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晋韵
- 作品数:26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管理研究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进展被引量:8
- 2007年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严重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近年来发展的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疗效,成功率达92%,出血并发症约5%~10%。本文就其操作方法、溶栓药物和并发症等进行介绍。
- 谭晋韵余波张延龄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
- 水胶体敷料在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激光腔内凝闭术后的应用
- 朱磊张静史伟浩何勍谭晋韵粱琨郭文城余波
- 经导管溶栓治疗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3月就诊于华山医院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行导管溶栓治疗的病例共26例,采用尿激酶溶栓,观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通过溶栓治疗动脉得以成功开通,2例患者行膝下截肢,1例患者最终行切开取栓。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导管溶栓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心功能不全1例,均经内科治疗1周缓解。结论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史伟浩何勍朱磊谭晋韵王劲松余波
- 关键词:导管溶栓下肢动脉缺血
- 颈动脉狭窄度、斑块易损性及颅内代偿与颅内缺血事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明确颈动脉狭窄度、斑块易损性及患侧颅内代偿与颈动脉硬化狭窄临床事件的关系,探讨多维度评估预判眼脑缺血临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79例符合入组与排除标准的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病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量颈动脉狭窄度(NASCET法),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斑块成分及形态进行诊断,并按MRI-AHA分型进行危险度分级.使用头颅CT灌注(CTP)联合颅内DSA结果,测算患侧颅内代偿是否充足.结果 中危斑块(OR=0.31,P=0.04)和中度狭窄(OR=0.31,P=0.04)均不易使眼/脑缺血临床事件发生.在去除高血压病因素影响后,患侧颅内代偿好也是不易引起临床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OR=0.17,P=0.03).相反,存在重度狭窄、高危与极高危斑块、颅内代偿差或无代偿组分别使发生临床事件风险增加3.64倍(P=0.02),4.42倍(P=0.04)和5.90倍(P=0.03).结论 颈动脉狭窄度、斑块易损性与患侧颅内代偿情况与颈动脉硬化狭窄相关的临床事件关联紧密.通过进一步研究从而建立预判颈动脉硬化狭窄发生脑缺血性病变的模型可提高临床早期干预的有效性.
- 郭文城朱磊史伟浩何勍谭晋韵梁琨余波
-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狭窄斑块
- 一种手足保护套及其组件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足保护套及其组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手足保护套及其组件,包括手足保护套及连接线。因为手足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密封件及穿线板,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足保护套可以在手术前直接套...
- 谭晋韵陈莉吕仁华
- 文献传递
- 基于电子病历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和防控
- 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结构化电子病历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评估和防控系统,并在后台建立全院VTE风险数据库,提高全院VTE防控管理水平。建立本系统后,1)全院医护人员对V...
- 李芸朱剑清王惠英黄虹李圣清龚益谭晋韵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电子病历
- 文献传递
- 仰卧体位下经腘动脉入路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开通技巧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总结患者仰卧体位下经股腘动脉双向入路开通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经验。方法从2011年5月—2012年5月对17例股浅动脉CTO病变的患者取仰卧位下行经腘动脉逆向开通术,平均CTO病变长度为(97.4±3.8)mm,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患肢间歇性跛行,Rutherford分级均为3级以上。手术先行对侧股总动脉穿刺,当顺行开通失败时行经腘动脉逆向开通,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路径图或X线透视下以长度为7cm的21G微穿刺针进行腘动脉穿刺,一旦导丝逆行通过闭塞段进入真腔后,再顺行置入球囊预扩张、释放支架、后扩张。腘动脉穿刺点以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腘动脉内置入直径5mm的球囊行动脉腔内血流暂时阻断,并予压力袖带加压[压力高于收缩压10~20 mmHg(1 mmHg=0.133kPa),10min]等方式止血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均于仰卧位下通过DSA路径图或X线透视下穿刺腘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10例患者行逆向真腔开通,7例患者因逆向导丝进入内膜下无法回到真腔而采用内膜下技术开通。17例患者共置入支架51枚。无1例患者发生穿刺点出血和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夹层等并发症。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0.2上升至术后的0.8±0.1。所有患者的患肢间跛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5.1±2.4)个月。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见所有患者均无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2个月,超声检查发现7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其中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10、12个月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经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程度均〉50%,予以球囊扩张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患者取仰卧位行经腘动脉逆向开通术是安全、有效的,对于自股浅动脉起始端就完全闭塞、闭塞段位于股浅动脉中远段或有较大的侧支从股浅动脉闭塞段发出的病变,若顺行开通失败,可行经腘动脉入路逆向开通进一步治疗。
- 史伟浩余波何勍朱磊谭晋韵王巍
- 关键词:股浅动脉血管再通球囊扩张
- Echotracking联合microCT评价可降解支架植入后动脉弹性改变
- 2017年
- 目的:通过建立可降解支架植入兔腹主动脉模型,探讨echotracking联合mircoCT在支架降解过程中动态观察动脉弹性改变的价值。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于DSA下在其腹主动脉随机植入一枚可降解镁合金支架(JDBM组,n=12)或镍钛合金支架(BMS组,n=12),分别于术前和植入术后即时、14天、30天、60天行echotracking获得支架处血管硬化参数β,并在术后第14天、30天、60天取材行micro CT评价支架降解情况。结果:(1)观察期间支架无移位或断裂,支架内血流通畅。(2)Micro CT提示BMS支架无明显变化,JDBM支架术后30天起已开始降解,观察期间支架基本保持原始结构,合金丝连续性完整。(3)术前及术后即时、第14天两组间β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植入时间的增加,JDBM组β值逐渐减小,BMS组β值逐渐增大;术后30天时JDBM组明显小于BMS组(P=0.036);术后60天时BMS组β值因支架处管壁无明显搏动无法获得。结论:Echotracking技术联合mirco CT可用于评价可降解镁合金支架植入后降解过程中血管弹性的改变情况。
- 陈莉谭晋韵元峰王涌裴佳余波袁广银张俊王怡
- 关键词:可降解支架MICROCT血管弹性
- 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颈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9
- 2016年
- 目的对比分析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颈动脉狭窄度评估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DS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CDUS和MRA的数据与DSA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在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检出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以狭窄率30%、50%、70%分别为节点,MRA、CDUS与DSA 3种方法检出的敏感度分别为78%、85%、73%,特异度分别为99%、98%、96%,符合率分别为90%、92%、91%,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4%、93%、90%,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5%、96%、90%,阳性似然比分别为77.8、42.5、18.25。MRA与DSA比较,敏感度分别为65%、89%、79%,特异度分别为95%、96%、98%,准确度分别为85%、92%、93%,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4%、95%、93%,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0%、93%、94%,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3.0、21.5、9.5。结论诊断颈动脉狭窄病变时,MRA特异度高,与DS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MRA与DSA的一致性较CDUS强。
- 陈杰余波谭晋韵郭文城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超声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
- 基于电子病历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和防控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建立全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控系统,提高医护人员对VTE的风险防控意识,降低VTE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构建基于结构化电子病历的VTE风险评估系统,对全院住院患者开展VTE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系统自动向医护人员发出VTE发生预警和防控建议,并在后台建立全院VTE风险数据库。结果初步建立入院患者VTE风险筛查数据库,2005例内科住院患者中有15.5%的患者为高危患者,1838例外科手术患者中有21.5%为中高危患者。全院医护人员对VTE风险防控意识明显提高,VTE防控知识问卷平均得分由推行前的65.4分上升至推行后94.3分。结论通过防控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可为下一步降低VTE发生率和致死率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 李芸朱剑清王惠英黄虹李圣清龚益谭晋韵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电子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