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勇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法复位后不同年龄阶段髋臼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不同年龄阶段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发育的形态学变化。方法:⑴试验对象:选择2001-01/2005-09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15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本病诊断标准者。②年龄<3岁。③髋关节半脱位及Ⅰ、Ⅱ度脱位,但髋关节内收肌不太紧张;Ⅲ度必须行牵引后股骨头降至髋臼的水平;Ⅳ度必须为一次复位成功且⑥患者家属对本试验知情同意。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不紧张者。④2~3岁髋脱位的髋臼指数<45°,前倾角≤60°。⑤内收肌严重挛缩的必须行内收肌切断术。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肝、肾功能检查异常者。⑵试验方法:将所选病例分为<1岁组、1~2岁组和2~3岁组,采用手法闭合复位铝支架固定动态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进行18个月的随访观察。⑶试验评估: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的X射线片,测量髋臼指数的动态变化,并分析疗效。结果:纳入髋关节脱位患者156例,随访中脱落18例,最终进入统计病例138例,随访率为88.5%。随访中发现7例出现再脱位,经过手术治疗治愈,总体优良率达92.1%。各年龄组患侧髋臼指数平均由34.21°、34.54°和37.21°减少至22.32°、24.66°、26.64°,平均每月减少0.65°、0.61°和0.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优良率分别为95%、87%和75%,且各年龄组患侧髋臼指数的下降与其治疗时基数起点有关。结论: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采用手法复位铝板支架塑形固定动态治疗可促进髋臼发育,其疗效与年龄因素关系密切,起始治疗时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 葛孚章宋洪强张金铭郭其勇
-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指数
-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评估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技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3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2∽57岁,其中四条韧带均损伤者2例,ACL、PCL和MCL损伤者16例,ACL、PCL和LCL损伤者5例。根据患者受伤情况分期手术治疗与一期手术治疗相结合,2例四条韧带均损伤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先行内外侧副韧带修复,术后行功能锻炼8∽12周膝关节屈曲〉90°后,二期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其余3条韧带损伤者一期行韧带修复和重建,术中先在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然后修复内侧或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于关节镜下行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行带线铆钉修补。手术前后行Lachman试验、IKDC和Lysholm评分,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8∽24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及IKDC 2000评分,重建后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分级评分较重建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带线铆钉修补内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郭其勇李华德李明贾庆卫
-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
- 关节软骨病损的磁共振成像及其与大体标本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0
- 2005年
- 目的: 探讨MR对关节软骨各期病变的敏感成像序列并评价MR对早期软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1例新鲜截肢患者和4例正常猪膝关节的T2WI、PDWI、GE、STIR、3DFS—FSPGR等序列的成像研究, 选定最佳的序列用于6例猪骨性关节炎(OA) 模型膝关节扫描, 图像与大体标本对照以评价MR对关节软骨的诊断价值。结果: 5种序列的组织分辨力、病变检出率以3DFS—FSPGR序列最高分别达67. 9%和93. 7%, OA模型3DFS—FSPGR图像与大体标本对照Pearson列联系数P=0. 88。结论: 在5种序列中, 3DFS—FSPGR是理想的关节软骨成像序列; MR不仅对中晚期软骨病变有良好显示, 对早期软骨病变也能做出正确诊断。
- 朱宝林亓建洪张经健郭其勇王新怡范克伟
- 关键词:磁共振关节软骨大体标本
- 组合术式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使用组合术式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以讨论1—3岁先髋患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1~3岁CDH患儿实施组合术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4a、平均2.3a。结果37例患儿恢复良好,优良率97.3%,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对于1~3岁CDH患儿,组合术式治疗值得尝试。
- 徐栋司萌郭其勇贾庆卫李明郭秀程赵平厚
- 关键词:髋脱位先天性
- 兔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软骨下骨与软骨终板的相关性研究
- 本文通过制作兔椎间盘软骨终板退变的动物模型,研究软骨终板和椎体软骨下骨在软骨终板退变过程中的相关性,探讨软骨终板退变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 吕尧舒钧张辉郭其勇
