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冬 作品数:13 被引量:118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对老年患者采用手控或靶控输注丙泊酚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方式对老年患者麻醉剂用量、血流动力学和苏醒等方面的影响。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65岁以上患者60例,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手控输注(MCI组,n=30例)和靶控输注(TCI组,n=30例)。麻醉诱导,MCI组丙泊酚输注速度为200mVh,TCI组初始丙泊酚血浆浓度2.0μg/ml,逐渐增加靶浓度,至患者意识消失。两组瑞芬太尼输注方案相同。气管插管后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或靶浓度,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调整瑞芬太尼输注速度。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诱导和维持阶段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血压、心率、调整泵速或靶浓度的次数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维持期丙泊酚用量、插管前及维持期间瑞芬太尼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维持过程中TCI调整靶浓度的次数明显低于MCI组调整输注速度的次数[(5.8±2.1)vs.(7.8±3.7)次,P〈0.01]。两组患者BIS值、血压、心率的变化、血管活性药的应用、苏醒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靶控输注系统操作简单,维持过程中调整次数少,但在老年人采用靶控输注在诱导和维持期丙泊酚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的稳定性、以及术后苏醒等方面,无明显优势。 李民 许川雅 王雪冬 张利萍 郭向阳关键词:丙泊酚 老年人 奥布卡因凝胶预防鼻内镜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奥布卡因凝胶预防鼻内镜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ASAⅠ~Ⅱ级择期全麻鼻内镜手术80例,随机分为奥布卡因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奥布卡因组术前将2 ml 0.3%盐酸奥布卡因凝胶涂抹气管导管套囊及前端15 cm范围内,对照组涂抹等量生理盐水,2组均进行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记录2组苏醒期躁动及严重程度,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高血压、心动过速、体动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奥布卡因组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0.0%(4/40)vs.37.5%(15/40),χ^2=8.352,P=0.004],且程度更轻[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36、4、0、0例vs.25、7、5、3例,Z=-3.051,P=0.002]。奥布卡因组发生术中低血压[22.5%(9/40)vs.47.5%(19/40),χ^2=5.495,P=0.019]及心动过缓[7.5%(3/40)vs.27.5%(11/40),χ^2=5.541,P=0.019]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奥布卡因凝胶可以有效预防鼻内镜术后苏醒期躁动。 王雪冬 刘又鹍 李岩 邓莹 史成梅关键词:鼻内镜手术 苏醒期躁动 “导师制”在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6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医学生毕业后的第一课。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将"导师制"引入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是一种双赢机制,一方面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责任感、荣誉感,另一方面增强了住院医师的归属感,主动性,整体提高了教学和临床水平。"导师制"明确和强化了导师和住院医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医学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住院医师。 史成梅 王雪冬 李民 徐懋 吴长毅 郭向阳 王军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导师制 麻醉科 自媒体应用于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医学教育的可行性及教学方法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本研究探讨自媒体应用于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医学教育的可行性及教学方法分析,通过基础理论考核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发现考核成绩显著提高。麻醉专业医学自媒体内容形式灵活、不受时空限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可以利用这一新的平台进行学习、发展,同时自媒体的应用也为我国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 王雪冬 邓莹 徐懋 郭向阳 史成梅关键词:自媒体 麻醉专业 住院医师 医学教育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清醒镇静术在老龄患者多发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清醒镇静术用于老龄患者多发肠息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至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多发肠息肉切除术的60例老龄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0.4±4.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及丙泊酚组(P组),各30例。D组术前泵注右美托咪啶0.3 μg/kg, 10 min后静注舒芬太尼0.1 μg/kg,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啶0.2-0.4 μg·kg^-1·min^-1;P组静注舒芬太尼0.1 μg/kg、丙泊酚1.5 mg/kg,术中泵注丙泊酚3-6 mg·kg^-1·h^-1。记录基础值、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0 min、开始20 min、开始30 min、术毕及离室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同时记录镇静/警觉(OAA/S)评分及镇静后的其他临床效应。结果与基础值相比,给药后两组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的镇静状态。D组患者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0 min、开始20 min、开始30 min及术毕时的BIS值分别为89.6(87.8-91.0)、79.4(78.0-80.0)、76.9(75.0-80.0)、76.0(73.0-79.0)、75.6(70.0-79.0),显著低于基础值96.4(95.0-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45, -4.788, -4.787, -4.789, -4.789,均P〈0.05);OAA/S评分分别为4.5(4.0-5.0)、3.4(3.0-4.0)、3.0(3.0-3.0)、3.5(3.0-4.0)、3.3(3.0-4.0)分,显著低于基础值4.8(5.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8,-4.862, -5.031, -4.420, -4.710,均P〈0.05)。P组患者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10 min、开始20 min、开始30 min及术毕时的BIS值分别为54.7(50.0-59.3)、54.8(50.0-59.3)、50.7(47.8-56.8)、54.4(51.5-58.0)、53.7(50.0-57.3),显著低于基础值95.8(9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86,-4.787, -4.788, -4.786, -4.786,均P〈0.05);OAA/S评分分别为0.4(0.0-1.0)、0.4(0.0-1.0)、0.4(0.0-1.0)、0.4(0.0-1.0)、0.4� 史成梅 周永德 徐懋 王雪冬 孟灵梅 刘小靖 郭向阳关键词:清醒镇静 右美托咪啶 肠息肉 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对膈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比较相同剂量局麻药稀释成两种不同浓度容量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发生率、肺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诱导前随机应用0.5%罗哌卡因10 ml(A组)和应用0.25%罗哌卡因20 ml(B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记录阻滞30 min后膈肌麻痹发生率、肺功能和脉搏氧饱和度的改变情况。