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军
- 作品数:365 被引量:2,493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闪电宽带干涉仪三维定位系统与观测试验
- <正>闪电辐射源的探测为研究闪电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分析云内电荷结构提供了直观的手段和依据。闪电宽带干涉仪系统能以较高的时间分辨率揭示辐射源相对于测站方位角仰角信息,同时得到宽带的闪电频谱特征。因而成为辐射源探测以及闪...
- 邱实董万胜张义军王涛刘恒毅高太长
- 一次人工触发闪电的宽带干涉仪观测被引量:19
- 2001年
- 利用宽带干涉仪系统对一次人工触发闪电放电过程的观测结果, 从电场变化、辐射源定位和辐射频谱3个方面对正先导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虽然正先导发展过程中辐射很弱, 但在近距离处仍然可被探测到. 而负极性击穿过程则有相对较强的辐射. 正先导发展过程中通道分叉很少, 初始发展速度约为105m/s的量级. 经25 MHz高通滤波器后的能量谱分布表明, 正先导过程辐射峰值频率约为25~30 MHz, 而负极性击穿过程能量峰值频率约为60~70 MHz.
- 董万胜刘欣生张义军
- 关键词:人工触发闪电放电过程电场变化辐射源定位
- 雷达资料在孤立单体雷电预警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66
- 2008年
-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探空、闪电资料对2005年夏季北京地区的20个单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0 dBz是比较适合该地区雷电预警的一个雷达回波特征参量;在此基础之上,将0℃层结高度作为基础特征高度,并结合-10℃层结高度和强回波所占比例对孤立单体的雷电发生进行综合预警是一种较为接近实际应用的方法。根据以上分析,该文针对孤立单体能否发生闪电、以及闪电发生的起始时间给出了一个初步的预报方法,并利用22个孤立单体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在对单体是否会发展为雷暴单体,以及雷暴单体中初次闪电发生时段的预报方面效果较好。同时还发现,雷暴单体中从25 dBz回波出现到单体的35 dBz回波厚度变化率达到极值的时间差,与雷暴中最早的云闪与最早的地闪之间的时间差,两者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这为进一步预测地闪的发生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 王飞张义军赵均壮吕伟涛孟青
- 关键词:雷达回波雷电预警
- 闪电探测定位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闪电探测定位系统,涉及气象探测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天线单元,用于探测闪电发生时的电磁场变化信号,探测GPS卫星信号,并将电磁场变化信号以及GPS卫星信号发送至接收机单元;接收机单元,用于接收电磁场变...
- 孟青张阳吕伟涛张义军
- 文献传递
- 雷电流直接测量与间接估测方法研究进展
- 地闪回击电流是雷电防护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准确获知雷电流大小以及波形对于采取正确的雷电防护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是非常重要的。地闪回击电流的实验数据的获取大致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1)由于高塔更容易被雷电击中,可以利用...
- 王飞张义军孟青
- 不同高度建筑物上的下行地闪回击特征被引量:12
- 2015年
- 为了研究不同高度建筑物上发生的下行地闪回击特征差异,对2009-2012 年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试验中获取的能确认接地点高度的58次下行负极性地闪的综合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接地点高度小于等于200m 和接地点高度大于200m 两类地闪的回击次数和回击间隔时间的差异不明显,但接地点高度大于200m 的地闪的首次回击电流幅值、继后回击电流幅值、首次回击光强脉冲的10% ~90% 波前时间及10% 波前~50%波后半宽时间、继后回击光强脉冲的10%~90%波前时间及10%波前~50%波后半宽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分别为接地点高度小于等于200 m 地闪的1.8(2.1),1.5(1.4),7.4(7.4),3.1(3.4),4.6(4.3)和2.4(3.6)倍.
- 陈绿文吕伟涛张义军张阳
- 2004年6月23日北京一次冰雹过程闪电特征研究
- 利用京津冀地区的SAFIR闪电探测系统,结合北京市雷达资料,对2004 年6 月23 日下午16 时20 分至16 时32 分,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经度:115.8623,纬度:40.4811)冰雹过程的闪电活动演变特...
- 姚雯马明张义军
- 关键词:冰雹过程闪电特征预警指标
- 闪电放电通道的三维结构特征
- <正> 美国New Mexico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发展的LMA(Lightning Mapping Array)闪电观测系统,利用GPS系统和时差技术定位雷电的VHF辐...
- 张义军刘欣生张广庶
- 关键词:闪电
- 文献传递
- 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特征及易损度评估区划被引量:29
- 2012年
- 利用1997—2010年全国雷电灾害数据库资料和TRMM卫星的闪电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雷击造成我国平均每年460人死亡,425人受伤,死伤比为1:0.92,每年每百万人口平均死亡人数为0.36人,每年每万平方公里平均死亡人数为0.48人。为了揭示不同区域雷击致人伤亡的易损度,采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易损度的8个指标进行筛选,应用Q型聚类中类平均联结法进行分析计算,给出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的6类风险区划,发现广东和海南划为易损度极高的第1类地区,该类地区雷击致人伤亡的综合易损值高达5.017,而划为第5类、第6类的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雷击致人伤亡的易损度较弱,属弱风险区域。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对聚类的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表明:聚类解稳定可信,较好地反映了雷击致人伤亡这种随机事件的区域易损度特征。
- 高燚张义军张文娟张阳
- 关键词:雷击人员伤亡易损度区划
- 负地闪继后回击之前CPT放电事件的分布特征
- 本文分析了2012年广州地区负地闪中继后回击之前的不规则脉冲簇(简称CPT--Chaotic Pulse Trains)放电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13次继后回击中有542次之前发生了CPT,比例达到了66.7%,是...
- 周威张阳张义军吕伟涛郑栋
- 关键词:负地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