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荣

作品数:54 被引量:318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手术
  • 16篇外科
  • 13篇肿瘤
  • 13篇细胞
  • 8篇外科手术
  • 6篇影像
  • 6篇神经导航
  • 6篇神经外科
  • 6篇显微外科
  • 6篇儿童
  • 6篇干细胞
  • 6篇磁共振
  • 5篇入路
  • 5篇神经干
  • 5篇神经干细胞
  • 5篇神经外科手
  • 5篇神经外科手术
  • 5篇锁孔
  • 4篇血管
  • 4篇神经胶质

机构

  • 51篇复旦大学
  • 10篇复旦大学上海...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作者

  • 54篇张荣
  • 36篇周良辅
  • 30篇毛颖
  • 10篇吴劲松
  • 7篇庄冬晓
  • 7篇钟平
  • 6篇姚成军
  • 6篇黄翔
  • 5篇杨卫忠
  • 5篇王镛斐
  • 5篇朱巍
  • 4篇梁日生
  • 3篇夏成雨
  • 3篇汪洋
  • 3篇鲍伟民
  • 3篇周范民
  • 3篇戴一波
  • 3篇杜固宏
  • 2篇张超
  • 2篇黄峰平

传媒

  • 9篇中国临床神经...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微生物与感染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18在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IL-18是一种Th1细胞因子,它能高水平诱生IFN-,增强NK细胞活性,显著增强TH1型免疫反应,调节各种细胞因子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功能。本文主要就IL-18的来源、生物学功能及抗脑肿瘤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徐春华周范民张荣
关键词:IL-1脑肿瘤基因治疗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分型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 17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17例患者中 ,男性 8例 ,女性 9例 ,就诊前平均病程 5 3 2个月 ;主要临床表现有Ⅶ、Ⅷ颅神经损伤 ,舌肌萎缩和后组颅神经损害 ;按Samii分类法 ,A型 5例、B型 3例、C型 2例、D型 7例。结果 手术采用远外侧入路 10例 ,枕下入路 5例 ,经下颌骨、经颌下入路 2例 ;全切除肿瘤 12例 ,次全切除 5例 ;术后症状改善 9例 ,症状同术前 3例 ,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 5例 ,其中 2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 ,随访中好转。 2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 ,1例有轻度面瘫。结论 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 ,选择适当手术入路 ,可通过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 。
毛颖周良辅张荣
关键词:神经鞘瘤面神经麻痹外科手术颈静脉孔
前颞下锁孔入路开放脑神经池至上岩斜区的显微解剖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定量对比分析在前颞下锁孔入路中开放脑神经池前后至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方法采用导航工具,在20侧尸头标本上,测量并对比开放脑神经池前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后岩床襞、基底动脉(BA)显露长度以及至BA顶端的操作角度。结果开放脑神经池后上斜坡、脑干腹外侧显露面积为(136.7±19.8)mm^2、(222.8±25.8)mm^2;后岩床襞、BA显露长度为(11.5±0,6)mm、(10.3±2.0)mm以及至BA顶端的垂直操作角度(13.7±1.7)°,均有显著增加(P〈0.05)。至BA顶端的水平操作角度前后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开放脑神经池后能够增加上岩斜区的显露面积和操作角度。
王昊周范民张荣钟平谭德炎
关键词:颞下锁孔手术
鼠肝炎病毒A59毒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是研究冠状病毒的模式病毒,但传统的病原学研究方法局限于自然界分离的病毒,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可快速获得研究所需的重组病毒,为研究MHV及其他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功能开辟了新途径。本研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将MHV的原始毒株A59全长基因组分成6个片段进行扩增,分别克隆到质粒载体,经酶切、体外连接和转录获得全长基因组RNA,然后电转细胞并进行病毒扩增。结果显示,重组病毒rA59与原始毒株的复制特性相似,其为研究MHV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实验工具。为方便检测病毒的复制水平,在病毒基因组开放阅读框4(open reading frame 4,ORF4)内分别插入绿色荧光蛋白ZsGreen(Zoanthus s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和荧光素酶Nluc(NanoLuc luciferase)报告基因,获得rA59-ZsGreen和rA59-Nluc重组报告病毒。结果显示,报告病毒所携带的报告基因并不影响病毒复制,可很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特性。使用这两种病毒验证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抗病毒活性,分别检测药物处理后病毒的荧光亮度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rA59-ZsGreen和rA59-Nluc重组报告病毒适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MHV A59毒株六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研究MHV的生物学特性和测试抗病毒药物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于尹冯飞马艳龙朱云凯叶荣张荣
关键词:感染性克隆病毒拯救
儿童丘脑基底节肿瘤的治疗策略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儿童丘脑基底节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华山医院治疗的66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丘脑基底节肿瘤。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以上病例分为导航下穿刺活检组和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手术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术后针对性地辅助放、化疗,根据病理分型的不同,比较两组手术方法的生存率。并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寻找影响术后生存率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结果66例患者中男49例,女17例,年龄4~16岁。经病理证实高级别胶质瘤16例,低级别胶质瘤14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9例,生殖细胞肿瘤19例,恶性淋巴瘤1例,其他类肿瘤7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导航穿刺活检组19例;开颅手术组47例,其中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14例,部分切除6例。共随访到59例(89.4%),总的5年生存率为65.2%。对于不同类别的胶质瘤和生殖细胞肿瘤的术后生存率,导航下穿刺活检组和开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下穿刺活检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安全性上均优于开颅组,且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揭示影响术后生存率的惟一因素为肿瘤的病理分型(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分型与术前运动障碍程度对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丘脑基底节肿瘤的治疗方案,除了术前影像学已经明确为海绵状血管瘤外,应先进行MRI导航下穿刺活检术,明确病理后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样可以减小创伤,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
