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凤

作品数:51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驾驶
  • 8篇污染
  • 7篇港口
  • 5篇污染物
  • 5篇内河
  • 5篇船舶
  • 4篇检测器
  • 4篇交通安全
  • 4篇交通工程
  • 3篇动车
  • 3篇遗传算法
  • 3篇拥堵
  • 3篇土地利用
  • 3篇装箱
  • 3篇总成本
  • 3篇内河船
  • 3篇内河船舶
  • 3篇环境保护
  • 3篇环境保护技术
  • 3篇机动车

机构

  • 51篇武汉理工大学
  • 9篇教育部
  • 3篇华东交通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1篇卡尔加里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汽车技术...
  • 1篇中交第二公路...
  • 1篇长江航务管理...
  • 1篇武汉市公安局
  • 1篇交通运输部
  • 1篇深圳市金溢科...

作者

  • 51篇马晓凤
  • 15篇钟鸣
  • 12篇吴超仲
  • 7篇刘少博
  • 4篇文元桥
  • 4篇严新平
  • 3篇万平
  • 3篇李亚秋
  • 2篇孙海燕
  • 2篇黄珍
  • 2篇钟鸣
  • 2篇林英姿
  • 1篇张良力
  • 1篇徐先峰
  • 1篇盛萍
  • 1篇刘长俭
  • 1篇李焰
  • 1篇白秀琴
  • 1篇张晖
  • 1篇高洁

传媒

  • 12篇交通信息与安...
  • 6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航海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长安大学学报...
  • 2篇交通运输系统...
  • 1篇铁道运输与经...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城市交通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第七届世界华...