- 关键词:动物模型发病机制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 及其阻滞剂mRNA 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透明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阻滞剂T(IMP-1)mRNA表达的作用及相关意义,更好地理解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TGF-β1作用于传代培养的人软骨细胞12h,浓度分别为1ng/mL、10ngm/L、100ng/mL;上述不同浓度TGF-β1与白介素-1β(IL-1β)10ng/mL组成联合作用组,继续培养12h。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方法(FQP-CR),检测TGF-β1及其与IL-1β联合作用于传代培养的人透明软骨细胞MMP-1、TIMP-1mRNA表达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透明软骨细胞可见MMP-1、TIMP-1mRNA扩增产物,而实验组TGF-β11ng/mL、10ng/mL、100ngm/L作用于透明软骨细胞12h后,MMP-1mRNA表达逐渐降低,TIMP-1mRNA表达逐渐增高;TGF-β1与IL-1β联合作用后,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MMP-1mRNA表达逐渐降低,TIMP-1mRNA表达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TGF-β1与MMP-1、TIMP-1mRNA表达之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不同浓度TGF-β1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人软骨细胞MMP-1mRNA基因的表达,刺激人软骨细胞TIMP-1mRNA基因表达;TGF-β1具有对抗IL-1β对人软骨细胞MMP-1、TIMP-1mRNA表达的作用,也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研究结果对揭示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指导其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亓建洪赵庆华朱宝林刘延菊叶文静郭其勇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1转化生长因子-Β1
- 纤维软骨间叶瘤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03年
- 郭其勇亓建洪朱宝林陈昌伟
- 关键词:压痛间叶瘤髋部软骨跛行
- 早期和持续3个月的等速力量训练对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治疗效果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早期和持续3个月的等速力量训练对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骨性关节炎患者91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7例,经关节镜技术治疗后5d,再接受等速力量训练3个月,训练步骤:①本体感觉练习;②膝关节活动等长练习;③关节等速练习;④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练习。对照组44例,术后常规方法处理,不进行等速力量训练。结果 91例患者均随访1年。参照许文杰功能标准,实验组优13例,良25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达80.85%;对照组优7例,良21例,可12例,差4例,优良率达63.64%。两组比较χ2=12.99,P<0.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关节镜技术对骨性关节炎治疗,配合术后早期及3个月内持续等速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
- 朱宝林吴勇葛孚章张延明郭其勇
-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检查
- 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骨折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骨折的效果。 方法 1995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应用自身增强 -聚乙酯 (SR- PGA)、自身增强 -聚丙酯 (SR- PL L A)可吸收螺钉及固定棒手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骨折 32例。男 2 5例 ,女 7例。年龄 2 0~ 6 5岁 ,平均 33.3岁。均为外伤所致骨折 ,骨折关节面移位均超过 2 mm。术后行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 结果 随访 3个月~ 6年 6个月 (平均 18.5个月 ) ,骨折全部愈合 ,无移位、感染及局部积液。按照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优 2 4例 ,良 6例 ,可 2例 ,优良率达 93.7%。 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钉棒治疗累及关节面骨折 ,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痛苦 ,是一种有效和较为理想的方法。
- 亓建洪朱宝林殷德振吴玉杰燕好军郭其勇
- 关键词:可吸收钉棒内固定关节内骨折固定棒
- X线、CT和3D-CT对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分析外伤性髋关节脱位诊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例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 ,并予以统计学处理。结果 10例合并的髋部骨折、13例关节内碎骨片被X线片漏诊 ;中心型髋关节脱位及水平位髋臼骨折各 1例被常规CT遗漏 ;髋臼裂缝骨折及髋关节内碎骨片各 2例被三维CT漏诊 ;三维CT误诊关节内碎骨片 2例 ;且采用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治疗效果明显不同。结论 不管任何类型的外伤性髋关节脱位在行X线片检查得到初步诊断后均应即刻手法复位 ,之后在行X线片复查的基础上 ,必须进行二维CT(有条件者包括三维CT)检查 ,以确定髋关节脱位、髋部骨折复位程度或确定是否并发骨折及分型 。
- 赵益峰王仁成朱凤华赵平厚李恒艳张迪朱宝林郭其勇于连祥
- 关键词:X线CT3D-CT外伤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