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玉平
- 作品数:20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社会科学家杂志社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我国“蚁族”之理性审视被引量:26
- 2009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高等教育的扩展,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国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蚁族"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以目前所获得的蚁族的概况为阐述背景,寻找其存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各界对"蚁族"的关注,对改善"蚁族"的生存现状并最终解决问题有所助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 阳玉平
- 关键词:就业观念
- 回溯与探索: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再定义(三篇)被引量:19
- 2012年
- 文学人类学界探寻和重构“文化文本”的需要,催生出重估“大传统和小传统”(Greattraditionandlittletm—dition)的理论尝试,其学术伦理意义在于从后现代和后殖民立场出发,对原有的概念进行批判性改造。以符号媒介产生的年代为尺度,把文字记录的书面传统视为小传统,把前文字时代以来视为大传统。重估大传统有助于学者走出文本中心主义束缚,充分利用人类学和考古学新知识,重建文化观。希望不再以“下里巴人”的文化沙文主义看待无文字社会和前文字时代。
- 叶舒宪阳玉平
- 关键词:大传统小传统文化文本人类学转向学术伦理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我国旅游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戴斌教授访谈被引量:1
- 2024年
- 如何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促进旅游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是访谈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戴斌教授从我国旅游发展的实践出发,依据其几十年的旅游治学经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旅游经济体系建构、文旅融合理论与实践、“网红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以及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国旅游业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实践特征,并对旅游理论和学术研究提出相应的要求。任何时候,旅游理论和实践创新都要回答实践之问,面向国家战略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及时调整关注点与着力点,进而构建旅游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对外讲好中国旅游故事。
- 戴斌阳玉平
- 关键词:旅游经济
- 提升桂林“水”的名片效应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关于漓江、灵渠水文化的调查研究
- 2023年
- 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是桂林的重要历史使命,如何在新时代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是桂林各界需要关注与探讨的时代课题。文章从桂林的水资源入手,以漓江、灵渠两大世界级遗产项目为对象,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就桂林当前水文化的挖掘以及其之于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打造的效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多模式探索与发展,推动桂林水文化的多样化;切实加强水生态与水文化保护;科学利用多元媒体平台宣传桂林水文化;多渠道进行专项融资,实现建设资金的灵活多样;开发“水”系列周边产品,提升水的经济价值;等等。
- 桂林市委党校2022年党外科级干部培训班第5调研组阳玉平
- 关键词:水文化
- 中国新时期民俗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教授访谈被引量:5
- 2016年
- 田兆元教授认为过去,大家对民俗学的定位很低、很普通,虽然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因素,但并不符合民俗学发展的历史定位和现实需要,民俗学应该是生活的华彩乐章。民俗学应该面向当下、面向于社会,这就需要重新诠释民俗学,政治民俗学、经济民俗学概念的提出,就是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政治民俗学和经济民俗学都基于一个前提,即民俗的核心问题是一个认同性问题。民俗是要建构一个认同的体系。目前,中国民俗界对于仪式学的研究缺少一定的创新性和自主性,仪式美术具有非常强大的实际应用,仪式美术概念的提出将是一个新的学术课题。
- 田兆元阳玉平
- 关键词:民俗学华彩乐章
- 个性的文学 浓缩的思想——《中国文学发展史》评析
- 2016年
- 中国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既是对文学演变的纵向归纳和文学形态的深入把握,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认知过程。由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大杰所著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文学发展史(全二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12月出版),突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漫长历史及每种文学样态的特点,凸显了文学作为社会思想的高度浓缩,
- 阳玉平
-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学研究家华夏文明
- 大数据时代综合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建设
- 2017年
- 本文在梳理综合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其所面临的评价挑战和报刊体制改革趋势中面临学术市场与经济市场的挑战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综合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应该在保持原创性、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与地方性的同时.牢固确立精品意识,不仅要在国内学术期刊竞争中显示自己的高质量,高品位,同时也应在和国外期刊同行的比较中显示自己的格调与品位,以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
- 阳玉平
- 关键词:综合类人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学术市场
- 新时代社科学术期刊编辑思维建构
- 2024年
- 社科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要遵循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要立足国情,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守正与创新为出发点,建构其发展思维;以传承与重塑为立足点,建构其数字思维;以借鉴与超越为结合点,建构其人本思维;以共享与共赢为主攻点,构建其共同体思维,最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打造人类共享共赢的学术共同体。
- 阳玉平
- 关键词:话语体系学术共同体
- 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如何做好“把关人”被引量:2
- 2012年
- 今天,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日益复杂,社科学术期刊如何发展是摆在学界和业界面前的一个课题。作为一名社科学术期刊的编辑,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发展自己?如何提高自己的“把关”水平?解决这类问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当前社科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下,探讨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并不断提高自己编辑水平。
- 阳玉平
- 关键词:学术期刊编辑环境日
- 灵渠世界级遗产地文化旅游辐射力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专家学者对桂林旅游业发展的研究从未停止,但对灵渠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灵渠作为世界遗产地的文化旅游研究。鉴于此,文章基于灵渠世界级遗产地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展灵渠世界级遗产地文化旅游辐射力研究。灵渠文化旅游现存问题主要有:文化定位模糊、特点不突出;文化创意支撑不“新”不“特”,经济效益转化率“低”;文化宣传手段老旧,方式单一等。针对现存问题,文章提出了挖掘、整合灵渠文化精髓,构建独具桂北特色的灵渠文化体系;加速灵渠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增强游客对灵渠文化的体验;融合多媒体,提升文化形象的宣传与传播,加深游客对灵渠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进一步凸显全域旅游价值,加强灵渠与其他高知名度旅游目的地联动,设计切实可行的精品旅游路线;助推灵渠世界级遗产地文化旅游与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打造有效衔接等对策建议。
- “提升灵渠文化旅游辐射力研究”课题组阳玉平
- 关键词: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