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玲
- 作品数:23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经济新闻标题中变化事件的新闻语用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本研究借鉴泰尔米的宏事件分析框架,对CNN网站经济新闻标题中的变化事件语料进行语义标注和分析,力求揭示其语言特征及新闻语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施动者和焦点呈定中结构时,定语是新闻价值的承载者;施动者与焦点主位竞争的结果体现出新闻的态度倾向;变化事件的背景表现形式,反映出读者解读新闻的默认定式;核心图式的语义组合折射出新闻语言客观、简洁、易懂的特点。
- 严玲
- 关键词:新闻标题语用分析语义组合
-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双主”模式被引量:1
- 2010年
- 严玲
- 关键词:课程设计模式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设计理论
- “传媒英语”作为大学英语高级阶段课程的需求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传媒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后所迫切需要的,是提高他们"传媒英语能力"和"传媒专业英语能力"的重要保证。该课程拟设为两段:针对所有专业学生的Media ESP1段和针对传媒相关专业学生的Media ESP2段课程。对"传媒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和课程描述说明,该课程的开设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 侯福莉严玲
- 关键词:传媒英语大学英语
- 大数据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被引量:8
- 2018年
- 教育的技术驱动型变革在大数据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主动适应这些变化,积极更新ESP课程设计理念和模式是关键。通过详细分析ESP课程设计特征,结合大数据时代的课程特征,文章提出当代ESP课程设计的四个特征,即大数据精准定位的需求分析、定制式学习内容设计、风格自适应型学习过程设计、全信息可视化学习评价设计。
- 严玲李烨辉
- 关键词:大数据课程设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特征
- 什么是计算话语学被引量:5
- 2018年
- 计算话语学是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而提出的概念,是用可计算的形式抽象描写出话语意义的操作模型,它涉及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话语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计算话语学研究的内容包括针对话语概念意义求解的主题计算和针对人际意义求解的话语评价计算。话语计算可通过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语料库统计的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基于语义关系的知识图谱等方法实现。
- 李佐文严玲
- 关键词:主题连贯情感分析神经网络知识图谱
- 国际化传媒人才外语素质及其构成——传媒类专业英语需求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需求分析是专业英语课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本研究用需求现状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衡量出社会对传媒人才的客观需求,并综合学习者的主观需求得到理想需求,最后用教学环境对理想需求进行筛选,得出具有可行性的现实需求指导课程设计。
- 严玲
- 关键词:传媒人才专业英语ESP
- 香港人的历史移民情结与新市民电影的文化心理——以2012年的《桃姐》为例被引量:7
- 2013年
- 无论是什么题材和什么类型,香港电影永远都是从香港的角度去书写和反映,同时,永远都是以香港的形式去理解和表达。前者可以视为香港电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后者可以看作香港电影的移民思维与文化定位,获得2012年香港电影最高奖项的《桃姐》就是其中的例证之一。影片所有的特质,均可以从中国电影历史的发展脉络中找到归属;其高票房的回报和温情脉脉的主仆关系背后,是六十多年来香港移民心理的纠结与展示,再次阐释着新市民电影一贯的庸俗哲学或曰大众哲学理念。
- 袁庆丰严玲
- 关键词:香港文化《桃姐》移民
- 外媒新闻标题语言的受众引导策略
- 2014年
- 在快餐式信息消费时代,新闻标题的作用愈发突出。如何在简短凝炼的新闻标题中,巧妙地利用各种语言手段,达到吸引眼球、展示立场、引导受众的目的,是新闻写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本研究利用各国报纸对“斯诺登获俄罗斯庇护”消息的报道,分析标题语言的受众引导策略。选取该报道语料为研究对象,是因其短时间内高频出现于各国报纸,
- 严玲何梦珂
- 关键词:新闻标题标题语言受众语言手段写作者
- 微信:媒介化生存的新物种被引量:20
- 2016年
- 微信的出现给整个社会的媒介化生存秩序带来重要影响。在微信语境下,公共性和隐私性不再是分野清晰的静态概念,而是随着交际距离变化的动态概念。微信在构建多样化的话语交际模式的同时,也赋予所有用户平等的话语权。但这种话语权是现实社会关系在虚拟社区的投射,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微信无论被视为媒介生态圈中的"物种"还是"环境",对媒介生态的进化都起着积极作用。
- 严玲
- 关键词:媒介化公共性隐私性媒介生态
- 罗马尼亚电影的雄性展示与中国大陆的民间读解——以“文革”期间公映的《多瑙河之波》为例被引量:3
- 2015年
- 虽然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相同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但《多瑙河之波》最让人心动的形象,却是两个非党员出身的人物。船长米哈伊霸气外露的男子汉气概,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陆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雄性教育作用,船长太太安娜的性感柔美,客观上填补了大陆银幕上缺失已久的女人形象。。影片对罗马尼亚民众战时生活有限度的体现,在与"文革"时期的大陆民众生活水平形成客观比照的同时,其核心价值在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那就是个人命运大于等于一场战争的胜利。
- 袁庆丰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