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炜

作品数:50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西医院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5篇细胞
  • 18篇淋巴
  • 18篇淋巴瘤
  • 17篇病理
  • 15篇临床病理
  • 14篇免疫
  • 11篇细胞淋巴瘤
  • 9篇临床病理分析
  • 9篇病理分析
  • 8篇预后
  • 8篇肿瘤
  • 7篇免疫表型
  • 7篇表型
  • 6篇卵巢
  • 6篇宫颈
  • 5篇子宫
  • 5篇组织化学
  • 5篇基因
  • 5篇MALT淋巴...
  • 4篇肉瘤

机构

  • 30篇四川大学
  • 21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四川省肿瘤医...
  • 2篇崇州市第二人...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雅安市人民医...
  • 1篇华西第二医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自贡市第一人...
  • 1篇成都市龙泉驿...
  • 1篇三六三医院

作者

  • 50篇江炜
  • 36篇李雷
  • 23篇何艳梅
  • 20篇李甘地
  • 18篇刘卫平
  • 10篇唐源
  • 8篇李吉满
  • 8篇杨开选
  • 7篇张文燕
  • 5篇廖殿英
  • 5篇纪洪
  • 4篇李俸媛
  • 3篇徐炼
  • 3篇杨文秀
  • 2篇伍韦韦
  • 2篇王威亚
  • 2篇蒋莉莉
  • 2篇魏晓霞
  • 2篇于娜
  • 2篇林琳

