arp2/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具,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如Pcgene和Vector NTIsuite,从亚洲带绦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Arp2/3基因及其编码区,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位点、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该基因全长718bp,编码区为30-530,编码167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GenBank中与日本血吸虫Arp2/3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78%,相似性达90%。理论分子量为19533.9。没有跨膜区和各种亚细胞序列。预测3个主要的抗原表位为53~58,74~82,138~143均在Arp2/3空间结构的分子表面。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Arp2/3基因。
唐保东黄江胡旭初黄艳包怀恩郎书源
关键词:亚洲带绦虫CDNA生物信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