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辉 作品数:11 被引量:57 H指数:4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吴阶平医学基金 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早期肝功能损害对急性胰腺炎病因判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发病48h内肝功能改变,探讨早期肝功能损害对AP病因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AP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按病因分为胆源性、非胆源性及不明原因3组.胆源性组(n=80);非胆源性组(n=44);不明原因组(n=29).早期肝功能检测指标:胆源性组(n=61);非胆源性组(n=33).比较胆源性组和非胆源性组早期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mino transamin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direct bilirubin,DBIL)、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 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观察其早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类型,并计算胆源性组早期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胆源性组患者早期肝功能损害较非胆源性组严重,ALT(214.16U/L±146.92U/Lvs30.82U/L±25.59U/L),AST(212.72U/L±210.50U/Lvs28.24U/L±22.16U/L),GGT(438.34U/L±286.69U/Lvs60.48U/L±68.32U/L),AKP(202.81U/L±147.77U/Lvs72.06U/L±36.70U/L),TBIL(56.52μmol/L±46.01μmol/Lvs18.25μmol/L±9.56μmol/L),DBIL(36.81μmol/L±32.50μmol/Lvs5.17μmol/L±4.65μmol/L,均P<0.001);早期肝功能损害临床类型以ALT、AST、GGT、AKP、TBIL及DBIL混合损害为主,占88.6%;其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90.9%.结论:早期肝功能损害可预测AP病因为胆石(源)性.早期肝功能检测应作为急诊的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更适合于基层医院. 陈勇 曾艳凌 林志辉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病因 肝功 益生菌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高脂饲料喂养的SD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健康SD大鼠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益生菌干预组[即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基础上给予培菲康210 mg/(只.d)灌胃]。14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测量大鼠体重,检测血清及肝匀浆液中脂质和葡萄糖的变化,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并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指数明显升高(P<0.05);益生菌治疗后肝指数无明显降低(P>0.05)。(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存在脂质代谢紊乱(P<0.05),益生菌治疗后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P<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5),存在胰岛素抵抗,益生菌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改善(P<0.05)。(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存在内毒素血症,益生菌治疗后内毒素血症减轻(P<0.05)。结论益生菌可减轻内毒素血症,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叶金理 林志辉 林宁 蔡芳芳 郑祺祺 丁桂升关键词:益生菌 高脂饮食 胰岛素抵抗 炎症 H pylori iceA基因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 priori)的iceA基因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关系. 方法: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胃镜活检标本中分离培养H priori,PCR扩增检测H priori的iceA基因共138例,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2例、消化性溃疡49例和胃癌20例. 结果:138例中iceA1基因、iceA2基因总的阳性率分别为47.1%和47.8%,其中36例(26.1%)为iceA1和iceA2均阳性, 43例(31.2%)为iceA1和iceA2均阴性.iceA1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Hpylori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7%、40.1%、59.2%、30.0%,iceA2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3.2%、31.8%、65.3%、10.0%,iceA1 和iceA2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 张彩凤 林志辉 吴芳 陈明红 王辛 付丹 潘秀珍 彭孝纬关键词:ICEA基因 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 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镜活检标本 基于24 h pH及阻抗监测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反流特点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应用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esophageal impedance and pH monitoring,MII-pH)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反流特点。方法方便收集2016年3月—2018年5月就诊福建省立医院的GERC患者46例,典型GERD组32例,健康对照组30名,所有患者经过高分辨测压及MII-pH监测,比较DeMeester积分、酸、弱酸、非酸、液体、混合、气体及近端反流次数不同。结果 GERC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eMeester积分[13.2(2.6~260.03) vs 0.97(0.2-9.78)]、酸[40.9(0~190.2) vs 4.5(0~22.6)]、弱酸[65.0(4.4~197.0) vs 29.6(0~97.0)]、液体[53.7(13.2~181.2) vs 17.8(3.4~100.4)]、混合[64.1(14.6~203.2) vs 20.6(0~85.7)]、非酸[6.5(0~227.0) vs 2.2(0~88)]、气体[37.0(5.4-416.3) vs 20.3(3.5~32.7)]、近端反流[13.5(0~79.8) vs 1.6(0~11.5)]结果均明显升高(P<0.05);与典型GERD组相比,GERC组De Meester积分[13.2(2.6~260.03)vs 18.6(3.21~276.77)]、酸反流次数[40.9(0~190.2) vs 63.5(31.9~172.4)]均明显减低(P<0.05),气体反流[37.0(5.4~416.3)vs 22.9(3.3~98.7)]、近端反流次数[13.5(0~79.8) vs 4.7(0~33.5)]明显升高(P<0.05)。非酸、弱酸、混合反流次数与典型GERD组相仿(P>0.05)。结论GERC患者存在异常反流,气体反流及近端反流异常可能是GERD患者导致GERC的原因。 