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燕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温州市121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0年8月31日121例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病例资料。比较重型组和危重型组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 陆海燕孙宝昌赵钱雷陈旺强杨祖钦周朱瑛林忠东陈益平
-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型
- 文献传递
- 手足口病患儿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记录并比较83例HFM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vWF、D-dimer水平,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血浆vWF水平,一般组急性期为(157.54±4.84)%,恢复期(90.06±1.84)%,对照组(91.35±3.81)%,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组急性期为(175.22±10.86)%,恢复期(97.17±5.31)%,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一般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D-dimer水平,一般组急性期为(0.8222±0.0388)μg/mL,恢复期(0.2203±0.0132)μg/mL,对照组(0.2145±0.0232)μg/mL,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组急性期为(0.9106±0.0424)μg/mL,恢复期(0.2422±0.0351)μg/mL,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一般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FMD患儿血浆vWF、D-dimer水平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
- 陆海燕陈洁石海矾
-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
- JNK在惊厥持续状态幼年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
- 目的研究JNK在惊厥持续状态幼年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探讨内质网应激与惊厥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雄性SD幼年大鼠19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惊厥持续状态组(SC组)、依达拉奉组(EDA组)三大组;各大...
- 陆海燕邓小龙李伟李光乾
- 关键词:惊厥持续状态JNK依达拉奉
- 文献传递
- 16例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确诊为EV71感染死亡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死亡原因等。结果16例患儿均小于4岁,平均年龄18.9个月。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高发。临床表现为短期内持续高热,伴有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惊厥等非特异性神经系统症状,发病2~4d后病情骤然恶化,表现为心动过速、外周灌注不良、呼吸急促、短暂性高血压等,气管插管均可见血性泡沫痰或鲜血。12例患儿死于肺水肿或肺出血以及循环衰竭;4例死于脑干脑炎。1例无皮疹等非典型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外周血白细胞、血糖、心肌肌钙蛋白I明显升高为主要表现,脑脊液改变以蛋白升高为特点。结论EV71感染手足口病病情进展快,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干,死因主要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和(或)肺出血、急性难治性心力衰竭。
- 林小碧陆海燕何时军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危重症
- 生酮饮食治疗Rett综合征
- 女童,10岁,G2P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3Kg,Apgar评分10分。3月抬头,6月坐,7月有意识叫"爸妈",周岁能走,18月出现言语减少,刻板动作,就诊于上海某医院,诊断"自闭症",予康复训练治疗3年后无主动言语...
- 林忠东胡颖焦颖张静李伟施旭来陆海燕连静
- 关键词:生酮饮食治疗综合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