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
- 作品数:70 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综合交通的小区级土地利用空间量预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综合交通的小区级土地利用空间量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划分交通小区;S2、获取各交通小区的数据;S3、建立可达性模型,根据人口与就业、道路网与公共交通站点及线路计算可达性;可达性用于表示在一定时...
- 钟鸣任智崔革
- 城市混合交通共享街道驾驶行为及行人过街安全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为探究城市混合交通共享街道使用者微观行为特性及行人过街风险,采集了武汉市光谷步行街不同时段的视频数据,提取共享街道中车辆(包含小汽车、电动车和自行车)及行人的速度、位置及后侵占时间(PET)等信息,对高、低流量时段的各种类型车辆与行人的冲突率进行分析并对其行驶速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流量下的共享街道中各种类型车辆的速度空间特性及其对行人过街的安全影响。结果表明,车辆在进入共享街道后其速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高流量时段电动车、自行车速度(电动车:M=3.8 m/s;自行车:M=1.9 m/s)及危险冲突率(电动车:29.0%;自行车:28.7%)均比小汽车的速度(M=2.9 m/s)及危险冲突率(8.1%)高;在低流量时段电动车及自行车的速度及危险冲突率仍比小汽车高。其中,无论高流量时段还是低流量时段,电动车的整体速度分布及危险冲突累计频率都是最高的,其低流量时段的危险冲突累计频率高达80.4%。不同类型车辆的速度在高流量和低流量共享街道上都呈显著性差异,且低流量时段小汽车、电动车和自行车的危险冲突累计频率均比高流量时的危险冲突累计频率高。经结果分析可知,在共享街道中电动车和自行车较易与行人发生碰撞,尤其是电动车,且低流量时段相对与高流量时段行人过街的风险较高。
- 文夏梅傅立平钟鸣潘晓锋
- 关键词:交通安全混合交通驾驶行为行人安全
- 一种基于混合交通的道路阻抗预测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道路阻抗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交通的道路阻抗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经过待预测路段车辆的运行信息,根据运行信息计算各车辆通过待预测路段的通行时间值;获取各车辆通过待预测路段时,不同类型车辆的交通流...
- 赵菲钟鸣傅立平
- 文献传递
- 手机APP出行调查系统开发及其模型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出行调查是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的重要的数据来源,而国内外近几年使用的调查方法费时费力、数据量不大且很多处于理论阶段无法应用到实际中。为了解决当前调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手机APP的出行调查系统,同时还探讨了将收集到的出行数据运用到交通规划模型中的问题。该系统在注册填写个人信息以及收集轨迹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当前定位技术无法准确获知居民室内位置的特点,以达到收集居民出行数据的目的。具体方法是计算一定时间内轨迹数据的定位精度和速度来判断该段时间居民是否停留,然后将识别出的停留点根据距离进行合并,居民出行结束后在合并后的停留点位置填写相应的出行信息。从在上海青浦区的居民调查中可知,此系统使用的停留点识别方法其识别精度达到96%,因此利用该方法能够客观地收集居民出行过程中活动的空间位置和时间信息,对提升出行预测模型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 邓博钟鸣陈德军熊壮约翰·道格拉斯·汉特
- 关键词:智能交通GPS数据
- 长江经济带货运经济运距时空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24年
- 为弥补现有货运经济运距研究在时空差异性分析和影响因素探讨方面的不足,开展了对长江经济带货运经济运距时空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已有货运大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度公、铁、水货运量数据,采用运量-分担率法构建货运经济运距测算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11—2020年不同区域范围内的货运经济运距进行测算,并对其时空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在长江经济范围内铁路货物运输不具优势;(2)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游原本具有铁路运输优势的省市其铁路经济运距范围逐渐缩小;(3)整个长江经济带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货物经济运距有缩小趋势,水路货物经济运距有扩张趋势。为探究货运经济运距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情况,构建了路径分析模型。考虑到路径分析模型拟合效果不佳,因此在路径分析模型的框架下,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对货运经济运距的影响效果,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范围内,各因素对经济运距的影响呈现出较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时间非平稳性。本研究的结论对于构建经济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 钟鸣赖泽强潘晓锋胡建功
- 关键词:综合运输长江经济带
- 基于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的无检测器路段交通流预测方法被引量:2
- 2021年
- 城市路网中存在大量尚未布设交通检测器的路段,其交通流数据难以获取,不利于开展精准路网管理,为此提出了利用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预测无检测器路段交通流量的方法。基于有检测器路段的海量交通流数据,分析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与路段交通流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路网拓扑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估计所有的有检测器交叉口交通流分配权重,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进一步挖掘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对交通流分配权重的影响;结合空间特征影响度系数、无检测器路段所在的局部路网的空间结构特征及相邻路段的交通流,对无检测器路段进行交通流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路段道路类型、相邻路段数量及相邻路段道路类型这3类局部路网空间结构特征与路段交通流量相关性显著,采用基于空间特征影响度系数对局部路网中只有单个相邻上游和具有多个相邻上游的无检测器路段进行预测,发现其平均误差分别在8%和22%左右。
- 叶秀秀马晓凤钟鸣黄传明
- 关键词:交通工程短时交通流预测多元线性回归
- 经济量转货运量与阻抗函数参数标定方法、设备及介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济量转货运量与阻抗函数参数标定方法、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分货种的货物需求OD经济量矩阵;通过多源数据获取经济量转货运量参数值并取平均值作为参数初始值;将OD经济量矩阵转换为OD货运量矩阵;获取不...
