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鸿发

作品数:36 被引量:56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雷暴
  • 9篇雷达
  • 7篇回波
  • 7篇冰雹
  • 6篇雷暴云
  • 5篇数值模拟
  • 5篇起电机制
  • 5篇回波特征
  • 5篇降水
  • 5篇雹云
  • 5篇冰雹云
  • 5篇值模拟
  • 4篇沙尘
  • 4篇沙尘暴
  • 4篇闪电
  • 4篇青藏
  • 4篇尘暴
  • 3篇电场
  • 3篇灾害
  • 3篇闪电密度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青海省气象局

作者

  • 36篇张鸿发
  • 12篇言穆弘
  • 8篇张义军
  • 5篇孙安平
  • 5篇郄秀书
  • 5篇陈成品
  • 5篇郭三刚
  • 5篇屈建军
  • 4篇张彤
  • 4篇程国栋
  • 4篇王致君
  • 3篇黄美元
  • 3篇楚荣忠
  • 3篇董万胜
  • 3篇徐宝祥
  • 2篇刘黎平
  • 2篇赵阳
  • 2篇肖正华
  • 2篇蔡启铭
  • 2篇俎瑞平

传媒

  • 9篇高原气象
  • 4篇气象学报
  • 3篇大气科学
  • 3篇干旱气象
  • 3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第十三次全国...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大气情报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尘暴电效应的实验观测研究被引量:25
2004年
利用国内大型风沙物理风洞实验模拟沙尘暴电现象 ,研究风沙起电机理 ,结果表明 ,不同风速下不同沙粒会产生不同极性的电场强度和电位效应 ,风沙电随风速增大而增强 ,且随沙粒度增大而减小 .在沙漠区的 16m ,8m ,4m和 1m高度上观测到 2 7次不同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电场和风速随时间变化 .结果表明 ,在晴天 4个高度上的电场均为小正电场值 ,电场随高度降低而减小 ,最大电场强度在 5kV m以下 ,日风速变化对各层电场起伏没有较大影响 .有沙尘天气 ,各高度上的电场强度随风速变化而变化 .16m高度上电场均为负值 ,平均值为 - 2 0kV m ;中层8m电场一般为较高正电场值 ,达到 10~ 4 0kV m ,与 16m高度上电场呈反相关 ;下层 1m电场值变化一般很小 ,在1kV m以下 .在强沙尘暴天气 4个高度上的电场均为负电值 ,电场值随高度降低而减小 ,16m高度上最大平均电场强度达到 - 2 0 0kV m以上 ,瞬时值超过 - 2 5 0 0kV m ,与晴天电场矢量相反 .
张鸿发王涛屈建军言穆弘
关键词:风洞实验风洞实验电场强度
风沙起电的风洞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利用大型风沙物理风洞实验装置 ,模拟铺沙地面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对不同粒径的沙样和混合沙的起电电场、电位和荷质比作实验测量。结果表明 :存在风沙起电效应。风洞内电场多为负极性 ,最大电场达到 - 2 9kV·m- 1 ,导线电位可达 12 0mV。沙粒越细 ,起电越强 。
张鸿发屈建军言穆弘
关键词:风洞实验电位
雷暴云动力与电结构耦合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介绍了在三维冰雹云模式中增加了电参量的环境下强对流雷暴云发展演变的动力结构与雷暴云电结构耦合的关系,及微物理电机制的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
张鸿发孙安平言穆弘陈成品
关键词:雷暴云动力结构数值模拟
中国区域闪电分布和闪电气候的特点被引量:44
2004年
利用1998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TRMM卫星探测到18~38°N、74~123°E闪电资料,对中国区域年、季、日发生闪电频数和随经纬度变化,闪电密度分布和闪电气候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陆地区年均日发生总闪电数约54600次,白天占到54.47%,夜间占到45.53%,昼夜比为1.2。日闪电频数的年变化是双峰值,闪电主要发生在4~9月,占年总闪电的92%。4月中到5月中旬为次峰值,主峰值在7月中到8月中旬,占年总闪电的43.4%,夏季6~8月占到60%,11月到次年2月发生闪电很少,仅占年总闪电的0.4%以下。日变化以单峰值为主,峰值范围宽,年均每小时达到2275次左右,傍晚18时达到最高峰值,占到日出现闪电的9.1%,上午9~11时达到日变化的最低谷,仅占日出现闪电总的3%,闪电峰值是低谷的12倍,说明中国区域闪电高发时间主要在傍晚。中国区域年均发生闪电频数随纬度的变化要比随经度的变化大,沿海的陆地区出现闪电频数比内陆区高,内陆区比海区高,东部比西部高的特点。4个季节发生闪电峰值的日变化时间表明,不同季节出现闪电峰值的日时段不同,冬季主要在中午,秋季主要在下午,春季主要在晚间,夏季主要在傍晚。中国区域年均白天、夜间和昼夜不同闪电密度分布表明,东部比西部高,闪电高密度区相对较集中。区域对比说明。
