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昱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聚乙烯醇-硼酸固定化方法优化改进的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通过对常用的聚乙烯醇-硼酸固定化方法优化改进与包埋固定化反硝化菌与未包埋反硝化菌处理含硝态氮的废水进行比较。方法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分别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盐酸α-萘胺比色法、酚二磺酸光度法和精密pH值试纸测定。结果固定化反硝化菌在各种条件下均比未包埋菌具有明显的耐受性,表现出良好的反硝化特性,并且能和硝化细菌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单级生物脱氮,总氮去除率达到52%。结论该方法在处理含氮废水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覃旻孟晓静邹飞覃昱章诗芳潘铁军
- 关键词:聚乙烯醇反硝化硝态氮废水处理
- 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与骨髓基质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微球 ,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将微球与细胞一起培养 ,通过对细胞增殖率及ALP活性、细胞微量蛋白的检测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培养细胞的影响。结果 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但对其分化及分泌功能均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 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生物相容性良好 ,能够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
- 覃昱裴国献谢德明金丹魏宽海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基质细胞生物相容性
- hBMP-7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hBMP-7)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BMSc)增殖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使用含目的基因的病毒液感染BMS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BMP-7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合成情况。结果经BMP-7基因转染的兔BMSc有hBMP-7的阳性表达,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P>0.05),但其合成碱性磷酸酶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与空载体病毒液转染、未经转染的BMSc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BMP-7基因转染的BMSc能够表达外源BMP-7,hBMP-7基因转染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可用于以BMSc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构建。
- 金丹裴国献王珂魏宽海陈滨覃昱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微球,包裹或不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两种微球分别与细胞一起培养,通过对细胞增殖率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考马斯亮蓝的检测,观察两种微球对培养细胞的影响。结果两种微球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均无明显影响,但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细胞的分化及分泌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且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
- 覃昱裴国献谢德明金丹魏宽海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生物材料
- 水处理中电解杀菌和反硝化脱氮技术的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电解杀菌和反硝化脱氮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水处理中电解法杀菌消毒目前可分为间接杀菌和直接杀菌两种类型;电解-生物膜法对废水的反硝化脱氮联合处理。结果电解直接作用于细菌活细胞体,破坏某个细胞器,致使细菌死亡;电化学法与生化法的联合处理,对供水和回用水的反硝化脱氮有良好的效果。结论电解杀菌和反硝化脱氮两项技术用于水处理都具有很好的前景。
- 覃旻孟晓静邹飞覃昱章诗芳潘铁军
- 关键词:电解生物膜电极反硝化
- 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在牙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03年
- 牙周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重建牙周结构、建立新附着关系,达到其功能和结构的理想恢复,但因牙周组织自身细胞数量少、获得困难、来源受限而制约着其治疗。随着生物医学的迅速发展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深入,骨髓基质细胞因其巨大潜力的逐渐发掘而日显独特的优势。设想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来源,结合组织工程技术运用于牙周组织的再生以期弥补传统治疗的缺陷,也为未来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 涂小丽刘宏伟覃昱李毅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牙周组织组织细胞学生物特性
- hBMP-7基因直接体内转染修复兔桡骨缺损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7(hBMP - 7)基因逆转录病毒液与左旋聚丙交酯 (PLLA)生物材料复合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制备含hBMP - 7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逆转录病毒液PT -PLNCX2 -BMP7。制备新西兰大白兔桡骨 1 5cm缺损模型 ,修复实验分为 4组 :PT -PLNCX2 -BMP7+PLLA修复组 ,空载体 (PT -PLNCX2 ) +PLLA修复组 ,单纯PLLA生物材料修复组 ,空白组。每组 6个样本。分别于术后 8、12、16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PT -PLNCX2 -BMP7重组病毒液与生物材料复合修复组可见在骨缺损处有骨性连接形成 ,组织学观察见有大量新生骨组织形成 ,而PT -PLNCX2 病毒液修复组、单纯材料修复组和未修复组均未见骨性连接形成 ,仅在部分骨缺损两断段形成少量骨组织。结论 利用hBMP - 7基因体内局部。
- 金丹裴国献王珂王身国胡罢生魏宽海陈滨覃昱任高宏
- 关键词:HBMP-7基因转染桡骨缺损
- 甲壳素与组织工程被引量:10
- 2002年
- 覃昱裴国献
- 关键词:甲壳素医用生物材料生物支架材料生物因子缓释制剂
- 肌瓣复合BMP微球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骨缺损是临床难症之一,尤其是伴有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骨缺损治疗效果很差,因此必须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已被多次实验所证实,但到目前为止,BMP的临床应用效果仍不理想,缺少理想的...
- 覃昱
- 关键词:带血供肌瓣骨形态发生蛋白骨缺损骨髓基质干细胞
- 文献传递
- 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探讨以带血供肌瓣(VMF)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BMPMs)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微球,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以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植入骨缺损处。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了解其修复效果。结果: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植入兔桡骨缺损处,在8周时缺损修复,组织学检查显示成熟骨组织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带血供肌瓣复合单纯BMP组及空白微球组。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以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可以修复兔桡骨15 mm的骨缺损。
- 覃昱裴国献覃旻金丹魏宽海
- 关键词:带血供肌瓣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