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烨
- 作品数:91 被引量:42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贝伐珠单抗转化治疗疗效预测模型
- 本申请公开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贝伐珠单抗转化治疗疗效预测模型,基于PET/CT影像模型和临床因素构建,构建方法如下:步骤一、收集拥有完整治疗前PET/CT图像的Bev转化治疗组的CRLM患者的PET和CT图像;步骤二、对...
- 常文举周仕钊刘彧何国栋任黎韦烨许剑民
- 腹腔镜结直肠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步切除术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可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腹腔镜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步切除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前瞻性收集管理的结直肠癌数据库中,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9月期间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步切除手术的53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全组患者年龄(61.7±11.3)岁,其中男性32例(60.4%),女性21例(39.6%);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Ⅰ级25例(47.2%),Ⅱ级28例(52.8%)。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结直肠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步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腹者;同步切除的手术时间(320.2±114.5)min。术中失血量150.0(45.0~2000.0)ml,其中仅2例(3.8%)行术中输血。术后病理显示:原发灶肿瘤长径(5.4±1.9)cm;T1~2期4例(7.5%),T3~4期48例(90.6%);40例(75.5%)有淋巴结转移;19例(35.8%)有脉管累及,24例(45.3%)有神经侵犯。同步切除肝转移灶中位数1.0(1~8)个,肝转移灶最大径(3.0±1.9)cm,肝转移灶切缘1.0(0.1~3.5)cm,仅1例为R1切除。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7.9±28.9)h,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107.0±33.8)h,术后留置导尿时间(85.6±56.4)h,术后住院时间(9.2±4.4)d,住院费用(8.2±2.6)万元。全组患者均无术后30 d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1%(17/53),其中Ⅲ~Ⅳ级严重并发症3例。所有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好转。中位随访23.2个月,19例(35.8%)患者发生复发转移,4例(7.5%)死亡。术后1年和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8%和47%,术后1年和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和86%。结论腹腔镜同步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安全可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在可接受范围内,肿瘤学结果满意。
- 朱德祥何国栋毛翌皓韦烨任黎林奇王晓颖许剑民
- 关键词: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
-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61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病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治疗策略、住院费用、随访状况等,进行生存状况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肝转移灶可切除患者中,同期切除肠道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与分期切除患者的住院费用分别为25693元、34129元(P<0.05),手术并发症(分别为24.5%、20.5%)和总生存期方面(分别为48.5月、47.0月)无显著差异。肝转移灶不可切除且原发灶无症状的患者中,原发灶切除的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好于原发灶未切除的患者(分别为19.0月、9.3月,P<0.001)。肠道原发灶分化Ⅲ~Ⅳ级、肝转移灶≥4个、最大肝转移灶直径≥5 cm、肝外转移、肠道原发灶未手术切除和肝转移灶非手术治疗是影响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6个危险因素各设定为1分,所有患者分为低风险组(0~1分)、中风险组(2~3分)和高风险组(4~6分),5年存活率分别为51%、16%和0%(P<0.001)。结论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中,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切除的可予以同期切除,原发灶可切除且无出血梗阻症状的不可切除的肝转移仍建议在合适时机切除肠道原发灶。根据上述6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 朱德祥林奇钟芸诗韦烨任黎许剑民秦新裕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结直肠外科手术预后
- 结直肠癌术前联用化疗和肠内免疫营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联合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和化疗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研究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状态,评价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常规饮食和术前准备;EN组: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治疗;CH组:术前化疗;EN-CH组:术前联合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和化疗。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的营养情况和免疫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以及随访术后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结果体重变化:EN组术后第7天体重减轻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H组(x^2=3.68和3.25,P<0.05),EN组体重减轻与EN-CH组无明显差异。EN组和EN-CH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x^2=4.02和3.33,P<0.05)。术后并发症:EN组及EN-CH组术后感染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和CH组(x^2=4.12和3.65,P<0.05)。对照组和CH组分别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EN组及EN-CH组无吻合口瘘。术后发热、术后肠梗阻及心肺功能异常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状况比较:各组间手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均无明显差别。而前白蛋白在术后3 d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0.11±0.16 vs.0.16±0.17, x^2=7.32,P<0.01),转铁蛋白在术后3 d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1.23±0.3 vs.2.12±0.66, x^2=4.33,P<0.05)。术后7 d EN组和EN-CH组恢复明显,PALB,TRF均升高,与对照组、C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26±0.14 vs.0.15±0.15,x^2=5.53,P<0.05及1.82±0.59 vs.1.37±0.53,x^2=3.88,P<0.05)。免疫方面:EN组和EN-CH组的CD3/CD4比值升高,IgG升高,补体升高;术前单纯应用化疗或肠内营养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没有影响,而联合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和化疗后,G0-G1期细胞增加。异倍体比例升高,增殖抗原Ki67减少,凋亡增加。CH组与对照组以及EN-CH组与EN组相比,术后生存率提高,复发率及转移率下降。结论术前化疗联合应用肠内�
