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忠
- 作品数:23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菏泽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2011年
- 鞍结节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脑膜瘤的5%~10%。肿瘤位置较深且与视交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柄、下丘脑和第三脑室底部等重要解剖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手术切除难度大。笔者对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6月-2010年6月诊断治疗的13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 梁宪坤李文帅张全忠郭西文王琪宋景元
- 关键词:蝶鞍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
- DS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TIA诊断标准的82例患者行全脑DSA检查,观察TIA患者颈内动脉和椎—基动脉系统的颅内、颅外段血管情况。结果 82例TIA患者中有血管狭窄或闭塞69例(84.1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17例(20.73%),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4例(29.27%),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28例(34.15%)。完全闭塞14例(17.7%),狭窄≥70%者22例(26.83%)、30%~69%者22例(26.83%)、<30%者11例(13.04%),正常13例(18.85%)。狭窄部位可见粥样硬化斑块者54例(占狭窄动脉的78.26%)。按受累血管病变部位发生频率依次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椎动脉V1~3段、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动脉V4段、锁骨下动脉、大脑前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结论 DSA对TIA病因诊断有重要作用。TIA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狭窄及动脉斑块,DSA可以确定TIA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程度。
- 李玉文王松张全忠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体感诱发电位和脑电图多模态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脑电图(EEG)多模态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术中采用SSEP和EEG多模态监测,当任一监测方法或两种方法均出现显著变化时给予升高血压、尽快完成手术减少阻断时间、滴注依达拉奉、术中转流等措施处理。结果当阻断颈动脉后,监测出现显著变化16例,给予升高血压后13例恢复,2例加快手术进度,滴注依达拉奉,1例采用术中转流。术后24 h内未出现卒中,1例因出现肺部感染、心功能障碍于术后1周死亡,余24例术后1个月mRS评分,0分15例,1分8例,3分1例。分别将SSEP监测和EEG监测、SSEP监测和SSEP+EEG多模态监测、EEG监测和SSEP+EEG多模态监测进行配对资料的χ2检验,其P值分别为0.791、0.008、0.031。结论SSEP和EEG多模态监测优于单一监测,可准确评估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脑血流量和氧供,准确判断术中低灌注,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恢复灌注,降低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
- 王奉淼张海兵曹美香夏卫东李文帅李庆民张信芳张全忠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术中监测
- 小脑浅静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观察小脑浅静脉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利用20具(40侧)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在显微镜下观察小脑浅静脉的构成并测量相关的数据。结果小脑浅静脉的构成中,15具标本的小脑中央前静脉纤细,外径平均为(1.1±0.14)mm;5具标本粗大,外径平均为(2.0±0.20)mm。20具标本(40侧)小脑前静脉均可见,管径平均为(1.05±0.31)mm。上蚓静脉前组共51支,主干外径平均为(0.9±0.30)mm;上蚓静脉后组65支,外径平均为(0.9±0.33)mm。小脑半球上表面的静脉:前组共31支,管径平均为(1.3±0.13)mm;后组共68支,管径平均为(1.3±0.21)mm;小脑后下静脉共82支,主干外径平均为(1.9±0.23)mm,分支外径平均为(1.3±0.35)mm。结论小脑静脉管径较细,构成变异性大,但其静脉的分布及走行仍有规律可寻。这对小脑及脑干病变手术入路的设计可提供形态学上的帮助,有利于静脉的保护,减少手术并发症。
- 贤俊民李进军张宏图郭西文梁宪坤张全忠丰育功
- 关键词:脑静脉神经解剖学显微手术
- Onyx-18胶栓塞治疗外伤性右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并反复鼻腔大出血(附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Onyx-18胶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并反复鼻腔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1例外伤性右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并反复鼻腔大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6 F导引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入至右侧颈内动脉,先用0.014微导管置入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口的远端(大脑中动脉),将一Hyperglide球囊置放在颈内动脉破口处,充盈球囊,闭塞颈内动脉覆盖破口,微导管通过瘘口进入假性动脉瘤内,注入Onyx-18胶1ml,释放球囊,造影,确保大脑供血。如此反复注入直至破口完全闭塞。结果成功闭塞颈内动脉瘘口,造影示显影正常(由于假性动脉瘤的供血"偷流",闭塞前颈内动脉瘘口以远不显影),颈内动脉通畅。结论用Onyx-18胶配合球囊辅助技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安全、可行。
- 张全忠徐文涛姜海涛李玉文南惠敏
- 关键词: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
- 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Onyx-18胶栓塞治疗临床研究
- 张全忠徐文涛姜海涛李玉文南慧敏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与工伤事故所致的颅脑损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在临床上虽然少见,但其破裂可发生致命性鼻腔大出血而危及病人生命。该院2009年成功使用Onyx-18胶治疗一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
- 关键词:
- 关键词:颅脑损伤栓塞治疗假性动脉瘤
- 双腔Y型套管冲洗引流并尿激酶溶解术在颅内血肿治疗中的系列应用研究
- 宋景元郭西文张宏图张全忠王琪王刚梁宪坤王芳
- 颅内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有骨瓣(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微创血肿清除、置管引流廓清血肿等,均取得了相应的疗效,但仍存在各自的不足,如:创伤大、廓清血肿慢、并发症多等。尚缺乏一种简单、有效、并发症少,且能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尿激酶溶解术
- 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的31例Hunt-HessⅠ~Ⅲ级破裂PCo AA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31例病人共32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对侧肢体偏瘫3例,术后2个月内恢复正常;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2例,均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1例出现严重的脑血管痉挛伴顽固性低血压,术后植物生存。无手术相关致残和致死病例。29例行影像学随访6~10个月,平均(7.8±3.6)个月,动脉瘤复发1例(3.4%)。临床随访6个月,疗效良好者(mRS评分0~2分) 29例(93.5%)。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能安全有效夹闭Hunt-HessⅠ~Ⅲ级破裂PCoAA,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术入路。
- 李文帅张信芳王刚朱明启李进军韩允王洪波宋腾刘景传张全忠
- 关键词:后交通动脉显微外科手术
- 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Onyx-18胶栓塞治疗及文献复习
- 用Onyx-18胶成功治疗一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破裂致反复鼻腔大出血的患者,Onyx-18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治疗的适应证广,操作可控制性强,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操作可控制性强,增加
- 张全忠
- LVIS支架辅助栓塞急性期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急性期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LVIS支架在急性期辅助栓塞治疗48例(共48枚动脉瘤)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以及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48例动脉瘤的支架均完全释放(100%)。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I级栓塞25例(52.1%),Ⅱ级栓塞18例(37.5%),Ⅲ级栓塞5例(10.4%)。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2例发生在术中,2例发生在术后24h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后血栓消失,其中1例遗留永久性偏瘫。1例支架未完全打开,给予球囊扩张后血流明显改善。2例患者的动脉瘤在术中破裂出血,经继续填塞弹簧圈后出血控制。其中39例(81.2%)术后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7.8±3.6)个月(6~11个月),35例动脉瘤完全闭塞(89.7%)。3例动脉瘤稳定(7.7%),1例动脉瘤复发(2.6%)。术后所有动脉瘤均未发生再出血。46例经6个月随访,疗效良好者(mRS评分0~2分)38例,疗效不良者(mRS评分3~5分)8例,良好率为82.6%(38/46)。结论LVIS支架在辅助栓塞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可行,为其治疗提供了新材料。但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 李文帅张信芳徐文涛李玉文夏卫东郭西文王琪梁宪坤宋景元张全忠
-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治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