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志刚

作品数:11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酿造
  • 2篇酿造过程
  • 2篇啤酒
  • 2篇啤酒花
  • 2篇人工神经
  • 2篇人工神经网络
  • 2篇网络
  • 2篇微生物
  • 2篇酒花
  • 2篇根际
  • 2篇根际微生物
  • 2篇工神经网络
  • 2篇发酵
  • 2篇人工神经网
  • 1篇代谢
  • 1篇代谢产物
  • 1篇代谢规律
  • 1篇蛋白饲料

机构

  • 1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作者

  • 11篇安志刚
  • 6篇贠建民
  • 3篇张蕊
  • 3篇冯平
  • 2篇乔海军
  • 2篇张卫兵
  • 2篇张忠明
  • 2篇曹磊
  • 1篇余群力
  • 1篇宋勇强
  • 1篇郭斌
  • 1篇陈垣
  • 1篇白刚
  • 1篇韩庆辉
  • 1篇刘陇生
  • 1篇崔琴
  • 1篇苏永生
  • 1篇郭凤霞
  • 1篇安志刚
  • 1篇张丽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与发酵科...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燥条件对啤酒花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青岛大花烘烤过程中水分、α-酸、β-酸损失及酒花褐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α-酸和β-酸均在逐渐减小,α-酸、β-酸的损失率逐渐增大,且α-酸的损失率大于β-酸的损失率。高温短时间干燥和低温长时间干燥均增大了α-酸、β-酸的损失率和褐变度,就α-酸和β-酸的损失率而言,70~60℃下,4~6h为最佳;对褐变度影响较小的温度是60℃和50℃。综上所述,对青岛大花品质影响最小的理想的干燥温度应确定为60℃左右为宜。
张蕊贠建民冯平安志刚
关键词:啤酒花Α-酸Β-酸褐变度
微波辅助处理提取啤酒花多酚工艺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对微波辅助处理水浴回流提取啤酒花多酚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参数优化筛选.结果表明:正交试验确定的影响酒花多酚提取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料液比>微波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水浴温度>微波功率>水浴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为213W,微波时间为3.5min,乙醇体积分数为63%,料液比为1∶15,水浴温度为92℃,水浴回流时间为25min,酒花多酚的提取率为5.730%.
冯平贠建民张蕊安志刚
关键词:啤酒花多酚微波处理
基于正交设计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醋酸菌A3菌株醋酸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1
2013年
以甘肃传统食醋酿造过程中分离得到的1株优势产酸醋酸菌A3为出发菌株,采用正交设计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其发酵条件以提高产酸量。用正交实验中的因素水平组合作为ANN的输入变量,用产酸量作为输出变量,正交实验数据作为建立BP网络模型的训练样本,另外两组实验(17号、18号)用于检验模型的泛化能力,并运用建立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正交实验分析基础上寻找最佳发酵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A3醋酸发酵最佳条件为:初始乙醇浓度4.2%(v/v)、发酵温度30℃、起始pH6.4、发酵周期8d,在此条件下的产酸量明显高于正交实验中的最高产酸量,达到4.3086g/100mL。
宋勇强贠建民安志刚韩庆辉
关键词:醋酸菌正交设计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岷县生荒地和熟地农茬口当归育苗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当归极不耐连作,生荒地育苗方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探寻可代替生荒地的熟地育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选用小麦、黄芪、马铃薯、当归作物茬口育苗,以生荒地育苗为对照,利用扩增子测序和微生物可培养方法系统研究熟地农茬口和生荒地当归...
安志刚
关键词:根际细菌群落真菌群落
文献传递
豫东传统豆糁的关键风味物质分析
2021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传统豆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确定其中关键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从五香豆糁中共检测出53种挥发性物质,从香辣豆糁中共检测出112种挥发性物质,两种豆糁的风味物质组成差异明显;五香豆糁的关键风味物质是3-甲基苯甲醛、4-乙基-2-甲氧基苯酚、对丙烯基茴香醚、1-辛烯-3-醇和芳樟醇,同时,5-月桂醇聚醚对其总体风味发挥着修饰作用;香辣豆糁的关键风味物质为3-甲基苯甲醛、芳樟醇、桉叶油醇、对丙烯基茴香醚以及4-乙基-2-甲氧基苯酚,同时,橙花叔醇、苯乙醇、5-月桂醇聚醚、2-甲氧基-4-甲基苯酚、邻甲酚和间甲酚等物质对其总体风味发挥着修饰作用。
