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维华
- 作品数:36 被引量:227H指数:9
-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替罗非班和尿激酶在急诊PCI术中抗血栓作用的对比观察
- 目的对比评价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tirofiban)和尿激酶在冠脉介入术中消除冠脉内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介入治疗术中有较大量血栓负荷的病人20例,其中两例为溶栓失败后补救性 P...
- 董鹏王斌靳维华
- 关键词:替罗非班尿激酶血栓
- 不同冠脉重建策略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评价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123个接受裸金属支架(BMS)、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或行CABG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回顾性收集住院病历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比较不同冠脉重建策略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CABG组患者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6.45%)显著高于DES组(1.89%)及BMS组(2.56%)。主要表现在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的增高。DES组与BMS组无明显差异。CABG组在随访1年时MACCE发生率(7.41%)略低于DES组(9.76%),但没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均低于BMS组(21.21%)。结论: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冠脉重建中,CABG短期疗效较差,但是可以显著降低远期不良事件。DES有较好的短期疗效,并且和CABG一样,可以通过减少冠脉重建的比率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 武亚蕊靳维华王斌
-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桡动脉痉挛分析及药物干预试验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通过桡动脉造影法观察桡动脉痉挛(RAS)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配方血管解痉剂对于RAS的效果。方法接受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I)的患者180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83例。随机分入硝酸甘油组(硝酸甘油200μg),尼卡地平组(尼卡地平200μg),鸡尾酒组(硝酸甘油100μg+尼卡地平100μg),每组60例。在常规桡动脉造影后分别经鞘给予协定药物。给药后1、2 min分别行桡动脉造影。以方差分析法比较3组患者给药前、给药后1、2 min RAS发生率的变化。桡动脉痉挛程度通过计算机定量分析法(QCA)测得,桡动脉狭窄>70%定义为桡动脉痉挛,出现导管因痉挛发生推送、旋转困难以及拔管时阻力大、疼痛等临床表现定义为临床桡动脉痉挛。用Logistic回归分析桡动脉痉挛相关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桡动脉正常参考段内径在基线水平为1.08~3.76 mm,平均为(2.24±0.52)mm。用药前RAS总发生率为10.6%,临床RAS发生率为6.2%。桡动脉直径、桡动脉鞘直径及既往TRI术≥2次是RAS的独立相关因素。硝酸甘油组、尼卡地平组和鸡尾酒组在桡动脉穿刺后RAS的发生率分别为15.0%、8.3%和8.3%,给药后1 min分别降至3.3%、5.0%和1.7%,给药后2 min分别降至1.7%、3.3%和0%。硝甘-尼卡组、尼卡-鸡尾酒组RA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硝甘-鸡尾酒组桡动脉RA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S总发生率为10.6%,其独立相关因素包括桡动脉直径、桡动脉鞘外径及既往TRI术≥2次。硝酸甘油及尼卡地平均具有明显扩张桡动脉的作用,但硝酸甘油及两者联合应用比单用尼卡地平有更大优势。
- 李小龙董鹏靳维华曲涛王斌
- 关键词:桡动脉痉挛硝酸甘油尼卡地平
-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趋势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变化,比较各组间血小板四项参数差异及治疗前后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按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PCI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服药治疗10天后重复检查测定血小板四项参数,比较治疗前后变化及各组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①入院时UA组和AMI组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和PCT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AMI组更为显著。②治疗10天后UA组PDW、PCT较治疗前降低(P<0.05);AMI组MPV、PDW、PC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③治疗后SAP、UA、AMI组PL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MPV均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可作为观察冠心病病情变化、实现个体化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检查标准。
- 孟锐靳维华
- 关键词:冠心病血小板四项参数抗血小板治疗
- 基线尿酸及NT-proBNP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复发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传统的生物学标记物,如NT-pro BNP和血尿酸(SUA)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复发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在航天中心医院接受第一次心脏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7 d)患者39例(63.9%),持续性心房颤动(7 d<持续时间<1年)13例(21.3%),永久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1年)的患者9例(14.8%)。检测各组NT-pro BNP和SUA水平。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别为13例(21.3%)和48例(78.7%)。与未复发组比,复发组患者年龄、左房前后径、冠心病比例、吸烟史比例及既往心房颤动时间均更高;入院时NT-pro BNP和SUA水平均更高(P<0.01)。NT-pro BNP和SUA水平与消融术后心房颤动的复发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32,P<0.05)。结论 NT-pro BNP的升高提示心室张力增加或存在心房限制性疾病,是消融术后复发的可能原因。SUA具有促炎、促氧化作用,提示炎症和氧化应激在消融术后的复发可能起重要作用。
- 韩雅蕾陈传军易忠张萌靳维华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血尿酸
-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诊PCI冠脉内血栓形成二例
- 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急诊PCI)可以迅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最大限度的挽救缺血的心肌细胞,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急诊PCI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冠脉内血栓形成.这往往造成治疗失败,直接危急患者的生命....
- 靳维华董鹏王斌曲涛李镝
- 关键词:急诊介入治疗替罗非班拮抗剂
- 文献传递
- 他汀类药物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9
- 2011年
-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调脂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应用最多的调脂药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他汀类药物拥有共同的药效基团,即二羟基庚酸基团,它对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是必需的。
- 孟锐靳维华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还原酶抑制剂致动脉粥样硬化HMG-COA疾病发病率调脂药物
- 股动脉穿刺术后改良加压包扎方法的评价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价股动脉穿刺术后改良的直接包扎法的止血效果和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663例患者(其中普通介入亚组529例,PCI亚组134例)行股动脉穿刺术进行分别随机分为2组:改良包扎组(335例)和传统压迫组(328例),比较两组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改良包扎组的局部血肿的发生率(3.9%)明显低于传统压迫组(12.2%,P=0.00008),但局部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传统压迫组(6.3%和2.4%,P=0.015),但改良包扎组的后100例改进包扎后的皮肤破损率(3.0%)与传统压迫组(2.4%)相当。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两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发生在普通介入亚组。结论采用改良加压包扎术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效果优于传统组,但局部皮损发生率高于传统组,与操作技巧有关。
- 李镝董鹏靳维华曲涛王斌
- 关键词:包扎股动脉动脉穿刺并发症
- 4F与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及与5F共用型造影导管的区别。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54例,按其造影开始时选用的共用型造影导管不同分为4F导管组(n=143)和5F导管组(n=211)。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痉挛和闭塞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平均X线透视时间及手术操作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打折率及痉挛发生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血管闭塞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与常用的5F造影导管相比造影成功率无明显差异;采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延长,且导管打折率增加,但痉挛发生率降低。
- 董鹏李镝靳维华曲涛王斌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桡动脉共用型造影导管
-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血小板多项参数的变化趋势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各组间差异及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入院时均查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血小板聚集率(分别由AA或ADP诱导的),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按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PCI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10d后重复检查上述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及治疗后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程度。结果:入院时冠心病各组的PAC-1、CD62p阳性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AMI组最为显著。治疗10d后各组CHD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除SAP组患者CD62p对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余各组CD62p及各组PAC-1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1、CD62p、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观察病情变化、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方法。
- 孟锐张丽丽靳维华
-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糖蛋白冠心病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