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隆
- 作品数:57 被引量:225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髓内针固定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保留原有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带锁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带锁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男20例,女3例,年龄21~63岁,平均33.7岁。骨折部位:股骨干16例,胫骨干4例,肱骨干3例。初次手术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15例,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8例。骨折不愈合的时间为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后9~38个月,平均17个月。X线示肥大性骨折不愈合14例,萎缩性骨折不愈合9例。均采用保留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松质骨植骨术治疗。术中检查均证实骨折端存在旋转不稳定。结果随访时间7~35个月,平均14.5个月。23例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8~20周,平均14周。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保留原有髓内针附加钢板固定加植骨术可有效消除髓内针术后旋转不稳定,是治疗髓内针术后骨折不愈合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隆李文毅张艳芹王树茂郑淑慧李西成
- 关键词:骨移植
- 肱骨干骨折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分析肱骨干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08年12月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的成人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60例,其中微创钢板组17例,带锁髓内针组43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随访时间:微创钢板组8~36个月,平均(19.77±6.79)个月,带锁髓内针组9~42个月,平均(21.90±8.5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带锁髓内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干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微创钢板固定手术操作相对复杂。
- 张隆李文毅郑旺王树茂郑淑慧李西成李旭明孙喜龙
-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 体位变化对合并高髂嵴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手术的可行性研究
- 魏景超李文毅高尚聚邢栋张隆曹参董志杰杨朝旭翟金帅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发病节段为腰4-5及腰5骶1,是造成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保守治疗无效,往往需要手术干预,但传统开放手术存在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等诸多问题。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器械的革新,经皮...
- 关键词:
- 关键词: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
- 体外循环对小儿法洛四联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例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儿法洛四联症患者体外循环(ECC)前后各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于ECC下行法洛四联症纠治术的患儿23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停ECC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及术后第7天(T4)共5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4+、CD19+、CD16+56+细胞百分率;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进行AgNORs染色,并在全自动数码显微镜下测定出每个细胞核中AgNORs的个数。结果不同时间CD3+、CD4+、CD4+/CD8+、CD14+、CD19+、CD16+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1、T2及T3时刻CD3+较T0时刻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及T3时刻CD4+较T0时刻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CD4+/CD8+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CD14+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刻CD14+较T0时刻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CD19+较T0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及T2时刻CD16+56+较T0时刻明均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s形态类型为单一型,大都呈规则的圆形,不同时间AgNOR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洛四联症患儿ECC后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及调节功能失调,增加了术后患儿的易感性,应积极采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方法并结合临床规范化治疗减少法洛四联症患儿围ECC期并发症的发生。
- 杨永辉刘延芹张隆赵砚丽吕娜纪惠娟
- 关键词:体外循环法洛四联症
- 腓骨近端截骨术术中大量出血2例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被引量:4
- 2016年
-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中老年常见病越来越受到重视,该病常伴发膝关节疼痛、肿胀,同时随着疾病的加重,患肢常伴有不同程度内翻畸形、下肢力线改变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已被公认为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该手术存在创伤大、花费高等缺点,有学者提出不均匀沉降理论,应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此外还有相关解剖学研究并提出弓弦理论[3].
- 黄腾陈佳翟金帅田志张隆郑旺时莉芳李西成
-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5-S1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微创理念。文章报告1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L_5~S_1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高博翟金帅王政任强曹旭阳曹参张隆李西成
- 关键词: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入路
- 体外循环对小儿VS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单个核细胞AgNORs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系统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者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后T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单个核细胞核仁组成区(nucleoar organizer regions,NORs)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测定32例行VSD修补术的患儿静脉血标本5个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细胞百分率和单个核细胞AgNORs的数量。结果与麻醉诱导后比较,成熟T淋巴细胞(CD3+细胞)及Th细胞(辅助性/诱导性T淋巴细胞,CD4+细胞)在停ECC即刻时降低(P<0.05),术后第1、3天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值[(46±6)%与(21.5±4.0)%],术后第3天时回升,术后第7天时恢复至麻醉诱导后水平(P>0.05);Th/Tc(抑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细胞)比值在术后第1天时显著降低至(1.34±0.38)(P<0.01),术后第3天即恢复到麻醉诱导后水平(P>0.05);Tc细胞和单个核细胞AgNORs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总数、Th细胞的比例变化和Th/Tc比值变化有可能作为评价ECC后小儿VS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指标;在单个核细胞AgNORs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于ECC前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儿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增加抗感染能力,减少VSD小儿围ECC期并发症的发生。
- 杨永辉刘延芹张隆赵砚丽吕娜纪惠娟
- 关键词: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细胞AGNORS
- 抗生素骨水泥珠链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男20例,女2例;年龄21~74岁,平均(34.7±11.6)岁。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间3例、股骨干6例、股骨髁上2例、胫骨干9例、肱骨干2例。治疗过程分为3个步骤:先取出内固定物,清创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珠链,Ⅰ期闭合伤口;1周后再次清创,更换抗生素骨水泥珠链,行外固定架固定;3个月后取出抗生素骨水泥珠链,取髂骨植骨。结果:随访15~28个月,平均(19.98±4.16)个月。1例胫骨干骨折和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于植骨术后2、3个月感染复发,其余20例患者感染控制良好。22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植骨术后8~24周,平均(15.09±4.13)周。结论: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结合外固定架固定及Ⅱ期植骨是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李文毅张伯松张隆郑旺郑淑慧戴定王树茂
- 关键词:外固定器骨移植
- 体外循环对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单个核细胞AgNORs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究小儿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体外循环(ECC)前后T细胞亚群比例和单个核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停体外循环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5个时间点测定36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静脉血标本的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百分率和单个核细胞AgNORs的数量。结果与麻醉诱导后比较,CD3+细胞、CD4+细胞在停体外循环即刻时降低(P<0.05),术后第1、3天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值,术后第3天回升,术后第7天恢复至麻醉诱导后水平(P>0.05);CD4+/CD8+在术后第1天时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3天即恢复到麻醉诱导后水平(P>0.05);CD8+细胞和单个核细胞AgNORs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单个核细胞AgNORs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体外循环后免疫功能下降,应于体外循环前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患儿免疫力,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 杨永辉刘延芹张隆魏文志吕娜纪惠娟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体外循环单个核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 改良俯卧位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合并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比较改良俯卧位下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合并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例合并高髂嵴的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接受改良俯卧位下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对照组接受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术前及术后随访各时间点的疗效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 d、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研究组术后优良率86.67%与对照组8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 15.00%,P>0.05)。结论改良俯卧位下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均可用于治疗合并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相当,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 魏景超高尚聚李文毅张隆曹参翟金帅邢栋董志杰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