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炳欣

作品数:20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隐孢子虫
  • 6篇孢子虫
  • 6篇慢性
  • 6篇腹泻
  • 5篇慢性腹泻
  • 5篇腹泻患者
  • 5篇艾滋病
  • 5篇HIV/AI...
  • 3篇血清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定量
  • 3篇疟疾
  • 3篇病毒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直方图
  • 2篇乙肝
  • 2篇隐孢子虫感染
  • 2篇疟疾诊断
  • 2篇中隐
  • 2篇显微镜

机构

  • 19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20篇焦炳欣
  • 11篇郭杰
  • 9篇华文浩
  • 7篇王慧珠
  • 7篇李兴旺
  • 6篇李敏
  • 6篇何艳群
  • 5篇刘颖
  • 4篇周茹
  • 4篇田敬华
  • 4篇周淳
  • 4篇王玉光
  • 3篇李娟
  • 3篇徐新民
  • 2篇万钢
  • 2篇陈志海
  • 2篇杨晓玲
  • 2篇郭晶晶
  • 2篇张书凤
  • 2篇赵辉

传媒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2篇中国医刊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3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测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测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3例确诊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分别采用墨汁染色镜检法、乳胶凝集法、真菌培养法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符合率。并根据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进行组间隐球菌感染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53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中,真菌培养法阳性23例(43.4%),墨汁染色法阳性25例(47.2%),乳胶凝集法阳性53例(100.0%)。以真菌培养法为标准,墨汁染色法符合率为69.6%(16/23),乳胶凝集法符合率100.0%(23/23)。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在<100/μl、101~349/μl及>349/μl3组的隐球菌感染率分别为19.5%(39/200),8.4%(11/131),4.1%(3/7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4%的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结论艾滋病患者伴随CD4+T细胞水平的减低,隐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抗原是隐球菌脑膜炎早期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转归有益。
何艳群田敬华华文浩万钢陆瑶焦炳欣
关键词:艾滋病脑膜炎新型隐球菌隐球菌抗原
2种检测系统C反应蛋白结果测定的比较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两种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门诊患者420例,以日立7600为参比系统,测定血浆中C反应蛋白浓度。迈瑞BC-5390为试验系统,测定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系统在低、中、高3种浓度的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2≥0.980,相关性良好,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均在1/2规定的允许总误差范围内,可以接受。结论两种系统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定期对不同的系统和仪器进行比对和校正,可以保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满足临床需要。
方伟何艳群焦炳欣华文浩
关键词:C反应蛋白
多项检验指标在恶性疟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恶性疟患者多项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恶性疟疾患者作为研究组,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多项临床检验指标。同时对60例恶性疟患者抗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LB)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P-ALB、胆碱酯酶(CHE)、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HDL-L)、低密度脂蛋白(LDL-L)水平及血小板(P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治疗时间延长,研究组CRP水平逐渐降低,P-ALB水平逐渐升高。肺炎支原体IgG抗体阳性率达87.5%。结论临床血清检验指标对恶性疟患者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郭杰焦炳欣徐新民李娟
关键词:恶性疟疾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疟疾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疑似疟疾患者的血样共67份和健康人血样20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疟原虫检测,并与镜检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对临床确诊的20例疟疾患者在抗疟药治疗前后的虫体密度与3种方法检测的疟原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7份患者血样用荧光定量PCR法、镜检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的疟原虫阳性率,分别为62.7%、56.7%和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3种方法检测20份健康人血样结果均为疟原虫阴性,特异性为100%。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镜检虫体密度呈直线相关(r=0.958,P=0.042)。原虫血症较高水平时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治疗后原虫血症较低水平时,虫体密度<50/μl时,镜检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仍为阳性,总疟原虫拷贝数均值为2.92×102拷贝/ml,提示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高于镜检法和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疟原虫快速敏感,且特异性强,可作为镜检法的补充。
焦炳欣郭杰陈志海李兴旺杨晓玲何艳群周淳周茹华文浩
关键词:疟疾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149例隐孢子虫感染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分析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感染因素及流行特点,为防治隐孢子虫在AIDS患者中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南省上蔡县收集AIDS慢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49份,采用甲醛-乙酸乙酰沉淀法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集卵,用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染色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检测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计数。结果 149例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24例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16.11%。男性与女性患者及各年龄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AIDS患者处于HIV无症状期、有症状期和HIV/AIDS期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0/7),25.81%(16/62)和9.88%(8/8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D4+T细胞水平在<200cells/μL,201~499cells/μL和>500cells/μL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22.00%(11/50),13.68%(13/95)和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中存在着隐孢子虫感染,中晚期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特别是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降低,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郭杰何艳群焦炳欣华文浩周茹王玉光李兴旺王慧珠
关键词:HIV/AIDS隐孢子虫
艾滋病患者粪便隐孢子虫染色技术探讨
2012年
