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珺珺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给药顺序对小儿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观察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在麻醉诱导期间不同给药顺序对防治小儿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效果。方法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腺样体吸割术的患儿80例,年龄≥2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药物: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最大剂量3mg)、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3mg/kg(乳剂,江苏恩华药业),随后予顺式阿曲库铵0.1mg/kg,肌肉松弛达最大阻滞时行气管插管。根据麻醉诱导给药顺序将80例患儿随机分入依咪芬组(依次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咪达唑仑、芬太尼)、芬依咪组(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咪依芬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芬太尼)和咪芬依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每组20例。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后1min内观察肌阵挛发生情况并评分,之后依次注射余下药物。结果依咪芬组的肌阵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肌阵挛分级1、2、3级的构成比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芬依咪组与咪依芬组间肌阵挛发生率和肌阵挛分级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咪芬依组肌阵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咪依芬组和芬依咪组(P值均<0.05),肌阵挛分级1、2、3级的构成比亦显著低于咪依芬组和芬依咪组(P值均<0.05)。结论预先使用咪达唑仑或芬太尼均可有效减少小儿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发生,而两药联合应用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 魏嵘王春章赛吉刘珺珺金泉英
- 关键词:芬太尼咪达唑仑依托咪酯小儿肌阵挛
- 婴儿Ambu喉罩通气下压力与容量控制通气的呼吸动力学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采用连续气道监测手段,观察婴儿使用Ambu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差异。方法选择6~12月龄择期行尿道下裂手术的患儿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人PCV组和VCV组,每组20例,患儿在静脉麻醉诱导后,置人Ambu喉罩,分别行PCV和VcV。在通气期间维持患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为30~40mmHg(1mmHg-0.133kPa)。记录喉罩置人时(T1)和置人后10min(T2)、20min(T3)、30min(T4)时的呼吸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喉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VCV组在T4时间点的呼气阻力(RE)显著高于同组T,时间点(P〈0.05);在T3、T4时间点的气道峰压(PIP)值显著高于PCV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而呼气峰流速(PEF)值显著低于PCV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在T1时间点的肺顺应性(Compl)值显著高于同组其他时间点(P〈0.05),呼吸功(wOB)显著高于同组T3、T4时间点(P值均〈0.05)。VCV组的漏气分数、吸入潮气量(VTin)、呼出潮气量(VTex)、PIP、吸气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Pmean)、PetCO2、PEF和PCV组的漏气分数、VTinVTexPIP、Pplat、PEEP、Pmean、PcCO2、PEF、RE虽随时间变化略有波动,但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漏气分数、VTin、VTex、Pplat、PEEP、Pmena、pctCO2、Comp1、RE和wO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CV和VCV均能安全地应用于使用Ambu喉罩通气的6~12月龄患儿。但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行VCV患儿的PIP呈升高趋势,可能增加安全隐患,因此PCV可能更安全。
- 刘珺珺顾志清金泉英陈莲华
- 关键词:婴儿喉罩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
- I-gel喉罩和Ambu喉罩用于1岁以下婴儿全身麻醉的比较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通过比较1岁以下婴儿使用I-gel喉罩或Ambu喉罩的通气效果,评价这两款喉罩用于婴儿全身麻醉气道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0~1岁择期于泌尿外科行会阴部手术的患儿3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I-gel喉罩组和Ambu喉罩组,每组15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喉罩置入情况,包括置入成功率、成功置入喉罩所需时间(张口开始至行正常机械通气的时间)、喉罩置入成功后的Brimacombe评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成功置入喉罩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正常时(T1)、置入后10min(T2)、置入后20min(T3)、置入后30min(T4)各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数据,于T1至T4时间点记录气道密封压(LP)和呼吸动力学数据,计算每千克体重吸入潮气量、呼出潮气量、漏气分数(Lf)和呼气阻力(Re)。记录喉罩置人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喉罩置人成功率和喉罩成功置入后Brimacombe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O.05),I-gel喉罩组成功置人喉罩所需时间显著短于Ambu喉罩组(P〈0.05)。Fgel喉罩组T1至T4时间点的LP均显著高于Ambu喉罩组(P值均〈0.05)。两组患儿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博血氧饱和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mbu喉罩组T1至T4时间点的呼气峰流速均显著高于I-gel喉罩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呼气阻力均显著低于I-gel喉罩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Ambu喉罩组T1时间点的吸入潮气量、呼出潮气量、肺动态顺应性、肺静态顺应性均显著高于I-gel喉罩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Ambu喉罩组患儿胃胀气发生率显著高于I-gel组(P〈0.05),两组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I-gel喉罩和Ambu喉罩均能满足1岁以下婴儿全�
- 顾志清刘珺珺金泉英陈莲华
- 关键词:呼吸动力学婴儿
- 小儿依托咪酯短期输注后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索短期输注依托咪酯后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 11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ASA分级Ⅰ~Ⅱ级患儿,静脉持续输注依托咪酯60 μg·kg-1·min-1直至双频谱指数(BIS)值降低到50以下。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标本并测定依托咪酯血浆浓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建立依托咪酯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分析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协变量对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起始分析提示一室、二室和三室模型的目标函数值分别为61、-63和-77,小儿依托咪酯药代动力学最适合用三室模型描述,基于体质量的异速生长模型拟合后目标函数进一步减少,未发现有显著影响药代动力学的其他协变量。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典型值为:V1=6.53×(体质量/70)(L), V2=12.4×(体质量/70)(L),V3=27.3×(体质量/70)(L), Cl1=1.23×(体质量/70)0.75(L/min), Cl2=1.42×(体质量/70)0.75 (L/min)和Cl3=0.35×(体质量/70)0.75。结论 年龄不影响依托咪酯的药代动力学,提示其代谢途径出生后即已成熟;体质量以异速生长方式影响依托咪酯的药代动力学,提示较小体质量的儿童单位体质量需要更高的输注剂量和速度。
- 魏嵘王春张赛吉刘珺珺林琳
- 关键词:依托咪酯小儿群体药代动力学异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