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海矾

作品数:63 被引量:211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病毒
  • 15篇细胞
  • 14篇患儿
  • 10篇肝炎
  • 9篇乙型
  • 9篇麻疹
  • 9篇巨细胞
  • 8篇轮状
  • 8篇轮状病毒
  • 8篇脑炎
  • 8篇肺炎
  • 7篇乙型脑炎
  • 7篇重症肺炎
  • 7篇综合征
  • 7篇儿童
  • 6篇蛋白
  • 6篇乳鼠
  • 6篇巨细胞病毒
  • 5篇血管
  • 5篇血浆

机构

  • 43篇温州医学院附...
  • 1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0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63篇石海矾
  • 41篇陈益平
  • 34篇狄军波
  • 23篇徐志伟
  • 10篇陈均亚
  • 9篇汪洪姣
  • 9篇李伟
  • 6篇温正旺
  • 5篇金胜鑫
  • 4篇张桂莲
  • 4篇陈洁
  • 3篇张园海
  • 3篇叶松道
  • 3篇汪洪娇
  • 3篇李伟
  • 3篇蔡晓红
  • 3篇李孟荣
  • 2篇方周溪
  • 2篇郑雯洁
  • 2篇陈一华

传媒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国际流行病学...
  • 3篇中国小儿急救...
  • 3篇2006年浙...
  • 2篇浙江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2006年浙...
  • 2篇2005年浙...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洛酮治疗小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动态变化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999-06—2006-09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48例患儿分为纳洛酮组28例,常规组2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物理降温、镇静、降颅压等常规治疗,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按0·03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5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脑脊液NSE。结果纳洛酮组与常规组治疗前患儿脑脊液NSE质量浓度分别为(35·66±6·13)ng/mL;(33·83±8·80)ng/mL(P>0·05)。两组在治疗后脑脊液NSE分别为(28·20±7·48)ng/mL;(22·59±8·75)ng/mL(P<0·05)。纳洛酮组治疗后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有显著下降(P<0·05),常规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意识障碍恢复方面明显好于常规组;治疗组恢复期失语、呆滞出现情况显著减少(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后短期可以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NSE含量明显下降,纳洛酮有减轻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损伤的作用,利于病情恢复。
陈益平徐志伟石海矾狄军波陈均亚汪洪娇
关键词:纳洛酮神经元特异性烯醇脑脊液
乙型脑炎患儿脑脊髓液中IL-1β及IL-1ra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脑脊髓液中IL-1β和IL-1r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乙型脑炎患儿和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对照)脑脊髓液中IL-1β和IL-1ra的含量。结果乙型脑炎患儿极期、恢复期及对照组患儿脑脊髓液中的IL-1β含量分别为(49.43±14.59)、(24.73±14.50)和(8.98±1.2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88,P〈0.01);IL-1ra含量分别为(177.39±60.19)、(78.24±44.63)和(21.09±3.10)μg/L,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91.53,P〈0.01)。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儿极期和恢复期脑脊髓液中的IL-1β和IL-1ra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极期:F=82.36、66.50,P值均〈0.01;恢复期:F=55.17、79.50,P值均〈0.01)。患儿脑脊髓液中的IL-1β和IL—1ra含量呈正相关(极期:r=0.815,t9〈0.01;恢复期:r=0.728,P〈0.01)。结论乙型脑炎患儿极期脑脊髓液中IL-1β和IL.1ra水平明显升高,与乙型脑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脑脊髓液中的IL-1β和IL-1ra参与了乙型脑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李伟石海矾汪洪姣陈益平李光乾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脑脊髓液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的瘦素与Ⅰ型胶原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影响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及其对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变化。方法:HSC以1×105/mL浓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进行以下实验分组:NACⅠ、Ⅱ、Ⅲ组,加入NAC使得各组培养液中NAC浓度分别是10、20、40mmol/L;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培养48h终止后吸取上清液-20℃冰冻保存,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水平;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NACⅢ组平均吸光度低于NACⅠ组和对照组(P<0.05);NACⅡ、Ⅲ组其HSC培养上清液瘦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AC各组Ⅰ型胶原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SC在NAC作用下增殖减少;瘦素与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受到抑制,这可能是NAC抗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陈益平汪洪娇徐志伟陈均亚石海矾狄军波李素华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N-乙酰半胱氨酸瘦素胶原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血浆中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67例感染乙型肝炎儿童,分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0例(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25例(轻度组),慢性乙型肝炎中度22例(中度组),另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D二聚体、vWF水平。并测定治疗1个月后轻、中度组患儿上述指标。结果D二聚体:携带组[(0.30±0.05)mg/L]与对照组[(0.29±0.06)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0.90±0.22)ms/L]〉轻度组[(0.64±0.11)mg/L]〉携带组(P〈0.01)。vWF:中度组[(184.83±34.23)mg/L]〉轻度组[(160.58±27.51)ms/L]〉携带组[(134.40±15.42)mg/L]〉对照组[(116.01±13.37)mg/L](P〈0.05或〈0.01)。治疗后轻、中度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29±0.05)、(0.31±0.06)mg/L,vWF水平分别为(131.33±13.00)、(147.70±29.59)mg/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D二聚体、vWF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肝功能损伤程度,是反映肝脏微循环障碍的敏感指标。