张忠明宋朝阳罗俏俏曹磊安志刚乔海军张卫兵
关键词:风味物质
甘南州牧区优良乳酸菌耐受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2010年
对分离自甘南州牧区酸牦牛奶中的4株优良乳酸菌的生长性能、耐酸能力、耐胆盐能力、耐渗透压能力和抑菌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株乳酸菌均有较好的生长特性;球菌A-2-1和杆菌F-2-1在极限pH1.5仍能生长;当胆酸盐浓度达到0.5%时,杆菌B-4-2-1生长受到抑制,其余3株菌均能生长;杆菌F-2-1和G-3-2对浓度高达8%的NaCl均表现出一定的耐受力;同时4株乳酸菌也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杆菌B-4-2-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直径19mm,在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中菌株F-2-1效果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mm和22mm,研究结果可以为其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崔琴贠建民张丽余群力安志刚
关键词:益生菌乳酸菌耐受性抑菌活性
凉州熏醋传统酿造过程中微生物演替与代谢规律研究
本论文以具有地域特色的甘肃凉州熏醋酿造工艺为依托,在工厂生产现场构建试验平台,针对凉州熏醋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开展基础研究,对完成蒸料工段后进入糖化发酵阶段的第1、3、5、8、12、17天的原位料醅中,微生物群落演替...
安志刚
关键词:代谢规律大曲人工神经网络
文献传递
连作自毒物质与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8年
连作障碍是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与根际微生态失衡有直接关系,导致病原微生物富集,土壤从抑病型转向导病型,造成植物生长变弱、病虫害爆发、产量和品质下降。植物化感自毒物质在根际微生态破坏方面具有直接作用。自毒物质具有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伴随植物生长不断积累,刺激根际病原菌生长而抑制有益微生物生长,导致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病原菌增加,植物病害爆发。自毒物质和根际微生物的互作关系从四个方面总结综述,包括自毒作用、自毒物质、自毒物质与根际微生物互作及植物根际促生菌缓解连作障碍。
安志刚安志刚郭凤霞陈垣
关键词:连作障碍自毒物质根际微生物PGPR
马铃薯淀粉渣生料多菌种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工艺被引量:35
2010年
该研究以提高马铃薯淀粉渣的营养价值为目的。以马铃薯渣为主要原料,麸皮和蚕豆秸秆粉等为辅料,混合生料用纤维素酶进行降解处理后,再经黑曲霉与康宁木霉制备的糖化菌剂糖化降解,最后选用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3种SCP发酵菌种,采用多菌协生生料固态发酵工艺研制马铃薯渣菌体蛋白饲料。通过对发酵产物中真蛋白、粗淀粉等指标的定量分析和感官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处理后的原料,经黑曲霉与康宁木霉双菌糖化降解后,在28℃条件下,经3种菌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按8:1.5:0.5比例接种,混合发酵55h,多菌协生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由发酵前薯渣中的4.08%提高到发酵产物中的16.52%,增幅12.44%,且原料的霉腐等异味也得到了消除。生料多菌种固态发酵生产SCP饲料技术,为解决马铃薯淀粉渣提供了可行途径。
贠建民刘陇生安志刚苏永生郭斌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固态发酵
动物源凝乳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凝乳酶可以专一性地切割乳中κ-酪蛋白Phe105-Met106段的肽键,使包裹于κ-酪蛋白内的α_(s-)酪蛋白和β-酪蛋白得到释放并在Ca^(2+)的作用下自行凝结形成凝块。目前关于微生物源凝乳酶研究报道较多,而对动物源凝乳酶研究较少,且没有进行系统的综述。本文针对几种不同来源的动物源凝乳酶,对其分离与纯化、酶学特性和结构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动物源凝乳酶的应用前景,并对凝乳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杨祥宋朝阳曹磊安志刚乔海军张卫兵张忠明
关键词:酶学特性分离纯化结构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