张鸿发程国栋张彤
关键词:闪电频数闪电密度
一例长生命史雷暴云分裂过程的回波特征被引量:13
2004年
在对平凉冰雹云演变规律研究中,发现一例长生命史强雷暴云分裂成两个不同移动方向的单体雹云。结合探空资料和环境风场,分析了此个例强雷暴云分裂过程的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在强风切变环境中,u与v分量呈反相关,且随高度增强,低层1~3km为弱气旋旋转,中层3~8km为强反气旋旋转,上层8km以上是强气旋旋转。这对右移雷暴云发展中有优势引导作用,导致强雷暴云上层偏向分离发展,分裂发生在强雹暴云有强下沉气流阶段。分裂后,左、右移单体各自维持发展,并产生降雹。整个雷暴发展演变过程维持长生命期,回波特征有四个不同阶段。
张鸿发左洪超陈成品郭三刚
关键词:雷暴云回波特征
一种预报最大降雹大小的方法被引量:4
1992年
根据观测事实和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种由12个探空参量预报最大降雹大小的方法。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1)雹暴单体中冰雹生长的环境层结状态为湿绝热;(2)雹块处在湿生长条件下;(3)雹块的末速是其形状、大小、阻力系数及最大升速处空气密度的函数;(4)雹块末速与最大升速相平衡时其直径达到最大;(5)假定雹块在负温区下降时直径不再增长。但在正温区雹块熔化,直径减小。
刘棠福刘桂枝李兰赵昭炘何腊梅朱吉义张鸿发
关键词:探空资料
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Ⅰ:模式及其电过程参数化方案被引量:55
2002年
为了研究风暴中的动力、微物理和电过程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三维强风暴动力 电耦合数值模式。模式中将云中水物质分为水汽、云水、雨水、冰晶、雪、霰和雹 7类 ,各种粒子采用双变参数谱。考虑了详细的起电过程 ,它们包括扩散、电导、感应和非感应以及次生冰晶起电机制。此外 ,在模式中加入了云内放电参数化过程和云顶处屏蔽电荷层形成的参数化方案用以研究整个雷暴生命史内的电活动特征。最后利用CCOPE(CooperativeConvectivePrecipitationExperiment)计划中 1981年 7月 19日的风暴资料对模式的性能进行了验证 ,模拟结果显示此模式可以较好地描述风暴中动力、微物理和电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
孙安平言穆弘张义军张鸿发黄美元
关键词:雷暴起电机制微物理数值模拟
人工引发雷电对雷暴特性可能影响的观测与分析被引量:4
1998年
利用地面电场、地面降雨和雷达资料就人工引发雷电对雷暴特性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就分析个例而言,人工引发雷电有可能影响雷暴的电特征,在人工引发雷电后约20min时间内没有闪电发生,地面电场减弱,极性发生变化;人工引发雷电后地面降雨有短时间的增强,大约6min地面降雨率达到峰值;雷暴云的微物理结构也发生变化,高ZH值由云中层移向底部,高负ZDR中心区随之下移,范围减小并分成云底和中层两个高负中心。讨论了产生这种可能影响的物理原因。
张义军言穆弘郄秀书张鸿发董万胜刘欣生
关键词:人工引发雷电雷暴降雨
甘肃省平凉市十年人工防雹综述
1997年
张鸿发
关键词:人工防雹冰雹灾害防治
扬沙和沙尘暴对导线电位影响的风洞模拟实验被引量:10
2004年
根据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扬沙和沙尘暴过程中:①导线电位随风速及输沙量的增大,呈指数规律递增;②随沙粒粒径的增大,电位差随高度的变化具有上扬的趋势;③粒径愈大,电位差反而减小;④沙尘暴中导线电位高于扬沙天气;⑤伴雨状况下的沙尘暴较之非伴雨状况下具有较强的电位差;⑥导线材料相同时,导线直径越小,电位差愈大;⑦导线直径相同时,铝线较之铜线具有较强的电位差,且当裸铝线两端加电压2~4kV时,出现尘端放电现象。
屈建军俎瑞平言穆弘张鸿发肖正华拓万全
关键词:扬沙沙尘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