黄翔张荣黄峰平
关键词:基底节丘脑脑肿瘤
术中磁共振影像神经导航辅助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附42例分析)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影像(iMRI)神经导航技术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PoleStar N20 iMRI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施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42例。对临床资料、iMRI成像情况及其对手术进程和手术结果的影响等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扫描2~5次,平均(2.5±0.87)次。术中扫描发现肿瘤残留13例,其中2例因肿瘤包绕颈内动脉未进一步切除,另11例进一步切除后,达到影像学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5例。最终肿瘤的全切除率从69.0%提高到83.3%。无与iMRI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iMRI神经导航技术,为手术进程的指导及手术结果的实时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
庄冬晓李士其王镛斐吴劲松姚成军张荣周良辅
关键词:术中磁共振成像神经导航经蝶手术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背景: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具有神经修复作用,可能对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目的:观察胎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长、分化及移植到脑出血大鼠后的存活、迁徙、分化情况,探讨神经干细胞对脑出血模型大鼠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材料:选用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8只为受体,体质量280~320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用鼠抗BrdU为Neomarkers产品,鼠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兔抗微管相关蛋白2为Chemicon产品。方法:实验于2006-02/12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医学院解剖组胚实验室完成。从胎龄14d的胎鼠海马中分离、培养、鉴定神经干细胞。16只受体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BS组和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均通过尾状核内注射自体动脉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移植NSC组在造模后30min在血肿腔周围四点分别移植浓度为2×10^11L^-1神经干细胞悬液5μL;PBS组于相同时间点在脑内相同部位注射PBS;PBS和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方法同自体血的移植方法。对照组大鼠在造模后30min只造成四点损伤,不注射任何物质。主要观察指标:在造模后立即,1,3,5,14,21,28d采用前肢评分和转身评分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大鼠于造模后28d麻醉后取脑,并通过双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BrdU免疫组化来检测移植入脑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情况。结果:①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5d,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后14~28d,干细胞移植组较其他3组明显改善(P〈0.05)。②脑组织切片双免疫组织学双标染色结果:干细胞移植组血肿周围凋亡细胞少于PBS组。受体大鼠脑组织切片显示有BrdU,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说明神经干细胞可以在宿主脑内�
安庆祝朱巍汪洋毛颖张荣周良辅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脑出血
岩斜部脑膜瘤的微侵袭治疗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探讨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在岩斜脑膜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锁孔技术治疗14例岩斜部脑膜瘤。累及上中斜坡8例,广基或宽基累及上中下斜坡5例,累及中下斜坡1例。其中6例同时扩展至鞍旁或海绵窦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6例,颞下锁孔入路2例,幕上下联合入路6例。结果全切除肿瘤8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均为术后复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完好或未见新增脑神经损伤8例,术后出现轻度面瘫4例,外展功能障碍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后组脑神经功能影响1例。均未发生术后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经11~19个月随访,轻度面瘫和动眼神经麻痹均有明显改善,但外展功能障碍恢复缓慢。结论针对岩斜部脑膜瘤累及范围,采用单独/联合采用颞下锁孔入路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有效切除肿瘤,并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和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联合运用微侵袭技术(锁孔入路联合),术中显微技术与术后放射外科治疗等是今后岩斜部脑膜瘤的治疗方向。
毛颖周良辅张荣朱巍
关键词:脑膜瘤微侵袭治疗颞下锁孔入路神经外科技术微侵袭技术锁孔技术
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5
2004年
张荣周良辅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瘤
松果体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张明广钟平车晓明秦智勇张荣丁兴华毛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