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红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南极海冰区冰藻类群及兴衰过程被引量:14
- 2003年
- 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对南极冰藻类群及其生理生态特性的多年研究成果 ,结合我国科学家在南极长城站以及在戴维斯和中山站的越冬研究 ,阐述了南极海冰区的冰藻类群及其形成机理 ,对冰藻的形成、存活、旺发和消亡过程进行讨论 ,并对大洋浮冰区和近岸固定冰区冰藻类群的生态特性进行对比 。
- 何剑锋王桂忠李少菁蔡明红
- 关键词:冰藻
- 南极企鹅粪土沉积柱样、蛋卵中OCPs、PCBs含量分布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对南极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层进行210Pb测年,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内标定量法测定了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和企鹅蛋卵中有机氯污染物含量,粪土混合地层中有机氯污染物最高浓度:表层PCBs为0.92ng/g,HCHs为0.42ng/g,DDTs在0.70ng/g,与非栖息地相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鸟类活动的粪土混合地层(营巢和粪便)输入PCBs和OCPs含量比无鸟类生命途径的土壤相对要高。企鹅蛋卵样∑PCB在0.4—10.2ng/g,∑DDT2.4—10.3ng/g,HCB0.1—9.4ng/g,∑HCH0.1—0.5ng/g,总积蓄水平依次为:∑PCB>∑DDT>HCB>∑HCH。
- 石超英孙维萍卢冰蔡明红王自磐
- 关键词:有机氯污染物
- 10种极地微藻叶绿素荧光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海洋浮游植物是水体环境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光合能力与浮游植物生产力密切相关,而这些均能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上得以体现。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对实验室培养的10种极地微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o,F_v/F_m,NPQ)和快速光曲线拟合参数(P_m、α和I_k)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除CCMP2084外,其余9种微藻均处于正常生长状态。PSⅡ潜在活性值(F_v/F_o)大于1.0的藻共有8种,大小顺序分别为CCMP1056>CCMP1204>CCMP165>CCMP2095>CCMP1309>CCMP445>CCMP213>CCMP2087。其中短孢角毛藻CCMP165、四棘藻CCMP213和海链藻CCMP1056三种藻的光保护能力较强(NPQ值分别大于2.0)。这三种藻对光照的耐受能力强弱顺序为CCMP213>CCMP1056>CCMP165(比较三种藻的I_k值)。因此,四棘藻CCMP213和海链藻CCMP1056比短孢角毛藻CCMP165更适合在较强的光照强度下培养。
- 光应芝张芳张前前蔡明红何剑锋
-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快速光曲线
- 北冰洋海冰和海水变异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被引量:12
- 2005年
- 最近30年来,北冰洋海冰和海水发生了急剧变化:海冰覆盖面积减少、冰层变薄、水温升高、淡水输入增加、污染加剧,正威胁着现有与海冰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预期随着变化的持续,与海冰相关的食物链将在部分海域消失并被较低纬度的海洋物种所取代、总初级生产力有望增加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渔获量、而北极熊和海象等以海冰作为栖息和捕食场所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生存前景堪忧。今后人类将更为重视对北冰洋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并加以运用、关注北冰洋特有物种的命运并加以力所能及的保护、评估北冰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以期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数据积累是目前制约北极研究的最大障碍,但随着 SEARCH 等大型国际研究计划的实施,对北冰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将更为系统和全面。
- 王桂忠何剑锋蔡明红李少菁戴聪杰
- 关键词:海冰生态系统
- 海洋环境PAHs研究进展:来源、分布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被引量:7
- 2021年
- 作为一种持续产生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可通过大气远距离传输、海-气交换、地表径流和石油泄漏等途径进入海洋环境中,并传输到远洋、极地和深海地区,目前已在海洋大气、水体、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发现了PAHs的踪迹。它们参与到物理传输、多介质分配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并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风险。本文综述了海洋环境中PAHs来源、分布、地球物理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进展。
- 朱金财马玉欣蔡明红
- 关键词:多环芳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 南极地区的污水处理与控制管理
- 2009年
- 南极是世界上唯一一块保存相对完整的大陆,随着各国44个永久考察站的建立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在南极大陆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与保护将变得愈加迫切。目前,污水排放是南极地区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在总结各国考察站污水处理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南极地区污水处理的必要性、污水排放控制标准、污水处理难点、以及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等方面的环境技术与管理问题,以期对未来南极地区污水处置和管理提供借鉴。
- 张杨杨海真蔡明红王峰
- 关键词:污水处理控制管理
- 楚科奇海浮冰区夏季短期颗粒有机物通量及其主要组分被引量:11
- 2003年
-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 ,于 8月 2 0— 2 3日在楚科奇海浮冰区联合冰站实施了为期 4天的短期颗粒有机物通量研究。结果显示真光层的颗粒有机碳通量为 1 .582mgCm- 2 day- 1 ,2 2 0m深层为 1 .339mgCm- 2 day- 1 ,而相应的沉降颗粒物总通量分别高达 8.788和 1 0 .30 3mgm- 2 day- 1 。显示北极浮冰区的夏季融冰季节后期 ,颗粒有机碳通量的水平较低。与颗粒有机碳通量水平相似 ,生源硅和活性磷的通量水平也较低。对硅藻通量组份的分析表明 ,真光层沉降硅藻的优势种为Nitzschiacf.seriata、Naviculaglacialis和Melosirasp .,而 2 2 0m层则Lepto cylindrussp .占绝对优势 ,其丰度数量百分比均超过 70 %。硅藻碳通量的绝对值较低 ,为0 .1 0 7— 0 .1 1 3mgCm- 2 day- 1 。然而 ,真光层大型桡足类的碳估算值高达 1 0 8.67mgCm- 2day- 1 ,占浮游动物总碳量的 95 .3 % ,大型浮游动物的表观碳通量高于浮游植物碳通量 2— 3个数量级 ,显示楚科奇海夏季融冰期高浮游动物碳量、低浮游植物碳量的特点。但浮游动物表观碳量高的主要原因与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运动有关 。
- 陈波何剑锋蔡明红曾胤新
- 关键词:楚科奇海颗粒有机物硅藻通量
- 2008年夏季白令海和北冰洋异养浮游细菌丰度与分布特征被引量:7
- 2011年
- 1引言
作为海洋微食物环(microbial loop)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浮游细菌在海洋浮游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异养浮游细菌吸收溶解有机质(DOM)转化为自身颗粒有机质(POM),
- 林凌何剑锋张芳蔡明红陈建芳赵云龙
- 关键词:白令海异养细菌丰度
- 北冰洋微型浮游生物分布及其多样性被引量:5
- 2011年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北冰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北极微型浮游生物生态学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实质性的进展。对北冰洋微型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异养细菌、古菌、光合异养原核生物和微型真核生物的分布及其多样性研究进展做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北冰洋微型浮游生物学研究。
- 郭超颖王桂忠张芳蔡明红何剑锋
- 关键词:微型浮游生物异养细菌古菌丰度多样性
- 极区海域海冰内部有机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本文对极区海域海冰内部有机物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阐述。内容涉及海冰内部溶解态有机物质(DOM)和颗粒态有机物质(POM)的产生、迁移和转化过程;海冰内部冰藻生化组分(糖类、脂类和胞外分泌物);海冰内部有机物质在调节初级生产力和异养生物活性之间的机理研究等,并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
- 蔡明红何剑锋郑淑娴
- 关键词:海冰生化组分胞外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