年份

  • 9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科研基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针对当前研究生培养的不足,以武汉理工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为例,首先介绍了该科研基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每个历程下科研基地的学生情况以及相应的培养特点、优势、不足等;设计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问卷,对该基地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回访,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培养模式满意度高;最后,总结了该科研基地研究生培养经验,以期对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方法有所帮助。
李焰马晓凤白秀琴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问卷调查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交通污染源风险评估与调控研究
马晓凤
关键词:交通环境交通规划风险评估污染源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停车场扩容规划模型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大中城市停车难这一日益突显的交通问题,建立了中长期停车场扩容规划模型.将区间不确定性理论引入模型的建立及求解过程,克服了数据采集和停车场中长期规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难点问题;除了以降低系统成本为主要目标外,以停车场环境质量为次要控制目标.以武汉市具代表性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商圈停车场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搜集以及模型计算,对其15年规划进行了求解,给出了定量的规划方案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马晓凤吴超仲高岩
关键词:停车场规划环境质量
基于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的无检测器路段交通流预测方法被引量:2
2021年
城市路网中存在大量尚未布设交通检测器的路段,其交通流数据难以获取,不利于开展精准路网管理,为此提出了利用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预测无检测器路段交通流量的方法。基于有检测器路段的海量交通流数据,分析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与路段交通流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路网拓扑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估计所有的有检测器交叉口交通流分配权重,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进一步挖掘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对交通流分配权重的影响;结合空间特征影响度系数、无检测器路段所在的局部路网的空间结构特征及相邻路段的交通流,对无检测器路段进行交通流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路段道路类型、相邻路段数量及相邻路段道路类型这3类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与路段交通流量相关性显著,采用基于空间特征影响度系数对局部路网中只有单个相邻上游和具有多个相邻上游的无检测器路段进行预测,发现其平均误差分别在8%和22%左右。
叶秀秀马晓凤钟鸣黄传明
关键词:交通工程短时交通流预测多元线性回归
集装箱港口“非集计”碳排放评估方法与“碳中和”实现方法
2024年
针对港口向绿色转型,碳排放核算以及港口绿色化转型成本核算问题,通过对集装箱港口物流作业过程的深入分析,构建其碳排放评价方法并探讨其“碳中和”实现路径,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据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历史数据,通过GM(1,1)模型方法对未来年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并基于预测的港口吞吐量,通过分段核算港口各物流作业过程中港口机械与仓储办公等基础设施的平均耗能,进行港口碳排放“自下而上”的预测。针对港口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一系列碳减排路径和策略,包括港口设施升级、港口技术革新、港口能源绿色化和政策激励等措施,并针对每个措施的成本进行核算。最后以某集装箱港口为例,分析各项碳减排措施的减排效果和成本。结果表明:随着港口吞吐量的不断增长,港口设施升级和港口技术革新只能够降低港口“碳达峰”时的碳排放量,且在“碳达峰”之后碳排放量不会再减少,与不采取措施的基准情景相比,只采取港口设施升级措施年度最大碳减排比例为38.49%,同时实施港口设施升级和技术革新实现年度最大碳减排比例为61.29%;在实施港口设施升级和技术革新的基础上,增加港口能源绿色化措施,提高新能源应用比例,能够实现港口“碳中和”目标。在政策激励的情况下,能够提前15年实现“碳中和”。各项港口碳减排措施的应用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港口能源应用成本,在其直接经济效益提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正向效果。
崔兴博钟鸣李林锋马晓凤
关键词:绿色港口集装箱港口
基于多区域CGE的能源排放与运输融合政策研究
2024年
碳税政策和“输煤转输电”政策是减少能源受端地区碳排放和推进以电代煤的重要手段,但是现有研究较少对这2种政策的综合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为了定量分析上述融合政策综合影响,基于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建模方法,构建区域能源排放与运输融合政策分析模型。该模型通过模拟相关政策对地区碳排放和区域贸易的多边影响,为地区碳排放控制和能源输送策略提供参考。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地区的排放与运输政策对经济发展、二氧化碳排放、能源需求结构以及区域间能源调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输煤转输电”政策和碳税政策均有利于推动长三角地区电力消费的增长和抑制二氧化碳排放;“输煤转输电”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地区的能源需求结构,在“输煤转输电”转变比例为0.15时,该政策不仅带动GDP增长和电力消费提升,还能有效减少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碳税政策也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但对地区GDP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碳税政策对电力需求的刺激作用,在实施碳税政策的同时,适度提升“输煤转输电”的转换比,更有利于能源受端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电力调入量;当地区碳税价格为120元/t时,为了优化GDP表现,建议将转换比例调至约0.12;对于能源低碳转型的重点地区,需要综合运用排放与运输政策,提升地区低碳发展水平。
王宗保钟鸣马晓凤
关键词:交通工程可计算一般均衡能源运输碳税
考虑运输需求与能源负荷优度耦合的港口自洽新能源系统多场景规划方法
2024年
为了促进港口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合理利用港口有限空间,配置新能源相关基础设施,最大程度实现港口的能源自洽,提出一种考虑运输需求与能源负荷优度耦合的港口自洽新能源系统多场景规划方法。首先,建立港口运输需求和能源负荷优度耦合关系,实现规划期内港口以小时为单位的分时负荷需求预测;然后,构建考虑系统设备配置和运行优化的双层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上层子模型以规划期内总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定新能源设备的配置方案,下层子模型以能源供给可靠性最大化为目标,优化储能设备充放电运行策略;最后,针对港口接入中国国家电网的强、弱、无供给特征和系统并、离网运行模式以及有、无储能设备所形成的组合场景,应用所构建模型得到相关场景下港口自洽新能源系统规划方案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强电网并、离网,弱电网并网和无网条件下,系统投资回报率均为正值,分别为113.89%、69.21%、33.64%和38.68%;弱电网离网条件下系统投资回报率仅为-10.70%;强电网并、离网,弱电网并、离网和无网条件下,年平均二氧化碳减排率分别为58.15%、58.59%、62.86%、66.11%和73.26%;在强电网并网和弱电网并网条件下,不需要配置储能设备,弱电网并网的供电可靠性为96.15%;在弱电网离网和无网条件下,分别配置9.69、11.20 MW的储能设备,供电可靠性达到100%。
李林锋钟鸣赵浩威马晓凤刘长俭徐先峰
关键词:交通工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长江内河港口污染物产生与处置能力风险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建设绿色港口是顺应未来港口发展趋势的必然需求,港口污染物处置能力是绿色港口的关键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加强绿色港口建设,在Bossel可持续发展定向指标框架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指标,构建长江内河港口污染物产生与处置能力风险分析体系,并以某省港口为例,将港口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及数量、各类污染物接收装置容量和污染物处置能力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建立模型对港口污染物产生与处置能力风险进行评估,得出港口/码头的污染物产生和处置能力风险水平。基于53份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省港口/码头的污染物产生与处置能力整体处于良好水平,其中39个港口/码头评分优良,14个港口/码头评分为中等和及格,没有评分为不可接受的港口/码头。在各定向指标中生存、能效、适应三项得分分别为3.91、4.28、4.13,得分较高;自由、安全和共存得分为3.51、3.58、3.53,评分较低。并结合定向指标中评分较低的自由、安全和共存指标,从增加码头污染物接收装置数量及容量、增加应急设备库数量并改进应急设备库位置、加强污染物处置能力和监管水平四个方面给出了进一步提升的建议。该方法可用于评估内河港口的污染物防治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策研究,对绿色港口的评估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林博闻马晓凤文元桥文元桥
关键词:绿色港口
港口船舶尾气排放量及泊位调度优化研究
2024年
为加强绿色港口建设、降低港口污染排放水平,基于海量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挖掘船舶运行规律并应用分布式运算获取港口船舶污染物典型排放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种主要污染气体SOx和NOx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且船舶排放的尾气大多集中在泊位以及主航道上。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船舶活动水平因子与船舶尾气排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船舶的到达数量及在港口的作业时间影响着泊位区域的污染水平。最后,针对现有的港口船舶调度机制和港口基础条件,基于AnyLogic建立仿真模型对港口泊位配置数量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港口船舶的尾气排放量,为绿色航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参考。
林博闻马晓凤庄义彬
关键词:港口
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城市次干道阻抗函数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城市道路阻抗函数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实时性是进行动态交通诱导的先要条件,也是交通规划领域的经典问题。目前对城市次干路,特别是违法停车影响下道路通行能力下降时的道路动态变化研究较少。以武汉市出租车GPS海量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不同道路情景及不同出租车行驶状态下的海量数据筛选策略,建立了出租车行程分析方法。另选用Smats便携式蓝牙和Wi-Fi扫描仪采集数据,针对该设备的工作原理提出了误差数据处理方法,得到真实交通流量和实验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在BPR阻抗函数中引入非法停车条件下的道路通行能力变化规律,由出租车GPS数据和实验采集的道路交通流数据对阻抗函数表达式中的系数进行标定,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重新标定后BPR函数与真实道路阻抗的平均误差值与未改进的BPR函数相比,由26.1s降为6.8s。
周林马晓凤钟鸣
关键词:城市交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