目的选择一种简便的方法检测隐孢子虫,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引起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53份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浓集菌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结果 32份粪便标本隐孢子虫阳性,253份艾滋病患者标本合并隐孢子虫阳性率12.65%。结论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浓集菌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效果佳,对艾滋病患者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检测敏感,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华文浩王慧珠焦炳欣赵辉李敏张燕李兴旺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粪便
北京、河南、新疆地区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检测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河南、新疆地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感染状况。方法收集3个地区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粪便,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法集卵,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检测患者血液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253例HIV/AIDS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有32例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12.6%。北京、河南、新疆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5.97%(4/67)、16.1%(24/149)和10.8%(4/37),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1,P〈0.05)。男性和女性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1.2%(16/143)和14.5%(16/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4,P〉0.05);城市和农村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6.5%(7/104)和16.8%(25/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6,P〈0.05);夏秋季与其他季节的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4.0%(30/214)和5.1%(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处于HIV感染无症状期、有症状期、艾滋病期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0/7)、21.3%(19/89)、8.3%(1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2,P〈0.01);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cell/ul)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有差异,〈200为20.4%(20/98),200~499为9.23%(12/130),≥500为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3,P〈0.01)。艾滋病中晚期慢性腹泻患者,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cell/ul的患者其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3个地区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率与性别无关;患者来自农村地区、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疾病为中晚期患者易发
王慧珠焦炳欣田敬华李敏郭杰刘颖李兴旺王玉光
关键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隐孢子虫慢性腹泻
HBeAg阴性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HBeAg阴性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对3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前S1抗原的测定并对其HBV-DNA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分析170例HBeAg阴性乙肝患者和144例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的含量。结果在170例血清HBeAg阴性患者中,60%为PreS1阳性,其阳性率显著低于144例HBeAg阳性患者,PreS1阳性检出率为76%(χ2=9.55,P<0.005)。在212例PreS1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4%,其病毒载量(log)为5.78±1.94,HBV-DNA阳性率和HBV-DNA病毒载量均显著高于PreS1阴性患者(102例)HBV-DNA阳性率为82%(χ2=11.45,P<0.005)和病毒载量(log)4.35±2.33,(t=5.36,P=0.000 1)。在HBeAg阴性患者中,90%的PreS1(+)者为HBV-DNA阳性,其病毒载量为(log)4.89±2.00,显著高于PreS1阴性患者的HBV-DNA阳性检出率(75%)(χ2=7.52,P<0.01),和病毒载量(log)37.7±2.46(t=3.13,P=0.002)。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能敏感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当HBeAg阴性时PreS1阳性可预测血清HBV-DNA的状态,PerS1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焦炳欣谢尧赵辉李娟石磊郭杰关小平
关键词:HBEAG前S1抗原HBV-DNA病毒载量
甲型流感病毒快速基因分型POCT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建立一种无需核酸提取,直接检测鼻咽拭子中甲型流感病毒H1HA pdm09、H3HA亚型和季节性流感病毒H1HA non-pdm09的POCT快速分型方法。方法针对3种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高度特异性的引物和HyBeacon探针,同时以人类RNaseP基因作为内参。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用熔解曲线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基因分型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ParaDNA核酸POCT检测仪,对50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初筛阳性且经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临床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可在1.5 h内完成对3种甲型流感病毒亚型HA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和分型,与其他7种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无交叉反应,其核酸检测下限为50 copies/μl。对临床50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的鼻咽拭子标本进行直接检测,检出H1HA pdm09阳性标本48例,H3HA阳性标本2例,未检出季节性流感H1HA nonpdm09阳性标本。结论基于HyBeacon探针和ParaDNA核酸POCT检测仪所建立的甲型流感病毒快速分型方法能同时检测H1HA pdm09、H3HA和季节性流感病毒H1HA non-pdm09。该方法无需核酸提取,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适于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初筛阳性的鼻咽拭子开展现场基因分型检测,可为流感的诊治和防控提供及时快速的实验室依据。
王大刚王雅杰潘美晨焦炳欣郭杰王爽郭晶晶徐飞吴吟妮
关键词:甲型流感熔解曲线基因分型
三种检测方法在疟疾诊断和疗效中的应用评估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3种检测方法在疟疾诊断和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的67份疑似疟疾患者血样用镜检法、OptiMAL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疟原虫的检测,并用OptiMAL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药物治疗后3 d、1周、2周的血样阴转率和疟原虫在血中的核酸DNA拷贝数进行评估。结果镜检法、OptiMAL法和PCR法敏感度分别为56.7%、52.2%和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0.05);三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1.1%、86.0%和100.0%;误诊率分别为13.7%、21.8%和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4%、83.3%和100.0%。结论 OptiMAL法和PCR法在疟疾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中,可作为镜检法的补充。
焦炳欣华文浩陈志海李兴旺杨晓玲何艳群周淳周茹郭杰
关键词:疟疾荧光定量PCR法镜检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