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肇玉明

作品数:31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10篇教学
  • 9篇药理
  • 9篇药理学
  • 6篇教学改革
  • 5篇药物
  • 4篇血性
  • 4篇药理学教学
  • 4篇神经退行性
  • 4篇缺血
  • 4篇理学
  • 3篇神经退行性疾...
  • 3篇退行性疾病
  • 3篇卒中
  • 3篇细胞
  • 3篇脑卒中
  • 3篇抗氧化
  • 3篇活性
  • 2篇丹参
  • 2篇蛋白
  • 2篇低聚

机构

  • 29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1篇肇玉明
  • 12篇薛明
  • 9篇李晓蓉
  • 8篇熊杰
  • 8篇许焕丽
  • 7篇陆莉
  • 7篇白露
  • 7篇范征
  • 6篇唐玉
  • 6篇徐平湘
  • 4篇李宇航
  • 4篇罗大力
  • 3篇金增亮
  • 2篇刘扬
  • 2篇陈怡
  • 2篇齐特
  • 2篇闫伟杰
  • 1篇张璐
  • 1篇卢盛华
  • 1篇张帆

传媒

  • 9篇脑与神经疾病...
  • 8篇基础医学教育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药学教育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2
  • 1篇200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改进的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改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旨在通过较简便的方法获得高纯度形态典型的星形胶质细胞,为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提供实验模型。方法以新生大鼠为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利用不同规格的吸头相互叠套,逐步机械吹打,使细胞分散,制备单细胞悬液;获得的单细胞悬液用差速黏附处理去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14d后,恒温振荡法去除小胶质细胞等杂质细胞;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免疫荧光共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这种改进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 ,分离培养出星形胶质细胞,阳性率达95%以上。结论采用机械吹打方法建立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是一种比较简便、值得推广的可用于体外细胞培养研究工作的有效方法。
徐平湘齐特肇玉明刘晓卉陆莉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
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及挑战被引量:15
2015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主要是细胞外淀粉样蛋白沉积,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等,其中神经元丢失是造成AD患者功能损伤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对AD的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AD的病理特征。近年来,神经再生理论的发展和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成功为AD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目前,干细胞来源主要包括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等。干细胞主要通过修复和替代受损神经细胞、重建细胞环路和功能、神经保护和营养支持、抑制淀粉样蛋白的形成和调解免疫功能等发挥治疗AD的作用。该综述主要介绍外源性移植干细胞治疗AD的研究进展及挑战,以及小分子化合物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的研究现状。
张喻肇玉明王晓良彭英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再生
MicroRNA对缺血性脑卒中自噬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脑卒中可造成严重的脑部损伤,是人类第二大死亡原因。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更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的研究提示细胞自噬参与其中。自噬是一种通过自身降解异常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分解代谢途径,该过程受基因调控,可抵抗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缺血缺氧环境,维持存活状态,但过度的自噬也可直接导致细胞死亡。MicroRNA是一种非编码RNA,可通过与mRNA反向结合,从基因水平上调控多种细胞活动。microRNA可通过对自噬过程的调节而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多种病理过程的调节。但microRNA在缺血性脑卒中自噬过程中的作用还未完全明晰。本文汇总近年来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杨梦戈张晓洁肇玉明
关键词:MICRORNA缺血性脑卒中自噬
2011~2013年我院含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本院含有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使用趋势,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从本院网络中心HIS系统提取2011~2013年的药物销售数据,并对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用药总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间,本院含有丹参及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物共八种,用药总金额及DDDs均逐年上升;按照临床适应证药物可分为四类:可同时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仅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仅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活血通络作用药物。从DDDs看,各类药物使用频率平稳,其中可同时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DDDs略有降低,而活血、通络药物DDDs略有上升。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做为新药品种于2012年引进后,在用药金额与DDDs上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结论本院该类药物的应用与全国1000家合作医院合作调查报告总趋势一致,该类药物在今后的数年内有进一步应用的潜在可能性。
李培军肇玉明
关键词:丹参活血化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
抗氧化剂对阿尔茨海默症自噬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23年
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的特点之一是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在神经细胞中异常聚集,引发多种神经功能障碍。自噬是细胞的一种饥饿应答,通过溶酶体或液泡将衰老或受损的细胞器以及形态、功能异常的大分子降解以循环利用,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过程。因此,在AD的早期,自噬通过清除错误折叠、异常聚集的蛋白而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然而,在AD的晚期,过度激活的自噬会导致细胞的损伤而引起疾病的恶化,因此,研究自噬在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李梦瑶孙秀丽肇玉明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神经功能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ALZHEIMER抗氧化剂错误折叠
低聚壳聚纳米载药体系透过血脑屏障能力的研究
目的: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而众多的神经保护剂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而难以进入脑内发挥作用。因此,解决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功能对于抗中风药物的治疗是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壳聚糖(CS)纳米载药系统因其所特有的无生物毒性、...
肇玉明徐平湘闫伟杰杜立波杨梦戈张帆孙秀丽李强薛明刘扬
关键词:脑卒中血脑屏障渗透性壳聚糖
纳米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AD是一种以认识功能障碍为主的渐进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截至2015年为止,中国已经有约1275万人受其影响;而预计到2050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患者人数将达到约3000万[1]。AD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对于AD的治疗药物较少,现有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普遍存在药效弱,不良反应大,难以通过血-脑脊液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等缺陷。尤其是BBB对药物分子的传递限制,成为治疗药物药效较差的主要因素。而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药物容易透过BBB,以及完成药物的靶向传递,这为AD的治疗提供了希望。本文从纳米药物载体的种类、纳米药物包载的药物成份以及纳米技术在AD治疗中的影像学诊断几方面进行总结,概括了纳米药物及纳米技术在AD治疗中的应用,为AD的纳米药物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王济涵王思涵肇玉明张璐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纳米药物ALZHEIMER药物分子治疗药物对症治疗
药理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和体会被引量:1
2021年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师的必备条件。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医学发展模式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药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其学科特点为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医患沟通培养提供了契机。文章分析了药理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重点阐述了在药理学总论、各论及实验教学中渗透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和体会。
许焕丽肇玉明范征金增亮白露
关键词:医学生医患沟通药理学教学人文精神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基础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被引量:7
2017年
探索基础药理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法的运用,论述该方法在教学中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为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供经验。
范征孙荣鑫薛明白露徐平湘李晓蓉熊杰李宇航肇玉明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改革
肥胖病因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01年
肥胖的形成与机体能量失衡及遗传因素有关。能量摄入过多 ,消耗减少 ,促使肥胖形成。与肥胖相关的多种基因 ,如肥胖基因、消脂素受体基因、β3 受体基因、解偶联蛋白基因等参与了肥胖的形成。目前治疗肥胖症的药物主要有作用于中枢的食欲抑制剂和作用于外周的脂酶抑制剂。此外 。
卢盛华肇玉明
关键词:肥胖症病因药物治疗减肥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