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蕾敏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食品
  • 1篇生物酶法
  • 1篇食品功能
  • 1篇食品加工
  • 1篇食品原料
  • 1篇酶法
  • 1篇功能性质
  • 1篇分子
  • 1篇RNA分子
  • 1篇DNA
  • 1篇DNA检测
  • 1篇DNA提取
  • 1篇MICRO
  • 1篇MICROR...

机构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克莱姆森大学

作者

  • 2篇贾蕾敏
  • 1篇安然
  • 1篇董平
  • 1篇贾秀双
  • 1篇韩冬
  • 1篇梁兴国

传媒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食品加工对几种海洋食品原料中DNA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以鲑鱼(Oncorhynchus keta)、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4种海洋食品原料为实验材料。采取蒸煮加工、微波加工、腌制加工3种处理方式,通过SDS-苯酚-氯仿法抽提DNA,利用微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260与280nm处的吸光度比值(A260/A280),来评估核酸的纯度,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分子链的破坏程度,分析这3种加工方式对4种海洋食品原料中DNA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加工方式均对DNA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煮沸对4种海洋食品原料中DNA的降解最严重,使基因组DNA长链被严重切短,无完整基因组DNA残留。微波加工和腌制加工对DNA的影响相对较轻,使部分DNA长链被切断,但仍有较完整的基因组DNA存在。研究表明,对加工过的食品进行DNA检测时,应充分考虑加工过程对DNA的破坏作用。
韩冬贾秀双安然贾蕾敏董平梁兴国
关键词:食品加工DNA提取DNA检测
食品功能microRNA富集与制备研究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在19-25个碱基长的,单链非编码RNA;其特点是进化上保守,存在形式多样,在基因中的位置也保守;其担负着1/3以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功能。有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血浆中发现了多种成熟的...
贾蕾敏
关键词:功能性质生物酶法食品功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