石海矾陈益平狄军波徐志伟
关键词:儿童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肺炎是麻疹的最常见并发症,其中部分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佳,本文报道了本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的经验。
石海矾陈益平狄军波
关键词:麻疹重症肺炎并发症
文献传递
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12 p40水平测定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IL)-12亚基p40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2例CMV肝炎患儿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前后及36例健康儿童血浆IL-12p40水平,采用速率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测定CMV肝炎患儿血浆ALT活性和尿液HCMV DNA载量。结果 CMV肝炎组血浆IL-12p40水平(pg/ml)(M=536.5,P5=123.5,P95=1061.1)低于正常对照组(M=632.2,P5=226.7,P95=1829.3),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1,P<0.01)。CMV肝炎患儿血浆IL-12p40水平与其ALT活性(U/I)、尿液HCMV DNA载量(拷贝/ml,lg)呈显著负相关(r=-0.433、-0.491,均P<0.01)。治疗有效组血浆IL-12p40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04,P<0.01),而无效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IL-12p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49,P>0.05)。结论 CMV肝炎患儿存在血浆IL-12p40水平低下,其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患儿体内CMV病毒载量及肝脏损害程度,并对预测更昔洛韦抗病毒疗效有一定价值。
叶松道李伟石海矾
关键词:肝炎巨细胞病毒白细胞介素-12P40
温州地区儿童流感样病例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儿童流感样病例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及温州市气象数据,应用SPSS26.0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温州市儿童流感样病例在大多数年份中呈春夏、冬季双峰流行,高发时月平均气温多在10°C及30°C左右,发病数与平均风速(X1)及平均相对湿度(X2)均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2286.870-234.589X1-19.693X2(P<0.01)。结论气象因素与儿童流感样病例发病密切相关,对建立流感早期气象预警系统有一定意义。
钟佩佩陈小春俞佳珂石海矾狄军波吴贤笃陈益平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气象因素
手足口病患儿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记录并比较83例HFM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vWF、D-dimer水平,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血浆vWF水平,一般组急性期为(157.54±4.84)%,恢复期(90.06±1.84)%,对照组(91.35±3.81)%,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组急性期为(175.22±10.86)%,恢复期(97.17±5.31)%,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一般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D-dimer水平,一般组急性期为(0.8222±0.0388)μg/mL,恢复期(0.2203±0.0132)μg/mL,对照组(0.2145±0.0232)μg/mL,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症组急性期为(0.9106±0.0424)μg/mL,恢复期(0.2422±0.0351)μg/mL,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一般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FMD患儿血浆vWF、D-dimer水平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
陆海燕陈洁石海矾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2003年
石海矾李伟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幼儿更昔洛韦疗效观察病原学
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变化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变化的意义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方法取无症状CMV感染患儿16例,CMV肝炎患儿52例(其中肝炎型31例,淤胆型21例)及正常对照20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肝炎型及淤胆型患儿分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比较治疗前后D二聚体和vWF变化。结果(1)CMV肝炎患儿的D二聚体和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症状CMV感染组(P<0.01),且淤胆型肝炎患儿的D二聚体和vWF水平明显高于肝炎型患儿(P<0.01);(2)CMV肝炎患儿治疗后D二聚体和vWF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3)CMV肝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患儿治疗后D二聚体和vWF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检测CMV肝炎患儿D二聚体和vWF水平有助于及早对肝损害情况作出判断。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可以降低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可能对CMV肝炎肝损害有保护作用。
石海矾陈益平狄军波徐志伟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肝炎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复方甘草酸苷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