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冲

作品数:28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应激
  • 8篇热应激
  • 7篇免疫
  • 6篇疫苗
  • 5篇病毒
  • 4篇细胞
  • 3篇猪肠
  • 3篇猪肠道
  • 3篇猪血
  • 3篇猪血清
  • 3篇佐剂
  • 3篇小肠结构
  • 3篇杯状细胞
  • 3篇TNF-Α
  • 3篇AKP
  • 3篇IFN-Γ
  • 3篇IL-2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症状

机构

  • 16篇中国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北京农学院
  • 3篇新疆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7篇肖冲
  • 8篇佘锐萍
  • 8篇胡艳欣
  • 6篇秦川
  • 6篇金华利
  • 6篇王宾
  • 5篇刘凤华
  • 4篇郭延军
  • 4篇刘颖
  • 3篇张富春
  • 3篇朱华
  • 3篇张发明
  • 3篇徐艳峰
  • 3篇杨博超
  • 3篇马喜山
  • 3篇黄澜
  • 3篇李加美
  • 2篇代小伟
  • 2篇冯铭
  • 2篇何忠淮

传媒

  • 7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第一届中国养...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月龄土拨鼠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土拨鼠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方法对一月龄的土拨鼠进行颈外静脉注射感染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使用两个剂量(高剂量:2.5×107 WID50;低剂量:5×106 WID50)感染,感染后在不同时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中病毒DNA拷贝数,ELISA测定血清中WHsAg和WHcAb,并监测AST和ALT,肝脏活检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WHsAg观察肝脏内病毒分布。结果感染后16周内,土拨鼠肝脏酶学AST和ALT水平均明显升高,土拨鼠血清内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周开始升高,16周达到高峰期,随后,低剂量组的病毒载量开始下降,而高剂量组的病毒载量仍接近106拷贝/ml。感染动物血清内可检测到WHsAg和WHcAb,肝脏病理切片显示小灶性肝细胞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及散在出血的急性肝炎症状,胞浆内可见WHsAg阳性分布。24周时,低剂量组土拨鼠血清内WHsAg和病毒DNA无法检出,提示其为急性自限性肝炎;高剂量组土拨鼠血清内依然可检测出WHsAg和病毒DNA,提示转为慢性感染。结论建立了急性病毒性肝炎转为慢性感染的土拨鼠模型,提示急性肝炎的病程发展除与土拨鼠感染年龄相关外,也与病毒感染剂量相关。
王亮肖冲沈邵伟王学民徐艳峰刘江宁秦川
关键词:土拨鼠肝炎病毒慢性病毒性肝炎
神经皮肤黑变病中黑色素的来源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食蟹猴神经皮肤黑变病(NCM)中黑色素的来源。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病理室食蟹猴神经皮肤黑变病的病理学标本一例,复习其病理切片并辅助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对黑色素的来源做进一步探讨。结果皮肤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内黑色素主要由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细胞CD31免疫组化染色阴性。脑膜的组织病理学显示脑膜下黑色素主要由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细胞CD31免疫组化染色阴性。脑实质的组织病理学显示其黑色素由黑色素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CD3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含有黑色素的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着色。电镜检查结果同样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内可见黑色素小体沉积。结论我们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食蟹猴NCM大脑中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黑色素,这给内皮细胞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
陈云新Erwan Bezard李加美朱华徐艳峰代小伟黄澜刘亚莉马春梅贾春实肖冲刘颖邓巍李秦秦川
关键词:神经皮肤黑变病血管内皮细胞黑色素
慢性热应激对口蹄疫病毒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慢性热应激作为夏季影响畜牧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慢性热应激对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却少见全面详实的报道。核酸疫苗可以很好地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且已经证明口蹄疫病毒(...
