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浩
- 作品数:71 被引量:42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8大因素影响血液检测结果
- 2020年
- 验血是发现、诊断和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基本手段。由于受检者受到各种内在和外界的影响,可使检验结果产生或大或小的误差,为此检验前患者需做适当准备,以减少随机分析误差,具体包括——1.运动肌肉活动的影响可分短暂性的和持续性的两类。
- 华文浩
- 关键词:肌肉活动血液检测结果持续性短暂性受检者
- 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SVR率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及其影响SVR的相关因素。方法①对129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根据患者体重予15mg/kg/d。定期监测HCVRNA,SVR率作为疗效评价主要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②以SVR为因变量,性别、年龄、RNAlog值、肝硬化分期、是否初治、是否RVR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①共123例完成抗病毒治疗,85例获得SVR,38例无SVR。总SVR率为69.11%(85/123),代偿期肝硬化SVR率为74.51%(76/102),失代偿期肝硬化SVR率为42.86%(9/21)。SVR组基线RNAlog值6.11±1.01拷贝/ml,无SVR组基线RNAlog值6.53±0.92拷贝/ml,t=-2.194,P=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非条件Logistics回归方程的x2=20.673,P=0.000〈0.001,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RNAlog值、是否失代偿肝硬化、是否RVR。结论①丙型肝炎肝硬化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SVR率为69.11%,代偿期肝硬化SVR率74.51%高于失代偿期肝硬化SVR率42.86%。②HCVRNA定量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无RVR是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疗效的危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是否初治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SVR率无明显相关。
- 穆彩琴张璐路遥吴淑玲申戈胡蕾苹常敏李明慧吴云忠杨民谢尧华文浩宋淑静成军徐道振
- 关键词:肝炎丙型肝硬化持续病毒学应答聚乙烯二醇类利巴韦林
- 干扰素治疗获得HBsAg消失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通过干扰素治疗获得HBsAg消失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基线因素特征。方法从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前瞻性临床观察队列中收集治疗期间发生HBsAg消失患者的人口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基线因素,包括年龄、性别、HBVDNA含量、HBsAg/抗HBs水平、HBeAg/抗HBe含量和HBsAg消失发生的治疗时间,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频率进行统计描述。结果2018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329例患者发生HBsAg消失,201例初治患者,128例核苷类似物在治疗患者,年龄31(25,37)岁,ALT水平261.28±435.20U/L;HBVDNA阳性患者的HBVDNA水平5.16±1.83log10 IU/ml,高病毒含量(HBVDNA〉10 6IU/m1)患者的ALT水平为337.00±414.87U/1,52例HBVDNA〉10 7IU/ml患者中的25例(48.08%)联合NA治疗。HBsAg基线水平2.92±1.15log 10 IU/ml,50.8%的患者HBsAg〈1500IU/ml,HBsAg消失的治疗时间90.2±63.0周,69.9%的HBsAg消失发生于48周疗程以上。HBsAg消失发生时间与基线HBsAg水平、HBeAg含量和ALT水平有独立相关性(P=0.000,P=0.035和P=0.014)。结论经干扰素治疗获得HBsAg消失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年轻、高ALT水平和低HBsAg水平特点,高HBVDNA含量伴高ALT水平者需加用NA联合治疗,多数患者需要治疗48周以上疗程。
- 谢尧李明慧张璐靳丽张丹路遥吴淑玲申戈刘如玉胡蕾苹常敏宋淑静张书凤华文浩成军徐道振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病毒乙型聚乙烯二醇类
- 北京地坛医院2008~2015年水痘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对2008年8月至2015年4月该院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5年4月1 802例疑似水痘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年度、月份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检出情况。结果水痘患者年龄集中于5岁以下儿童,2008年水痘患者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达70.00%,明显高于其他年度(2009~2015年)的阳性率(χ~2=65.46,P=0.000 1),水痘患者的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以12、1、2月较高,尤其1月份与其他月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5,P=0.000 1)。结论 2008年8月至2015年4月,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该区域以5岁以下儿童高发,但对成年人患者也不容忽视。
- 华文浩万钢盛琳君贾宇丽刘颖赵辉
-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 艾滋病患者粪便隐孢子虫染色技术探讨
- 2012年
- 目的选择一种简便的方法检测隐孢子虫,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引起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53份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浓集菌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结果 32份粪便标本隐孢子虫阳性,253份艾滋病患者标本合并隐孢子虫阳性率12.65%。结论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浓集菌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效果佳,对艾滋病患者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检测敏感,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华文浩王慧珠焦炳欣赵辉李敏张燕李兴旺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粪便