曾艳凌 林晗 黄胡萍 林志辉关键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H 早期肝功能损害对急性胰腺炎病因判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48h内肝功能改变,探讨早期肝功能损害对急性胰腺炎病因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按病因分为胆源性、非胆源性及不明原因三组.胆源性组(n=80);非胆... 陈勇 曾艳凌 林志辉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病因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黏膜肥大细胞、血浆胃动素的关系 被引量:30 2015年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胃动素(MTL)在F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60例FD患者,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32例,上腹痛综合征(EPS)28例,以2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HS组)。比较胃黏膜MC计数、血浆MTL水平(空腹和饮温水后)以及胃排空时间(T1/2)。结果:与HS组相比,FD组胃黏膜MC计数显著增多(P<0.001),空腹和饮温水后血浆MT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T1/2显著延长(P<0.001)。PDS亚组MC计数与EPS亚组无明显差异(P=0.094),空腹和饮温水后血浆MTL水平显著低于EPS亚组(P<0.001),T1/2显著延长(P<0.001)。结论:FD患者胃黏膜MC计数较HS组显著增多,提示MC可能在FD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FD患者血浆MTL水平下降,可能是FD发病和产生相应症状的原因之一。 陈海山 龚锦容 黄朝忠 林志辉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肥大细胞 促胃动素 胃排空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07年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是由一种肠内分泌L细胞分泌,特异性促进肠黏膜生长与损伤后修复的多肽类激素。GLP-2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的转导实现其生物学作用,通过刺激隐窝细胞增生及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地增加了肠黏膜上皮的表面积,促进肠道营养吸收,增强肠屏障功能,维护肠黏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GLP-2的上述特性,提示其对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具有治疗潜能。本文综述了GLP-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 黄胡萍 林志辉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2 肠黏膜 生物学活性 ERCP术前胆总管结石诊断238例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优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前胆总管结石诊断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拟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单一检查组和联合检查组.单一检查组:B超16例,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tomography technique,CT)12例,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 atography,MRCP)12例;联合检查组:B超+CT100例,B超+MRCP80例,CT+MRCP6例,B超+CT+MRCP12例.计算B超、CT、MRC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比较胆总管结石≥1.0cm和≤0.5cm时各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结果: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B超分别为56.2%、66.7%、86.9%、28.0%、58.3%;CT分别为86.5%、57.1%、87.4%、55.2%、79.8%;MRCP分别为97.5%、82.1%、94.0%、92.0%、93.6%.M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准确度明显高于CT和B超(P<0.01).胆总管结石≥1.0cm选择B超或CT较≤0.5cm准确率高(均P<0.01),选择MRCP无差异(P>0.05);胆总管结石≤0.5cm选择MRCP较CT更准确(P<0.01);联合检查占83.2%,以B超+MRCP和B超+CT为主,两者的准确率无差异(P>0.05).结论:B超是ERCP术前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MRCP是最佳选择.当胆总管结石≥1.0cm时,B超诊断的准确度较高,在条件限制或急诊情况下可单选;当结石≤0.5cm时,选择MRCP较CT的准确度高.总体来说,MRCP的检出率最好,CT次之,B超最差.临床绝大多数选择联合检查:B超+CT或B超+MRCP,以B超+MRCP的联合检查的准确度更高,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而B超+CT+MRCP联合检查的选择不可取,除非前两项检查方法的诊断有出入或不能明确. 陈勇 曾艳凌 林志辉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B超 特利加压素对基线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索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使用及停用特利加压素患者肾功能变化,进一步探索特利加压素使用过程中血肌酐(creatinine,Cr)下降的相关因素。结果:特利加压素组与生长抑素组在治疗期间最低血Cr[(58.41±14.58)μmol/L vs.(66.20±16.27)μmol/L,P=0.015]及最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105.16±19.36) mL·min^(-1)·1.73 m^(-2))vs.(95.62±16.18) mL·min^(-1)·1.73 m^(-2),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使用特利加压素期间,血Cr值较基线值显著下降[(65.18±17.83)μmol/L vs.(58.41±14.58)μmol/L,P=0.001],eGFR值较基线值显著升高[(98.94±20.25) mL·min^(-1)·1.73 m^(-2)vs.(105.16±19.36) mL·min^(-1)·1.73 m^(-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较高的基线Cr水平(OR=1.076,95%CI 1.015-1.142,P=0.015)是特利加压素使用期间血Cr下降的预测因子;停用特利加压素后血Cr及eGFR值较基线值未明显变化。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期间及停用后血Cr值均未降低[(65.82±18.12)μmol/L vs.(66.20±16.27)μmol/L,P=0.766]、[(65.82±18.12)μmol/L vs.(68.24±17.99)μmol/L,P=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利加压素显著降低基线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血肌酐及增加eGFR,可能有利于预防基线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肾功能损伤。 林雪燕 林志辉 黄胡萍关键词:特利加压素 肾功能 肌酐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ERCP术前胆总管结石诊断方法的选择 目的 优化ERCP术前胆总管结石诊断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38例拟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单一检查组和联合检查组.单一检查组:B超16例,CT12例,MRCP12例;联合检查组:B超+CT100例,B超+M... 陈勇 曾艳凌 林志辉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