传媒

  • 12篇中华病理学杂...
  • 7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四川医学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阴及宫颈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8年
江炜李雷姚先莹何艳梅杨开选
关键词: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文献复习嗜酸性肉芽肿多器官受累
卵巢类似性索-间质肿瘤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魏晓霞何艳梅江炜周波伍韦韦李雷
一种空气检测净化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检测净化方法及系统,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空气检测净化设备净化范围有限,增加数量仍可能有净化死角,且成本增加的问题。本发明包括S1、将房间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分别实时监测每个区域内的有害物质浓...
何艳梅李雷江炜
29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伴上皮内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伴上皮内癌(OI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情况及保留生育功能术后患者的生育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9例OI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93月,比较复发率及保留生育功能术后的妊娠率。结果 OIC患者在交界性肿瘤中占4.0%(29/719),其中有生育要求者51.7%(15/29)。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行保守性手术51.7%(15/29),根治性手术48.3%(14/29),辅助化疗27.6%(8/29)。病理类型:黏液性69.0%(20/29),浆液性13.8%(4/29),宫内膜样性6.9%(2/29),混合型10.3%(3/29)。FIGO分期:Ⅰa期75.9%(22/29),Ⅰb期17.2%(5/29),Ⅰc期6.9%(2/29)。平均随访时间49.6月,复发率10.3%(3/29),妊娠率66.7%(10/15)。肿瘤期别较高及术中保留患侧卵巢的复发率较高(P=0.005,P=0.005);年龄较小者的妊娠率较高(P=0.017)。结论 OIC患者较年轻,发现时多为早期。病理类型以黏液性为主。对于有生育要求患者,卵巢肿瘤剥除术的复发率较高。
夷恬进王平林琳江炜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保留生育
宫颈胃型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江炜李雷何艳梅吴霞黄芹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AAM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AM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结蛋白(desm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波形蛋白(VIM)、S-100、CD34和CD117的表达水平,并对其治疗及预后进行随访。结果 3例AAM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44岁,肿瘤发生于外阴或盆腔,3例均表达desmin、VIM、ER、PR,SMA在2例呈阳性表达,1例为阴性表达。所有病例均不表达S-100、CD34及CD117。3例患者均行肿瘤局部切除术,随访43~70月,其中1例患者于随访30月时复发一次,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无瘤存活。结论 AAM是一种少见肿瘤,容易局部复发,但不发生转移,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病理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患者应长期随访。
何艳梅李雷江炜
关键词: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基因重排检测及其在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检测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参照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WHO-EORTC)皮肤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20例SPTL。采用10种抗原标记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运用PCR技术检测TCRγ,、IgH基因重排,并用EB病毒编码的小RNA1/2(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结果(1)本组病例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29.5岁;(2)所有病例的瘤细胞均表达1个或多个T细胞分化抗原(CD2、CD3或CD45RO),18/19病例表达βF1,18/20病例表达CD8,20/20、16/20病例分别表达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颗粒酶B,瘤细胞不表达CD4、CD20和CD56;(3)16/20病例检出TCRγ基因重排,未检出IgH基因重排;(4)5/20病例EBER1/2原位杂交阳性。结论SPTL的瘤细胞具有克隆性TCR基因重排,综合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本病确诊。
万川徐晨王琳李甘地江炜张文燕唐源阚蓓刘卫平
关键词:淋巴瘤皮肤肿瘤脂膜炎免疫表型基因重排
卵巢两性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卵巢两性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观察总结2004年3月-2008年3月6例卵巢两性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患者以月经紊乱、闭经、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肿瘤含两种成分,即颗粒细胞和Sertoli-Leydig细胞,两者均呈成熟性的组织学形态,1例伴有异源性分化成分。6例肿瘤呈α-inhibin和vimentin强阳性,3例呈CD99阳性,5例呈calretinin阳性,2例的Sertoli细胞呈CK阳性。4例患者有随访资料,随访期14~60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两性母细胞瘤以内分泌异常相关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处于临床1期,预后较好。对诊断为两性母细胞瘤的患者应进行长期的临床随访。
何艳梅江炜李雷徐炼杨开选
关键词:卵巢两性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石蜡包埋组织快速DNA提取方法在诊断病理PCR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改良石蜡组织DNA快速提取方法的流程,评价其提取效率,探讨其应用于病理诊断PCR分析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包括淋巴瘤及反应性病变的52例存档蜡块,以缓冲液煮沸方法快速提取DNA,并以传统酚-氯仿抽提法和试剂盒提取法作为对照,采用PCR反应扩增看家基因β-Globin以确定模板DNA质量,并通过测序确定结果的可靠性;同时根据临床病理诊断选择性的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或T细胞受体γ基因(TCRγ)重排检测。结果快速法提取DNA的浓度虽低于对照方法,但β-Globin扩增效率与对照方法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IgH和TCRγ重排的检出率与对照相比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测序结果显示扩增片段与目的基因序列完全符合。DNA可在-20℃保存至少4周。结论快速DNA提取法可以从存档的石蜡包埋组织中提供足量的PCR反应模板,结果稳定可靠,且省时省力,在病理诊断PCR分析中具有应用价值。
江炜刘卫平李雷李甘地
关键词:石蜡包埋DNA提取
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蛋白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观察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表达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的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根据2001年版 WHO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收集945例 DLBCL,以 LSAB 法作 ALK-11染色。对阳性病例再用 EnVision 法作 ALK-11染色,仅 EnVision 法阳性病例为最终纳入病例。对纳入病例标本用 LSAB 法加做 CD20、CD3、CD30、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粒酶 B、T 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和浆细胞(PC)抗体等免疫表型检测,进行 IgH 基因重排检测并收集随访资料。结果945例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中仅5例表达 ALK 蛋白。4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34~72岁,全部原发于淋巴结。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2例。5例随访最长32个月,最短4个月。随访截止时死亡4例,死亡病例最长存活时间32个月。表达 ALK 蛋白的 DLBCL 包括中心母细胞性2例、免疫母细胞性1例、间变性1例、浆母细胞性1例;2例中心母细胞性、1例免疫母细胞性和1例间变性均表达 CD20。浆母细胞性表达κ轻链而不表达 CD20。5例均检测到 IgH 基因重排。ALK 蛋白表达:在 CD20阳性4例中,1例免疫母细胞性为胞膜和胞质阳性,2例中心母细胞性和1例间变性为胞质颗粒状阳性;1例浆母细胞性为胞核和胞质弥漫阳性。结论 ALK 蛋白阳性表达 DLBLC 是一种罕见的,临床过程具侵袭性且预后较差的淋巴瘤,可见于浆母细胞性、中心母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和间变性的大 B 细胞淋巴瘤。发现1例 ALK 蛋白表达于胞膜和胞质。
王威亚马志贵李甘地刘卫平钟力王影李吉满李雷江炜唐源廖殿英
关键词:磷酸转移酶免疫表型分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