- 北京地坛医院2008-2016年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对2008-2016年北京地坛医院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了解该院麻疹流行趋势,为麻疹防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6年12月报告的4 194例疑似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6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4 194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 936例,阳性率为46.16%。2009年和2010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49%和63.38%,明显高于其他年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以2、3、4、5月较为集中,在春季麻疹流行出现高峰。不同性别人群之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478)。小于1岁的婴儿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21%,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64,P<0.001)。结论小于1岁的婴儿为高发人群,应提高其麻疹免疫水平,但也不能忽视成年人的感染。
- 任博盛琳君万钢刘颖华文浩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IGM抗体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血清抗HBs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质控品和680例临床血清标本同时进行测定,对两种方法的结果经x^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CLIA检测灵敏度为2.0 mIU/mL,ELISA法灵敏度为20 mIU/mL,两种检测方法检测103例正规乙肝疫苗接种患者抗-HBs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ECLIA 83.5%、ELISA 60.1%;对已确诊肝炎患者577例的标本检测,ELISA法漏检率为4.3%;对溶血标本的测定ECLIA法优于ELISA法。结论ECLIA是目前较好的定量检测抗-HBs的新技术,在乙型肝炎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华文浩常保利杨晓苹赵玉花李丽丽
- 关键词:肝炎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化学发光测定法
- 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固有免疫反应中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在正常人群、急性及慢性HBV感染各个时期的变化.方法 采集17例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24例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immune tolerance phase,IT)、15例慢乙肝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IC)和12例健康成人(healthy individuals,HI)的静脉全血.检测外周血NK细胞频数、CD56^brightNK亚群、CD56dimNK、NKp46high、NK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之一(NKp46)在AHB、IC、IT、HI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NK细胞频数在AHB(9.84±5.34%)和IC组(10.17±6.23%)较HI(14.32 ±4.82%)和IT组(17.47±8.14%)显著减少(AHB vs ITP=0.001;IC vs IT,P=0.002;ABH vs HIP=0.025;IC vsHIP=0.035;).CD56^bright NK亚群在HI(5.09±3.03%)和IT组(3.51±2.13%)较AHB(6.99±5.27%)和IC组(8.41±6.15%)降低,且IT组降低更显著(P分别为0.007,0.001).CD^56dimNK细胞在IT组(96.78±7.24%)较HI(91.71±3.28%)、AHB(92.08±5.65%)和IC组(90.98±6.27%)显著升高(P =0.024,P=0.017,P=0.004).NKp46^highNK细胞在IT组(7.9±7.26)较AHB(12.79±8.42)和IC组(11.78±4.76)降低(P =0.019,P=0.008).结论 HBV感染患者NK细胞频数、CD56^brightNK亚群、CD56dimNK亚群及NKp46highNK亚群分布方面,AHB和IC患者均与IT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AHB和IC患者间并无显著差异.HI与IT在NK细胞频数、CD56brightNK亚群及NKp46highNK亚群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种IC期、AHB与IT期NK细胞频数与亚群的不同变化,支持HBV感染后临床抗病毒时期的选择.
- 张璐路遥刘梦张丹申戈吴淑玲胡蕾苹常敏李明慧华文浩宋淑静谢尧刘顺爱成军徐道振
-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
- 53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测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测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3例确诊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分别采用墨汁染色镜检法、乳胶凝集法、真菌培养法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符合率。并根据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进行组间隐球菌感染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53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中,真菌培养法阳性23例(43.4%),墨汁染色法阳性25例(47.2%),乳胶凝集法阳性53例(100.0%)。以真菌培养法为标准,墨汁染色法符合率为69.6%(16/23),乳胶凝集法符合率100.0%(23/23)。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在<100/μl、101~349/μl及>349/μl3组的隐球菌感染率分别为19.5%(39/200),8.4%(11/131),4.1%(3/7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4%的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结论艾滋病患者伴随CD4+T细胞水平的减低,隐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抗原是隐球菌脑膜炎早期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转归有益。
- 何艳群田敬华华文浩万钢陆瑶焦炳欣
- 关键词:艾滋病脑膜炎新型隐球菌隐球菌抗原
- 5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原学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5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原学分析,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艾滋病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58例:CD4+<50×106/L 9例,CD4+(50~100)×106/L 32例;CD4+(100~200)×106/L 17例。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 华文浩赵辉王慧珠李敏张燕王玉光
- 关键词:艾滋病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原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