- 任智钟鸣崔革李林锋
- 集装箱港口“非集计”碳排放评估方法与“碳中和”实现方法被引量:1
- 2024年
- 针对港口向绿色转型,碳排放核算以及港口绿色化转型成本核算问题,通过对集装箱港口物流作业过程的深入分析,构建其碳排放评价方法并探讨其“碳中和”实现路径,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据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历史数据,通过GM(1,1)模型方法对未来年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并基于预测的港口吞吐量,通过分段核算港口各物流作业过程中港口机械与仓储办公等基础设施的平均耗能,进行港口碳排放“自下而上”的预测。针对港口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一系列碳减排路径和策略,包括港口设施升级、港口技术革新、港口能源绿色化和政策激励等措施,并针对每个措施的成本进行核算。最后以某集装箱港口为例,分析各项碳减排措施的减排效果和成本。结果表明:随着港口吞吐量的不断增长,港口设施升级和港口技术革新只能够降低港口“碳达峰”时的碳排放量,且在“碳达峰”之后碳排放量不会再减少,与不采取措施的基准情景相比,只采取港口设施升级措施年度最大碳减排比例为38.49%,同时实施港口设施升级和技术革新实现年度最大碳减排比例为61.29%;在实施港口设施升级和技术革新的基础上,增加港口能源绿色化措施,提高新能源应用比例,能够实现港口“碳中和”目标。在政策激励的情况下,能够提前15年实现“碳中和”。各项港口碳减排措施的应用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港口能源应用成本,在其直接经济效益提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正向效果。
- 崔兴博钟鸣李林锋马晓凤
- 关键词:绿色港口集装箱港口
- 基于改进组合赋权的港口自洽能源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
- 2024年
- 针对港口绿色化评价体系构建的问题,结合港口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理念,研究了一套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方法综合考虑了清洁能源可获得性自然禀赋、能源负荷特征及自洽能源系统规划容量等多种因素,构建了包含经济性、环境性、能效性、自洽性和可靠性5个维度的自洽能源系统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这些指标建立了相应的量化评价模型。为解决数据匮乏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WM)分别计算各指标权重,并采用博弈集结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最后,采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以某港口智能化集装箱港区A的示范项目作为案例进行验证。采用传统熵权法(EWM)、秩和比法(rank sum ratio,RSR)和基于熵权的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EWM-VIKOR)对上述算例进行方案排序,并与本文所提出的综合评价方法(AHP-EWM-TOPSIS)进行对比验证;通过改变方案原始排名第1的方案2中某个指标的数值作为测试数据集进行评估,确定各评价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是否引起方案排名结果变动,同时找出影响方案排名结果的最敏感的指标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鲁棒性。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得到的方案排序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AHP-EWM-TOPSIS方法在评价结果的稳定性优于EWM-VIKOR。
- 赵浩威钟鸣李林锋余浩林
- 关键词:TOPSIS
- 基于整体规划建模的公平性区域货运碳税规划方法
- 2024年
- 针对货运碳税政策影响的公平性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整体规划建模的公平性区域货运碳税规划方法。该方法使用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货运碳税政策对不同地区制造业区位影响,并据此优化各地区的货运碳税价格,提升政策影响的公平性;下层模型通过改进土地利用—交通整体规划模型,模拟区域中社会经济活动、交通及货运碳排放之间的交互关系。由于决策变量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提出一种贝叶斯优化算法求解模型。拓展所使用的土地利用—交通整体规划模型,改进后的模型不仅能一体化分析货运碳税政策对区域货运减排和产业区位的综合影响,而且能在政策制定中考虑不同地区综合运输网络和产业区位的差异,确保政策影响的公平性。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80元·t^(-1)的货运碳税政策下,不同地区的制造业区位受到的影响差异显著,区域间净差异对总体基尼系数贡献率为74.63%。相比之下,本方法通过差异化区域货运碳税政策,在同等货运减排目标下,有效降低了区域间净差异,将总体基尼系数由0.180降至0.115,较好地平衡了货运碳税政策对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制造业区位影响的公平性。
- 王宗保钟鸣
- 关键词:综合运输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