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军军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来源
  • 2篇细胞培养
  • 2篇间充质
  • 1篇多潜能干细胞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性
  • 1篇脂肪间充质干...
  • 1篇乳头
  • 1篇上清
  • 1篇上清液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徐军军
  • 3篇金岩
  • 3篇李裕强
  • 2篇胡刚
  • 2篇邹运动
  • 1篇凡孝菊
  • 1篇杨合生
  • 1篇陆伟
  • 1篇马兆峰
  • 1篇余春艳
  • 1篇刘鹏
  • 1篇欧阳燕

传媒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及成脂诱导分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目前对于是否存在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备受争议。实验拟进一步探讨在皮肤损伤与非损伤条件下,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成骨、成脂多向分化特性。方法:实验于1996-08/1997-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完成。①动物:清洁级SD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创面组,12只/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创面组大鼠麻醉后,背部切去3cm×3cm全层皮肤,建立创伤模型。术后5d,两组大鼠腹主动脉抽血,8mL/只,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基,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取大鼠双侧股骨、胫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③实验评估:培养至第12天,计数原代培养每1×10^5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所形成的间充质干细胞克隆数。取第3代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行CD45、CD34、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表型;按1×10^4密度接种于12孔板,细胞贴壁后分别换用成骨、成脂诱导液培养,以茜素红、油红染色检测其分化特性。结果:①细胞形态观察:原代培养的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样。②克隆形成: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形成的克隆数仅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1/6-1/8,创面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形成的克隆数是正常组3-4倍。③细胞表型鉴定:外周血来源间充干细胞CD45、CD34呈阴性,Ⅰ型胶原呈阳性。④成骨及成脂诱导: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21d出现钙沉积,茜素红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后14d有少量脂滴出现,油红染色为阳性。结论:①皮肤损伤状态下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克隆数量是正常条件的3-4倍,但仍远低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克隆能力。②体外分离培养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具备成骨、成脂分化特性。
徐军军胡刚邹运动刘鹏李裕强金岩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创伤
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皮肤制备中的作用
干细胞分为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干细胞具有向多个胚层分化的潜能,在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体干细胞较胚胎干细胞有无伦理道德的限制,无免疫排斥反应,分离培养容易等优点,相对易于用...
徐军军
关键词: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成体干细胞下肢缺血性疾病细胞培养上清液多潜能干细胞
文献传递
SD大鼠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及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SD大鼠毛乳头细胞(DPCs)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并用其构建组织工程双层皮肤。方法分离大鼠触须部获取完整毛囊,胶原酶消化获取毛乳头组织,组织块法培养毛乳头细胞并传代。以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α,SMA-α)、CK抗体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MTT法检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将第二代DPCs作为真皮种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作为表皮种子细胞,用气-液面培养制备组织工程双层皮肤,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结果成功培养DPCs并传代,Ⅰ型胶原、SMA-α染色阳性;成功构建出含表皮与真皮层的组织工程双层皮肤。结论体外培养得到的DPCs与表皮结合较好,可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
凡孝菊陆伟余春艳徐军军李裕强金岩
关键词:毛乳头细胞细胞培养生物学特性组织工程皮肤
组织工程脂肪的构建
2008年
为探索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新方法,分离出转染GFP基因的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将细胞、胶原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复合物注射到裸鼠皮下,6周后取材。试验组ADSCs经过2周成脂诱导,对照组ADSCs未经成脂诱导。组织学结果显示试验组形成典型的"网状"脂肪组织结构,对照组无明显的脂肪结构形成。RT-PCR证实试验组PPARγ2和C/EBPα基因的表达,对照组PPARγ2和C/EBPα基因不表达。ADSCs与bFGF混合,以胶原作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脂肪是可行的,为临床脂肪组织缺陷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邹运动杨合生欧阳燕徐军军马兆峰胡刚李裕强金岩
关键词:组织工程脂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