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平
- 作品数:13 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多维视野中的教师文化研究被引量:23
- 2007年
- 近年来我国关于教师文化的研究成果颇多,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文化内涵与特征、教师文化类型、教师文化功能与作用、教师文化建设以及多学科视角解读教师文化等等。通过对教师文化研究的现状进行反思,可以发现还有广阔的领域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 赵文平于建霞
- 关键词:教师文化
- 生成性课程:一种基于生成性思维的课程形态被引量:34
- 2007年
- 生成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也是人与课程的根本存在状态或方式。生成性课程基于课程的生成性品质而存在,是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性课程而言的,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和情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所建构生成的一种非预期的、超越于原有预设性课程的,但富有教育价值的经验体系。生成性课程是一种彰显课程生成品性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意义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充满对话交往精神的课程形态。生成性课程具有过程性、关系性、创新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征。
- 赵文平
- 关键词:生成性课程
- 生成性课程价值研究
- 生成性课程是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性课程而言的,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和情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过程中所建构生成的一种非预期的、超越于原有预设性课程的,但富有教育价值的经验体系。生成性课程其实质是一种彰显课程的生成品质、关注师生的生...
- 赵文平
- 关键词:基础教育生成性课程课程开发课程价值
- 文献传递
- 对话教学实施的困境与建议被引量:12
- 2006年
- 赵文平
- 关键词:对话教学健康教学形态
- “意义创生说”——教师理解课程文本的新取向被引量:12
- 2007年
- "复原说"取向下教师理解课程文本带来了以下问题:课程缺乏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学失去创造生成的活力:教师主体的生命价值湮没在课程文本中,学生被灌输静态客观知识而缺乏创造力。"意义创生说"认为,教师理解课程文本是教师与课程文本之间理解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和课程文本视界融合、课程意义再生和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
- 赵文平
- 关键词:教师课程文本
- 追寻存在的意义: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 传统认识论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暴露出'人'的自我迷失、教学实体化、教学工具化等问题。在意义生存论看来,人是一种追求意义的存在,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面对实然与应然的差距,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如何有效认识'范式向...
- 赵文平靳玉乐
-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生活
- 文献传递
- 生成性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被引量:1
- 2007年
- 生成性课程开发蕴涵了追求全人发展的理念、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关注过程的理念和倡导对话的理念。生成性课程开发的策略包括:关注表现性课程目标和展开性目标;弹性化的课程设计;关注课程实施中的突发性课程事件和问题;建立"我—你"型的师生、生生关系;加强教师的生成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和赋予教师课程权利;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
- 赵文平
- 关键词:生成性课程
- 论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及其应对策略被引量:9
- 2007年
-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在复杂科学看来,课程实施具有复杂性,具体表现为非线性、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为应对课程实施的复杂性,我们要坚持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准确认识课程实施;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调整或创生课程计划;鼓励多方面参与课程实施,加强合作与对话;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当放权,为课程实施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 赵文平于建霞
- 关键词:课程实施
- 复杂科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被引量:1
- 2007年
- 一、课程实施:非线性的发展过程
复杂科学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而不是线性的。所谓线性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正比关系,由“甲”必然会得出“乙”的这种关系,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非线性是指系统内要素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由“甲”不一定能得出“乙”,其运动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复杂系统内的一个要素单方面并不能产生某一方面的效果,它总是和其他环境或其他要素结合起来相互作用而产生某一效果,要素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对系统产生影响,这样促使复杂事物的发展具有一些不确定性和突变性。
- 宋新克赵文平
- 关键词:课程视域复杂系统因果关系非线性相互作用
-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观
- 2006年
-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论述新课程理念中所表现出的与传统教学观念不同的学习观,以更深刻地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本质。
- 赵文平
- 关键词: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