- 韦烨许剑民任黎钟芸诗靳大勇秦新裕吴肇汉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免疫营养肠内营养
- 直肠癌的微创治疗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结直肠癌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年人恶性肿瘤患者的5%。欧洲每年约有140000直肠癌新发病例,2014年美国预计有40000直肠癌新发病例并有51370人死于结直肠癌。全球发病率增加最快的是东欧和日本。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处于上升趋势,估计每年直肠癌的新发病例不少于10万,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位于消化道肿瘤第1位。在我国,青年人(小于30岁)结直肠癌发病率比例较高,占12%~15%,直肠癌的发病率比结肠癌高,而且中低位直肠癌所占直肠癌比例高,约为70%。
- 许平平韦烨
- 关键词:直肠癌NCCN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环周切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
- 目的 近年来,机器人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已展现出明显的优势;相较于腹腔镜手术,它能够通过更加清晰的三维手术视野,在更为狭小的骨盆空间内进行更为精细的操作。
- 牛正川韦烨朱德祥冯青阳常文举何国栋任黎许剑民
- 关键词:结直肠癌无切口
-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应用的评价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MRI直肠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156例经肠镜和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在我院行直肠MRI扫描,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56例患者中72例表现为腔内局限性软组织肿块;84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环形狭窄环绕肠腔1周或部分:16例合并直肠息肉,2例合并卵巢囊肿;骶前转移13例.股骨转移2例。MRI对直肠T1-2、T3和L分期的敏感性分别为25.0%(8/32)、93.3%(84/90)、94.1%(32/34),特异性分别为100%(124/124)、57.6%(38/66)、96.7%(118/122)。MRI对肠旁转移淋巴结诊断(直径超过5mm,边界不规则或呈混合信号定为转移)的敏感性85.1%(80/94).特异性45.2%(28/62)。结论MRI对直肠癌的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判断肿瘤直肠浆膜外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
- 许剑民钟芸诗曾蒙苏饶圣祥牛伟新韦烨任黎秦新裕
-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分期磁共振成像
- 偶有鲜血粪便,体检发现肝内占位1周
- 2011年
- 对1例主诉为“体检发现肝内占位1周”的病例进行讨论。该患者入院诊断为乙状结肠癌合并肝脏多发转移。MDT讨论建议予患者术前介入局部灌注化疗后切除结肠癌原发病灶,术后化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结合靶向治疗(爱必妥)。按该方案实施4个月后,患者肝转移灶缩小.行肝转移灶切除.术后予化疗。第2次术后8个月.肝脏再次出现转移灶.经讨论予射频治疗.更换化疗方案为FOLFIRI。2010年10月后.更改化疗方案为FOLFOX联合安维汀。随访至今.未发现复发。
- 韦烨李浩浩叶青海刘天舒曾昭冲侯英勇干育红饶圣祥任黎钟芸诗许剑民秦新裕
- 关键词:结肠肿瘤肝转移
- 结直肠癌术前经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安全性。方法2001—2007年收治的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介入组,n=256)和对照组(n =253)。对两组围手术期的血常规、肝功能、免疫指标、并发症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介入组介入术后7天(手术前)Ⅲ级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1%(8/256)、5.5%(14/256)、7.4%(19/256)、6.6%(17/256),无Ⅳ级毒副反应,全组均顺利接受手术。介入组和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25/256)及8.3%(21/253)(X^2=1.86,P〉0.05)。截至2007年10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14个月。介入组和对照组Ⅲ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0%:60.4%(X^2=5.15,P〈0.05)、5年肝转移率分别为18.9%(28/148):27.3%(41/150)(X^2=5.41,P〈0.05),Ⅱ期患者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情况等两组无差异。结论术前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影响较小,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显著降低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 钟芸诗许剑民牛伟新任黎韦烨吕世旭王建华颜志平程洁敏钱晟秦新裕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化学疗法肿瘤局部灌注
- c-metprotoncogene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早期诊断肝转移对结直肠癌预后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c-m etprotoncogene(c-m e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评价其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无肝转移、术时合并肝转移和术后发生肝转移各30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的c-m et表达水平,分析与性别、年龄、Dukes分期等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比较无肝转移、术后肝转移、术时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m et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c-m e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术前CEA和CA19-9无关(P>0.05),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m e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组织(P<0.05);c-m et在术时肝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术后肝转移组与无肝转移组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m et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肝转移相关。
- 韦烨许剑民卢雪一钟芸诗任黎牛伟新秦新裕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