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亮
- 作品数:28 被引量:13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能量体外震波对糖尿病创面内胶原沉积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震波(ESW)治疗对糖尿病慢性创面内胶原形成和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6~8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0±20)g,制作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64只,随机分为ESW治疗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另有32只制作正常创面设为正常对照组。在ESW治疗组,在创面术后1d用ESW治疗,糖尿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仅涂抹耦合液,未行ESW治疗。术后记录创面的愈合时间,在治疗后3、7、14d采集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并检测创面组织胶原面积密度、羟脯氨酸含量和TGF-β1的表达。结果在治疗后不同时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创面内胶原沉积减少,胶原相对面积密度和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TGF-β1表达明显下降(P〈0.05)。在ESW治疗后,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创面内成纤维细胞增多,肉芽组织生成增加,创面内胶原相对面积密度和羟脯氨酸含量均增加(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含量均较糖尿病对照组高(P〈0.05),并在14d时出现下降。结论胶原沉积减少是糖尿病创面愈合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ESW治疗可增加创面内TGF-β1的表达,并促进创面内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或增殖,使创面组织内的胶原形成和羟脯氨酸含量增加,加快肉芽组织的生成和创面的愈合过程。
- 燕晓宇杨光成亮陈明程相国柴益民罗从风曾炳芳
- 关键词:糖尿病创面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
- 指固有动脉穿支蒂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 文根柴益民汪春阳成亮曾炳芳
- 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在下肢严重毁损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外固定支架修复下肢严重毁损伤造成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缺损、骨外露及主干血管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8例下肢严重毁损伤患者,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2.6岁,骨折Gusilo分型:III B型3例,III C型5例,骨折部位:胫腓骨5例,胫腓骨合并跖趾骨3例。创面彻底清创;运用临时支架克氏针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固定;通过静脉移植及血管吻合修复血管损伤;对大面积脱套皮肤修薄后进行原位修复;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及延期组织瓣修复行保肢治疗。创面覆盖后运用外固定支架重建骨缺损或因瘢痕挛缩所致的马蹄畸形。结果 8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22.6个月,且均保肢成功。5例脱套皮肤完全存活,1例大部分存活,足跟处皮肤坏死,跟骨外露,二期经清创交腿皮瓣而愈;5例移植皮瓣均完全存活。骨折及骨缺损患者最终均获得骨性愈合。6例不同程度的马蹄畸形通过外固定支架均得到矫正。结论对于下肢严重毁损伤患者,通过联合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及外固定支架合理重建骨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恢复肢体的功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 徐佳汪春阳韩培文根成亮陆晟迪钟万润柴益民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外固定器引流术保肢
- 吻合与不吻合股前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 2023年
- 目的比较吻合与不吻合股前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探讨吻合皮神经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吻合股前外侧皮神经分为两组:吻合组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为(46.4±15.2)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2.4±7.3)cm×(8.5±1.3)cm;采用吻合股前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非吻合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为(39.9±15.8)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3.0±6.4)cm×(9.0±2.1)cm;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不吻合神经。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情况、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恢复程度及恢复面积、冷热感及两点辨别觉恢复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0例患者的皮瓣均完全存活,未发生血管危象。吻合组患者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面积恢复到20.0%、50.0%、80.0%时所需时间[(2.5±0.7)、(6.7±1.1)、(11.0±1.2)个月]均显著短于非吻合组患者[(3.6±1.3)、(8.6±1.4)、(15.0±2.2)个月],末次随访时恢复面积[100.0%(100.0%,100.0%)]显著大于非吻合组患者[84.6%(81.7%,89.9%)],冷热感恢复时间[(3.9±0.7)个月]显著短于非吻合组患者[(6.1±1.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组14例患者两点辨别觉恢复时间为(10.4±1.7)个月,非吻合组16例患者中仅7例患者恢复两点辨别觉,恢复时间为(14.7±1.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与不吻合皮神经比较,吻合股前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皮瓣的感觉恢复。
- Hong Sung Min徐佳贾亚超成亮文根柴益民
- 关键词:外科皮瓣神经吻合软组织损伤
- 显微外科技术在急诊下肢高能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下肢高能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及临床疗效。方法下肢高能量损伤共40例,分三组,A组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需皮瓣修复14例,B组骨折伴大血管神经损伤,需急诊修复16例;C组骨折伴有大血管神经损伤并需皮瓣修复10例。所...
- 成亮文根柴益民汪春阳陆晟迪
- 文献传递
- 不同血管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比较研究
- 文根柴益民汪春阳成亮王磊
- 甲根平面的静脉分布规律
- 目的研究甲根静脉分布规律。方法取100例手指标本分别进行乳胶灌注显微解剖法、断层解剖法、明胶-氧化铅灌注显微-解剖加X线摄片法研究指甲根静脉的解剖学特点。结果在甲根水平通常可以找到1~3条指掌侧浅静脉,管径约为0.2~0...
- 成亮陈铿柴益民文根汪春阳
- 文献传递
- 严重创伤的系统炎症反应表征被引量:4
- 2014年
- 2014年9月13日,在上海举行的急诊创伤与肢体重建高峰论坛上,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Timothy R.Billiar教授应邀作了“严重创伤的系统炎症反应表征”报告,阐述了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后白细胞基因组表达变化情况及炎症反应过程,并比较了其中发生院内感染者和未发生院内感染者循环系统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受论坛主席张长青教授委托,并征得专家同意,现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以飨广大骨科读者。
- 成亮柴益民
- 关键词:严重创伤炎症反应过程肢体重建急诊创伤
-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在血管修复创面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在治疗合并肢体血管损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2年3月,对52例合并血管损伤的创面,采用血管吻合技术加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其中,男40例,女12例,上肢血管损伤16...
- 文根柴益民汪春阳成亮曾炳芳
- 文献传递
- 穿支血管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建立穿支血管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实验动物模型,为皮瓣生理及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kg,根据观察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组。活体解剖观察组5只10侧,解剖观察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胫后动脉及穿支血管走行。乳胶灌注观察组和明胶-氧化铅灌注解剖X线片观察组,分别5只10侧,两组动物处死后分别经腓肠神经伴行动脉或胫后动脉注入乳胶或明胶-氧化铅,观察上述血管走行、直径及吻合情况。皮瓣移位观察组20只40侧,设计以胫后动脉跟骨上穿支血管为蒂,腓肠神经走行为轴线的远端蒂皮瓣,皮瓣面积为7cm×1cm,蒂长0.5cm,观察皮瓣颜色和肿胀情况。结果腓肠神经起源于胫后神经,于腘窝部穿腓肠肌外侧头斜行向外下走行,于外踝上(5.42±0.15)cm处穿至深筋膜下,垂直走向外踝,其伴行动脉起源于股深动脉,起始直径为(0.73±0.11)mm,伴行腓肠神经行向外踝。胫后动脉跟骨上穿支血管起始于内踝与跟骨连线中点,起始直径(0.45±0.01)mm。穿支血管于跟骨上方行至外踝区与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相吻合,共同构成腓肠神经周围血管网。2侧皮瓣因术后感染排除实验,其余38侧皮瓣术后10d成活率为78.0%±1.5%。结论兔穿支血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解剖稳定,切取简便,血管可靠,是良好的研究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动物模型。
- 文根柴益民汪春阳吴旭华王磊成亮
- 关键词: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