胡艳欣金华利杜小刚肖冲罗冬梅王宾佘锐萍
关键词:慢性热应激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文献传递
北极狐感染犬细小病毒的诊断被引量:3
2003年
徐镔蕊王慧煜李宁姜巍丁志民肖冲王立张海泉余春明
关键词:北极狐犬细小病毒症状剖检病变
热应激对猪血清中IL-2、IFN-γ及TNF-α水平影响的动态观察
热应激是影响畜禽夏季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动物的激素分泌、心血管系统以及新陈代谢紊乱、免疫内分泌失调等,同时也是爆发畜禽各种传染病的诱因。本试验将通过检测热应激后猪血清中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通过...
胡艳欣刘凤华郭延军肖冲佘锐萍
关键词:热应激IL-2IFN-ΓTNF-ΑELISA
文献传递
实验用狨猴微卫星引物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筛选、优化狨猴微卫星DNA引物,用以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引进的实验用狨猴种群进行遗传学分析及评估。方法用筛选的20对狨猴微卫星引物,对随机抽取的30只狨猴血液样本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及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鉴定后进行STR扫描检测,用Popgene1.32软件对STR扫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20对微卫星引物均呈现出遗传多样性,共检测147个等位基因,观察等位基因数5~10个,平均7.3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2.2500~6.3830个,平均4.0402个;观察杂合度0.000~0.4667,平均0.1533;期望杂合度0.1424~0.4350,平均0.2506;香隆指数1.2242~2.0324,平均1.5949;多态信息含量0.5366~0.8254,平均0.7053。结论本文筛选的20对狨猴微卫星引物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滕永康刘先菊张旭向志光阮研硕肖冲刘云波
关键词:微卫星DNA
新城疫新型佐剂疫苗与传统油苗免疫效果的比较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接触性和致死性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它在世界范围内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传统预防新城疫的方法主要是对鸡等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常用的疫苗主要有油佐剂的灭活疫苗,但这种疫苗在鸡体内仅产生体...
尹江梅金华利解启发康友敏肖冲赵琳李小林王宾
关键词:新城疫佐剂疫苗
文献传递
清凉冲剂对鸡免疫器官中CD4^+CD8^+T细胞数量影响的动态观察被引量:5
2007年
胡艳欣佘锐萍肖冲马卫明刘凤华
关键词:免疫器官细胞数量抗热应激免疫水平
小分子壳聚糖对DNA疫苗滴鼻和口服免疫的影响
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具有高密度正电荷并能够与质粒DNA形成颗粒,并在体外携带DNA转染真核细胞的多糖类物质。又由于其具有粘膜粘附性,保护DNA免受Dnase降解的性质,使其成为DNA疫苗粘膜免疫发送介导的选择...
张馨玉马一介金华利杨若耶肖冲张富春王宾
关键词:壳聚糖解聚粘膜免疫IGA
文献传递
热应激对猪肠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2
2009年
观察热应激对猪肠道黏膜结构的损伤作用,以揭示热应激降低猪增重率的机理。12头小型猪随机分成热应激组和常温对照组两组。人工气候室内,热应激组模拟夏季炎热气候,气温从26~39℃24h循环变温,在39℃时维持4h;常温对照组在24℃下饲养。试验持续10d,分别于热应激前、热应激第5d和热应激结束时称重,计算各组的体重增长率。热应激10d后39℃高温持续期结束时剖杀试验猪,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进行固定、石蜡切片、染色,染色和扫描电镜H.E.染色切片观察肠黏膜形态变化,并检测肠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PAS染色切片检测肠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用Gomori氏改良法染色切片观测肠黏膜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热应激组猪的体重增长率显著下降(P<0.05);热应激后猪肠黏膜结构严重损伤;各段肠的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回肠绒毛长度减少较为显著(P<0.05),各肠段绒毛宽度的减少均差异显著(P<0.05);肠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其中回肠差异显著(P<0.05);热应激组猪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热应激可引起猪肠道黏膜结构严重损伤,以致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阻,这是造成猪热应激掉膘减重的主要机制之一。
胡艳欣肖冲佘锐萍张发明郭延军罗冬梅刘凤华
关键词:热应激小肠结构杯状细胞AKP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