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云

作品数:51 被引量:377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研发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9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2篇精神分裂症
  • 22篇分裂症
  • 17篇认知行为治疗
  • 10篇生活质量
  • 10篇精神分裂症患...
  • 10篇活质量
  • 8篇患者生活质量
  • 6篇非理性信念
  • 5篇老年
  • 5篇老年人
  • 4篇强迫症
  • 4篇疗效
  • 3篇心理
  • 3篇抑郁
  • 3篇症状
  • 3篇治疗师
  • 3篇自知力
  • 3篇疗法
  • 3篇空巢老年人
  • 2篇短程

机构

  • 4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回龙观医...
  • 5篇北京大学第六...
  • 5篇榆林市第一医...
  • 4篇英国南安普顿...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深圳市康宁医...
  • 1篇埃默里大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作者

  • 51篇马云
  • 36篇李占江
  • 24篇郭志华
  • 13篇杨晓婕
  • 8篇徐子燕
  • 6篇杨祥云
  • 5篇付兆燕
  • 5篇贺美玲
  • 5篇王向群
  • 5篇屈英
  • 5篇汤宜朗
  • 4篇毛佩贤
  • 4篇罗佳
  • 3篇韩海英
  • 3篇姜长青
  • 3篇李君
  • 3篇任艳萍
  • 3篇王鹏翀
  • 3篇孟繁强
  • 3篇苏雪

