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舒颖
- 作品数:18 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瘀证冠心病Gensini评分与舌下静脉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瘀证冠心病Gensini评分与舌下静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且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并进行舌下静脉的定量分级。结果:舌下静脉分级0级和1级之间,1级和2级之间,2级和3级之间,Gensin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瘀证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与舌下静脉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随着舌下静脉曲张度数的升高而增高,Gensini评分在血瘀证患者中增长趋势为0级<1级<2级<3级。舌下静脉分度越高,冠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舌下静脉对判断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上官豪张爱香徐维葛舒颖黄炼红
- 关键词: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评分舌下静脉
- 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评分和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葛舒颖范文娟黄炼红
-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吞咽障碍营养状况
- 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质代谢和激素水平影响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质代谢和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招募60位单纯性肥胖患者,并采用SPSS 22.0生成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健康生活管理方法,穴位埋线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穴位埋线治疗。疗效评估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促甲状腺素(TSH)、瘦素(Leptin)和胰岛素(INS)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埋线组和对照组的BMI、WC、WHR均有下降趋势,并且穴位埋线组在这些指标上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穴位埋线组的TC、TG、LDL-C、TSH、Leptin和INS水平均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则明显提高(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够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和腰臀比,改善瘦素和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代谢水平。
- 葛舒颖陈捷陈麟金星余德标沈智娜邵斌
-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穴位埋线脂质代谢内分泌激素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持续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吞咽功能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图指标,吞咽造影检查量表(VFSS)、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表面肌电图最大波幅值、VFSS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时程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SA、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舌骨上移、前移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可提高两侧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肌力,降低神经损伤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疗效显著。
- 范文娟陈恩玉葛舒颖陈芊陈可爱黄炼红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康复训练
- 近5年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概况被引量:12
- 2011年
- 对近5年来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评述,归纳了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不同方法,并对其治疗机制作了初步探讨,肯定了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
- 葛舒颖姚志芳
- 关键词:脑瘫针灸
- “舌三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43例和针刺组44例。电刺激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针刺组在电刺激组基础上给予“舌三针”治疗。结果: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均优于治疗前(P〈0.05),针刺组评分改善优于电刺激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刺激组(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
- 葛舒颖陈捷黄炼红徐维余德标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舌三针神经肌肉电刺激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结构、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采用线栓法构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插线栓。术后对电针组大鼠患侧曲池、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对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抓取固定,均30 min/次,1次/d,干预7 d。术后2 h和干预7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mN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预7 d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脑组织,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观察皮质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干预7 d后,电针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TC染色显示电针组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大鼠缺血侧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严重,形态结构萎缩,线粒体膜密度增加,嵴明显减少或消失,呈典型铁死亡特征表现;电针组大鼠缺血侧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呈轻度损伤,形态结构趋于正常,膜密度减小,嵴数目增加。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有关。
- 上官豪徐维陈剑豪黄炼红葛舒颖陈可爱苏清平张爱香
-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
- 一种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针灸康复训练装置
- 本发明涉及针灸康复训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针灸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后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活动安装有固定丝杆,所述...
- 邵斌陈捷金星陈麟沈智娜葛舒颖陈恩玉李振朱宝浩方云华莫国清余德标
- 不同频率电针刺激信号的针感与时间关系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刺激信号的针感与时间关系。方法选择不同档的刺激信号对颧髎、曲池、大肠3个穴位施加刺激,检测不同时间点的针感,3个穴位组再分疏密波组和连续波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检测各组受试者电针30 min内每隔5 min的针感值。结果 3个穴位组电针的针感随时间呈明显的降低趋势,颧髎穴、曲池穴的疏密波组的各时间点的针感强于连续波组(P<0.05)。结论疏密波的抗电针针感耐受性具有人体区位差异,头面部效果好于背部穴位。
- 叶笑然葛舒颖陈玄黄晓卿姚志芳
- 关键词:电针针感曲池疏密波连续波
- 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对比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采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采取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量表(UPDRSⅢ)、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Epworth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非运动症状(静息运动阈值)、运动症状(10 m折返运动用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UPDRSⅢ、FSS、ESS、HAMA、HAMD评分及静息运动阈值、10 m折返运动用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PDRSⅢ、FSS、ESS、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静息运动阈值较治疗前均降低,10 m折返运动用时较治疗前均缩短,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分别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中,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更能改善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缓解疲劳、嗜睡症状,减缓焦虑、抑郁情绪,改善非运动症状及运动症状,且安全可靠。
- 苏清平黄炼红徐维葛舒颖陈可爱陈恩玉游娜李玲上官豪陈剑豪
- 关键词:帕金森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