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荣
- 作品数:17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应。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镇痛泵中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和芬太尼0.8mg;Ⅱ组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余同Ⅰ组;Ⅲ组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泵中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氟比洛芬酯100mg和芬太尼0.4mg。观察24h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Ⅱ、Ⅲ组术后PCIA的芬太尼用量分别为0.8、0.8和0.4mg。术后24h内,3组间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4h内Ⅰ、Ⅱ、Ⅲ组的PCA按压次数分别为(13.2±1.5)、(9.1±1.2)和(5.6±1.4)次,Ⅲ组显著少于Ⅰ、Ⅱ组(P值均<0.05),Ⅱ组又显著少于Ⅰ组(P<0.05)。24h内,Ⅰ、Ⅱ、Ⅲ组分别有2例(2/10)、2例(2/10)和1例(1/10)出现恶心;Ⅰ、Ⅱ组分别有2例(2/10)和2例(2/10)出现呕吐,3例(3/10)和2例(2/10)出现头晕,2例(2/10)和2例(2/10)出现嗜睡;Ⅲ组未出现呕吐、头晕和嗜睡的不良反应。Ⅲ组24h内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Ⅰ、Ⅱ组(P值均<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PCIA的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应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倪强张婕陈武荣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围术期皮质醇和IL-6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血清皮质醇和IL-6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Ⅱ),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60min(T2)、术毕(T3)、术后1天(T4)经颈内静脉采血5ml,测定其血清皮质醇、IL-6水平。结果Ⅰ组皮质醇浓度在T2、T3、T4明显高于T(1P<0.05),IL-6浓度仅在T4高于T(1P<0.05)。Ⅱ组在T2、T3、T4皮质醇及IL-6浓度与T1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血清皮质醇和IL-6影响较小,更适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
- 童雷王红薇倪强陈武荣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 失血性休克大鼠高渗氯化钠溶液复合生脉注射液复苏后对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复合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小肠组织结构形态、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Wiggers改良法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组Ⅰ(失血性休克组),除经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2mL·kg-1·h-1以补充生理性体液丢失外,不补充其他任何液体;组Ⅱ(高渗氯化钠溶液组),静脉滴注7.5%高渗氯化钠溶液(6mL/kg);组Ⅲ(生脉注射液加高渗氯化钠溶液组),将生脉注射液(2.84g生药/kg)溶入7.5%高渗氯化钠溶液(6mL/kg)中静脉滴注。应用多参数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复苏结束后每隔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测定复苏前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采用Chiu氏分级法半定量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组织的形态变化,比较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的损伤程度。结果各组大鼠的基础和休克后的MAP和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治疗后的各时间点,组Ⅱ、Ⅲ的MAP和HR均显著高于组Ⅰ(P值均<0.01),而组Ⅱ与组Ⅲ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Ⅰ大鼠的小肠黏膜绒毛水肿、大片状缺损,固有膜水肿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组Ⅱ、Ⅲ大鼠小肠黏膜绒毛结构完整,有轻度水肿,固有膜无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组Ⅰ3级以上损伤的构成比为10/10,显著高于组Ⅱ、Ⅲ的3/10和1/10(P值均<0.05)。复苏后,组Ⅰ的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基础值(P值均<0.05),而组Ⅱ、Ⅲ与基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Ⅱ、Ⅲ的血清SOD水平均显著高于组Ⅰ(P值均<0.05)。复苏后,组Ⅰ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而组Ⅱ、组Ⅲ与基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Ⅱ、Ⅲ的血清MDA水平均显著低于组Ⅰ(P值均<0.05)。结论高渗氯化钠溶液复合生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和小肠组织�
- 张婕周洋童雷倪强曹珏陈武荣
- 关键词:氧化应激
- 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损伤与急性肺损伤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背景失血性休克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是休克后机体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在ALI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休克后肠道黏膜损伤被认为是SIRS的始动因素。目的就失血性休克对肠道血供、肠黏膜屏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失血性休克期间肠源性炎性因子的产生及其在ALI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内容讨论失血性休克后机体肠黏膜损伤对SIRS的影响及导致ALI的相关机制。趋向阐明失血性休克后ALI的发生机制,为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提供依据。
- 陈武荣邓小明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急性肺损伤肠道黏膜屏障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麻醉效果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麻醉效果和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ERCP病人分为两组,T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输注10 min,后以0.5μg/(kg·h)复合丙泊酚TCI维持麻醉(n=40),C组以咪达唑仑0.02 mg/kg单次静脉输注10 min后复合丙泊酚TCI维持麻醉,作为对照(n=40)。根据病人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再增加1.5-1.7μg/m L,为术中丙泊酚维持血浆靶浓度。记录两组术前(T0)、睫毛反射消失(T1)、进镜(T2)、Oddi括约肌切开(T3)、退镜(T4)时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变化,以及T1-T4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及苏醒时间。结果:与T0相比,T组HR呈降低趋势,C组HR呈上升趋势,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P和DBP较T0明显降低(P〈0.01),两组T3和T4时点SBP及DB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组T1-T4丙泊酚效应室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T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TCI用于ERCP麻醉,在降低病人心血管反应及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上有明显优势。