传媒

  • 4篇中华精神科杂...
  • 4篇中国心理卫生...
  • 4篇中国健康心理...
  • 3篇神经疾病与精...
  • 3篇精神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2014中华...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心理与健康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认知行为治疗师胜任特征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为主流的心理疗法之一,以科学、短程、高效、相对较低的复发率被广大临床心理从业者所接受,也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循证依据最多、最为有效的心理疗法之一,其发展对精神心理健康事业具有不可预估的推进作用。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事业的关注,合格的认知行为治疗师应具备哪些胜任特征,如何培养和评估认知行为治疗师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认知行为治疗师胜任特征的研究现状、常见的胜任特征模型及评估认知行为治疗师的量表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国内认知行为治疗师的评估和培训起到借鉴作用,为提高我国认知行为治疗师的整体职业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研马云李占江
短程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初步验证操作程式指导下的短程认知行为治疗(brie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v,BCBT)联合常规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社区患者64例,利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常规治疗组(n=32)和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n=32)。采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和自知力评定量表(schedule for Assessing Insight,SAI)于基线和第12、38、64周末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有效率和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结果(1)与基线比较,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38、64周末PANSS总分(均P=0.000)、阳性症状分(均P=0.000)、阴性症状分(P=0.049、0.045、0.024)、精神病理分(均P=0.000)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的PANSS总分(P=0.001、0.004)和精神病理分(P=0.003、0.001)以及第38周末的阳性症状分(P=0.00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38、64周末的PANSS总分[(53.9±10.9)、(51.0±11.1)、(48.1±11.9)分】和阴性症状分[(12.1±4.3)、(12.1±4.3)、(11.2±4.4)分]低于常规治疗组[(59.4±13.2)、(57.3±11.9)、(57.6±12.9)分,(14.3±5.2)、(14.4±5.1)、(14.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5、4.747、9.943,P=0.042、0.033、0.002;F=7.989、8.814、14.355,P=0.006、0.004、0.000)。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64周末阳性症状分和精神病理分低于常规治疗组[(10.8±3.8)分与(12.8±4.3)分,(25.6±5.3)分与(28.7±6.8)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23,P=0.040;F=4.229,P=0.044)。(2)治疗后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的SAI总分持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郭志华李占江马云周裕玲晁为铭郭俊花杨晓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疗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被引量:93
2012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及相关因素,为寻找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20例,随机分配到认知行为治疗组(CBT组,n=60)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ST组,n=60),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15次认知行为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在基线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应付方式问卷(CSQ)、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及自编药物副反应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盲法评定。第12周、24周采用WHOQOL-BREF和自编药物副反应问卷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结果:第12周,CBT组患者WHOQOL-BREF总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基线[(77.0±13.9)vs.(73.1±13.8),(22.4±4.5)vs.(21.5±4.7),(18.9±4.1)vs.(17.8±4.3),(9.3±2.2)vs.(8.9±2.3),(26.4±5.0)vs.(24.7±5.3),均P<0.05],而ST组患者仅环境因子有显著改善[(23.9±4.7)vs.(25.0±5.2),P<0.05],其余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两组在WHOQOL-BREF的社会关系和环境因子分上组间效应显著(F=6.77,7.21,均P<0.05),CBT组得分均高于ST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应对方式分数较低、接受CBT及男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正性预测作用(B=-0.25,2.31,-1.64,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基线应对方式得分相对更低、能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及男性患者更容易从治疗中获得生活质量的改善。
马云李占江徐子燕郭志华屈英王向群KINGDON David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生活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盲法
强迫症患者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特征.方法 纳入符合DSM-Ⅳ中强迫症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30例(患者组)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0名(对照组),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清单、Y-BOCS、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及贝克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评估强迫症状严重程度及焦虑和抑郁严重程度.采用点探测任务结合眼动追踪范式检测2组对不同威胁信息(强迫图片、威胁图片)的眼动数据,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LSD t-tes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患者组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及贝克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强迫图片、威胁图片的首视点定向偏向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3,P=0.610),且患者组在观看强迫和威胁图片的平均瞳孔直径[(2 345±1 133)、(2 365±1 174) units]与对照组[(2 19l±761、2 201±766) uni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8,P=0.563);患者组对强迫图片的首视点注视时间偏向分数大于对照组[(0.41±0.93) ms与(-0.41±0.87)ms,t=-3.494,P=0.001];患者组对威胁图片的总注视时间偏向分数大于对照组[(54.2±4.0)%与(50.8±4.2)%,t=3.324,P=0.002];患者组对威胁图片的总注视频率偏向分数大于对照组[(54.3±3.4)%与(51.8±4.0)%,t=2.686,P=0.009].结论 强迫症患者在注意维持阶段对症状相关的威胁刺激和一般威胁刺激存在不同的注意偏向模式,支持强迫症注意偏向的注意维持/延迟脱离假说.
王鹏翀李占江杨祥云李雨微马云王长明
关键词:强迫性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强迫症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通过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比较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与单纯药物或CBT治疗对强迫症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选择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entral数据库,收集比较药物联合CBT与单纯药物或CBT治疗强迫症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测量数据并采用均差作为效应量,应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合计样本量468人。排除可能引起异质性的1组数据后,3组数据比较了药物联合CBT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且无异质性(Q=0.48,P>0.1),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对强迫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组(MD=6.46,Z=5.03,P≤0.05);7组数据比较了药物治疗联合CBT与单纯CBT的疗效且无异质性(Q=9.08,P>0.1),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CBT组对强迫症状的改善没有差别(MD=0.87,Z=1.22,P>0.05)。结论:鉴于目前结果,推测对于强迫症状的改善,药物治疗联合CBT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而与单纯CBT相当,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黄芳芳李占江韩海英熊红芳马云
关键词: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自知力及精神症状的关系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精神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8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自知力评定量表(SA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生活质量的生理因子与依从性、疾病意识、精神症状标识及自知力总分显著负相关(r=-0.232,-0.243,-0.171,-0.274;P<0.05);心理因子与疾病意识和自知力总分显著负相关(r=-0.219,-0.203;P<0.01);生活质量总分与疾病意识和自知力总分负相关(r=-0.169,-0.175;P<0.05),生活质量受自知力总分和阴性症状的影响(β=-0.312,P=0.000;β=-0.157,P=0.037),疾病意识对生活质量心理因子有预测作用(β=-0.291,P=0.003);生活质量总分受自知力总分的影响(β=-0.594,P=0.019)。结论:1自知力较好的患者生活质量较低;2心理因子受疾病意识的影响;3阴性症状对生活质量有影响。
杨晓婕李占江郭志华马云付兆燕闫丽琼屈英王向群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精神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与社会功能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SAI)、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68例患者分别在基线、研究12周和24周时进行自知力和社会功能的评估,并分析比较SAI与PSP在不同时点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基线~12周,PSP变化值与SAI总分、依从性、疾病意识、症状标识变化明显正相关(r=0.359,r=0.186,r=0.357,r=0.214;P均〈0.001);SAI总分变化值对PSP变化值有影响(β=0.359,P=0.000)。12~24周,PSP变化值与自知力总分、依从性、疾病意识、症状标识变化明显正相关(r=0.232,r=0.129,r=0.224,r=0.174;P均〈0.05);PSP变化值受SAI总分变化值的影响(β=0.232,P=0.003)。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可促进社会功能的改善。
杨晓婕李占江郭志华马云付兆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社会功能
疾病态度量表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评估疾病态度量表中文版(IAS-CV)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方法:依据ICD-10选取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共297例,以及正常被试212例,填写IASCV、贝克抑郁量表(BDI-Ⅱ)和贝克焦虑量表(BAI)。结果:IAS-CV的9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1.99,GFI=0.86,RM SEA=0.06);IAS-CV总分和BAI、BDI-Ⅱ得分呈正相关(r=0.45、0.42,P<0.01);躯体形式障碍组IAS-CV总分高于抑郁症组、其他焦虑障碍组、强迫症组和正常被试组[(62±17)vs.(43±16)、(46±21)、(46±15)、(35±13),均P<0.05]。IAS-CV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各因子α系数为0.62~0.91;总分重测相关系数为0.95,各维度重测相关系数为0.67~0.93;IAS-CV分半系数为0.94。IAS-CV筛查躯体形式障碍的划界分为44。结论:疾病态度量表中文版(IAS-CV)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可在临床和研究工作中试用。
苏雪李占江马云姜长青
关键词:信度
焦磷酸测序检测脑脊液标本快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
2021年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占所有肺外结核病的5%左右,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最严重的并发症^([1])。TBM患者的死亡率从7%到45%不等^([2])。有效治疗的拖延会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而存活下来的人也会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3])。由于微生物学检查十分耗时,且培养结果通常以阴性为主,使得TBM相关微生物的确认极具挑战^([4])。
马云张燕惠静刘瑞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微生物学检查肺外结核病焦磷酸测序
短程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 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尤为重要。短程认知行为治疗(BCB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有关BCBT的研究更多关注患者症状的改善,缺少对生活质量改善的相关报道。目的 评价BCBT联合常规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随诊、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12周、共8次BCBT。在基线期和治疗12周末、随访26周末、随访5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定。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ANSS总评分的时间效应、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118.783、8.083,P均<0.01);PSP总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94.358、4.048、5.490,P<0.05或0.01);WHOQOL-BREF总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30、4.168、4.142,P<0.05或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BT联合常规治疗(OR=1.861,95%CI:1.004~3.448)、年龄小(OR=1.044,95%CI:1.001~1.088)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保护因素,基线期PANSS评分高(OR=0.972,95%CI:0.945~0.999)是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危险因素。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BCBT联合常规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显现更早,且长期效果更好。
孙倩杨晓婕马云郭志华李占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生活质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