阻滞后4、8、24 h评估患者疼痛评分,记录补救镇痛和睡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臂丛阻滞后30 min膈肌麻痹发生率分别为67%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05)。两组患者臂丛阻滞后30 min用力肺活量分别降为阻滞前的(78±16)%和(8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5,P〉0.05),1秒用力呼气容积降为阻滞前的(85±16)%和(7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2,P〉0.05),脉搏氧饱和度分别下降1(0~3)%和2(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38,P〉0.05)。两组患者阻滞后4、8、24 h疼痛评分以及补救镇痛、睡眠情况和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0.5%和0.25%的50 mg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膈肌麻痹发生率、呼吸功能改变和术后镇痛方面的效果相似。 翟文雯 王雪冬 李民 郭向阳关键词:神经肌肉阻滞 臂丛 膈神经 剂量效应关系 自媒体助力麻醉专业住院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对医学类自媒体的应用情况,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建议。方法:自行设计量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国内20个省市共计117名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医学类自媒体在麻醉专业住院医师继续医学教育方面,受众率高,普及面广,认可度高。绝大部分麻醉专业住院医师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医学类自媒体阅读,微信公众号是最广为接受的医学类自媒体形式。 史成梅 邓莹 王雪冬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 地塞米松联合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用于预防鼻内镜术后咽喉痛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用于预防鼻内镜术后咽喉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6月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Ⅰ~Ⅱ级且年龄18~72岁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塞米松联合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组(G组,30例)及对照组(C组,30例)。G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地塞米松0.1 mg/kg滴入,术前将奥布卡因凝胶涂抹气管导管套囊及前端15 cm范围内,之后进行常规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C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前气管导管套囊及前端涂抹生理盐水,之后进行常规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出室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等用药量;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毕及术后4、8、12、24 h进行咽喉痛随访。结果:与C组比较,G组患者的苏醒时间[(8.4±3.9)min vs.(10.8±4.7)min]、拔管时间[(8.8±3.7)min vs.(11.9±4.8)min]、出室时间[(20.0±5.3)min vs.(23.0±5.8)min]显著缩短,丙泊酚用量[(11.8±1.8)mg/kg vs.(15.9±4.6)mg/kg]及瑞芬太尼用量[(10.9±4.7)μg/kg vs.(14.1±3.6)μg/kg]显著减少,发生低血压[10%(3/30)vs.30%(9/30)]、心动过缓[16.7%(5/30)vs.20%(6/30)]及术后躁动[6.7%(2/30)vs.23.3%(7/30)]的比例显著降低,两组患者肌松药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G组术毕即刻、术后4 h、术后8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咽喉痛评分[0(0,1)vs.1(1,2),0(0,0)vs.1(1,2),0(0,0)vs.1(1,2),0(0,0)vs.1(0.75,1),0(0,0)vs.1(0,1)]均显著降低。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预防鼻内镜术后咽喉痛。 史成梅 王雪冬 刘又鲲 邓莹 郭向阳关键词:地塞米松 术后咽喉痛 鼻内镜 超声辅助定位可提高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一次穿刺成功率 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穿刺前应用超声辅助定位能否提高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椎管内麻醉实施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应用RandA 1.0随机分组软件随机分为传统解剖定位组(解剖组)和超声定位组(超声组),每组各100例。超声组应用低频(2-5 MHz)凸阵超声探头采用旁矢状倾斜位和横向水平间隙位扫查腰椎管后定位穿刺点。两组穿刺均采用旁正中穿刺入路。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一次穿刺成功率,即通过1个皮肤穿刺点到达蛛网膜下腔的比例。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穿刺次数、调整穿刺针方向的次数、硬膜外穿刺针的深度、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操作时间、总时间、操作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共191例患者由住院医师成功完成腰硬联合麻醉,有9例穿刺失败(解剖组7例,超声组2例)。解剖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37.6%,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12, P〈0.01)。解剖组皮肤穿刺次数和调整穿刺针方向的次数分别为2(1,3)、5(3,10)次,超声组分别为1(1,2)、3(0,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32、-4.077,均P〈0.01)。超声组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操作时间、总时间分别为2.8(2.6,3.1)、2.5(1.8,4.1)、7.8(6.5,8.9)、10.6(9.5,11.9) min,解剖组分别为0.4(0.3,0.4)、4.1(2.2,6.3)、8.8(7.5,11.4)、9.2(7.8,11.9)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931、-4.025、-3.550、-3.290,均P〈0.01)。旁矢状倾斜位置超声图像质量优于横向水平间隙位置的图像。结论应用超声对拟行腰部椎管内麻醉的老年患者进行穿刺前定位,可以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穿刺前超声扫查定位的优势弥补了总时间的延长。 耿姣 陈宣伶 王雪冬 郭向阳 李民关键词:老年人 超声检查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1例 被引量:3 2021年 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外伤性疾病,而老年患者通常伴发多种合并症,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围手术期应全面关注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前准备、麻醉镇痛方案及术后康复计划,以优化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改善患者预后。文章报道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以期为优化此类患者的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史成梅 宋亚男 邓莹 王雪冬 李民 郭向阳关键词:髋部骨折 老年 麻醉 围手术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