- 倪强陈武荣李炜张计训张明芝
- 关键词:丙泊酚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失血性休克高张盐复苏对急性肺损伤与肠淋巴液致炎作用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并比较高张盐和乳酸林格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和肠淋巴液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分成4组(n=10),分别为假休克组(组Ⅰ)、休克组(组Ⅱ)、乳酸林格氏液组(组Ⅲ)和高张盐溶液组(组Ⅳ)。复苏后比较肺干湿重比和肺组织学变化,收集并测定肠淋巴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观察肠淋巴液对肺巨噬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组Ⅱ和组Ⅲ肺干湿重比和组织中白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高于组Ⅰ和组Ⅳ,组Ⅱ和组Ⅲ大鼠在休克期及复苏后的肠淋巴液TNF-α、IL-1β、IL-6含量及对肺巨噬细胞刺激作用均显著高于组Ⅰ、组Ⅳ。结论高张盐溶液复苏可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淋巴液促炎作用,减轻失血性休克后的急性肺损伤。
- 张婕童雷曹珏计超陈武荣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细胞因子急性肺损伤
- 曲马多对剖宫产患者术中寒战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比较曲马多和哌替啶对剖宫产患者术中抗寒战的效果及副作用,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90例硬膜外麻醉后发生寒战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哌替啶组和曲马多三组,分别在发生寒战后注射生理盐水、哌替啶0.5mg/kg和曲马多1mg/kg,比较注射后产妇寒战的改善程度、患者的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应用曲马多和哌替啶后患者对寒战的明显改善率为96.6%和80.0%,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生理盐水组明显改善率为10.0%,与曲马多和哌替啶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哌替啶组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明显高于曲马多组和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哌替啶组为8.3±1.2,明显低于曲马多组的9.6±0.5和生理盐水组的9.5±0.5。结论曲马多比哌替啶更适用于治疗剖宫产患者术中寒战反应。
- 童雷王红薇陈武荣倪强
- 关键词:剖宫产术曲马多寒战
- 失血性休克中医药复合液体治疗的新进展被引量:5
- 2009年
-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病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失血性休克能引起运氧功能降低,组织灌流不足,能量代谢障碍以及有害物质产生。液体复苏是休克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休克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复苏液体的种类有晶体液和胶体液,不同复苏液体由于渗透压、体内代谢时间等差异,其复苏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失血性休克中医辨证为“血脱”,可由于创伤出血,或月经过量或暴吐暴衄失血如涌,导致血脱气亦脱,气不能摄血,气和血失去了相互依存嘲而发生休克。近来报道中医药复合液体治疗失血性休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周洋陈武荣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中药治疗
- 右美托咪定抑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时患者应激反应的效果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抑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过程中患者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静脉麻醉下行ERCP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输注10min后,改为右美托咪定0.5μg/(kg·h)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对照组以咪达唑仑0.02mg/kg单次静脉注射10min后,联合丙泊酚TCI。两组丙泊酚TCI初始血浆靶浓度设定为3.0μg/mL,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测定其效应室质量浓度,将其效应室质量浓度再增加1.5~1.7μg/mL作为进镜和术中维持时的丙泊酚靶浓度,两组均根据术中体动反应调节麻醉深度。在检查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进镜(T2)、切开Oddi括约肌(T3)、退镜(T4)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糖水平。记录患者T1至T4时间点的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结果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试验组T1至T4时间点的HR有下降趋势,对照组T1至T4时间点的HR有上升趋势,但组内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T1至T4时间点的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试验组和对照组T1至T4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O.05),试验组T3和T4时间点的MAP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内和两组间各时间点间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和对照组T1至T3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血糖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T1至T4时间点的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结论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TCI应用于ERCP检查的静脉麻�
- 倪强周新华陈武荣李炜张计训曹亦军张明芝
- 关键词:靶控输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应激反应
- 蒽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44例恶心呕吐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观察蒽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20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4组,术毕Ⅰ组静注蒽丹西酮8mg,Ⅱ组静注地塞米松10mg,Ⅲ组静注蒽丹西酮8mg加地塞米松10mg,Ⅳ组静注生理盐水4ml,观察术后24h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有无其他并发症。结果4组PONV发生率和程度显示,Ⅰ~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也明显低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蒽丹西酮与地塞米松单独应用均能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减轻恶心程度,两药联合应用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恶心程度。
- 曹珏曹瑜琦陈武荣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蒽丹西酮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