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涛
-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联合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 BMP-2)作为植骨材料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复位后的骨缺损分别采用可注射rh BMP-2/CPC(实验组)和单纯CPC(对照组)进行充填,并用PHILOS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ane-Sandhu X线评分和肩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全部病例经过平均14.2个月随访。切口局部无搔痒感或疼痛。随访发现实验组术后平均20.8周获得骨性愈合,优于对照组的25.8周。通过Lane-Sandhu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X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提示:运用可注射rh BMP-2/CPC人工骨患者在术后1年的Neer关节功能评分表结果优于单纯运用CPC人工骨患者(P<0.05)。结论可注射rh BMP-2/CPC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充填效果确实等优点,能有效避免复位后骨量的再丢失,可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是充填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的较佳方法之一。
- 李侠陆晴友潘玉涛刘养洲陈涤韩宁韩庆辉李增春袁文
- 关键词:磷酸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移植替代物肱骨近端骨折
- 腰椎间盘终板退变与髓核内炎症因子及下腰痛的相关性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终板退变(MC)与髓核内炎症因子浓度及下腰痛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在瑞金医院骨科因为退变性疾病而手术摘取的20个病人的22个髓核组织作为样本。在实验室中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
- 潘玉涛
- 关键词:髓核炎症因子下腰痛病因学磁共振影像
- 文献传递
- 褪黑素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及其激酶的表达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浓度褪黑素抑制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增殖的潜在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MG-63细胞中,外源性加入4 mmol/L浓度褪黑素,分别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PCR方法检测高浓度褪黑素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及其依赖性激酶(CDK)蛋白和m RNA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PCR检测结果显示,4 mmol/L浓度的褪黑素以时间依赖性方式显著地下调了与细胞周期G_1期进展有关的cyclin D1和CDK4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与细胞周期G_2/M期进展有关的cyclin B1和CDK1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但与G_1/S期转变和S期进展有关的cyclin E、CDK2和cyclin A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没有变化。结论褪黑素以时间依赖性方式,通过诱导细胞周期停滞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这种抑制效应与cyclin D1和CDK4及cyclin B1和CDK1的表达下调有关。
- 刘立峰潘玉涛陈涤李侠刘养洲普星宇李增春
- 关键词:褪黑素骨肉瘤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 伴终板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选择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分析并判断伴腰椎退行性终板Modic变化并以腰腿痛为主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或减压伴椎间融合术治疗的30例伴有腰椎退行性终板Modic变化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5岁(26~53岁),平均随访1年9个月(4—3年4个月)。结果单纯髓核摘除术组共15例,术前和最后随访时的JOA、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VAS的平均值分别为13.2(5—17)、6.8(4~10)、4.8(1~8)和19.8(14—24)、4.8(2—10)、1.2(0~6);手术前后JOA评分的平均改善率为41.9%;手术前后下肢根性痛的VAS平均差值为3.7;术后有5例患者的下腰痛加剧。ModicⅠ、Ⅱ和I/U混和型分别占5、9、1例。减压伴椎间融合术组共15例,术前和最后随访时的JOA、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VAS的平均值分别为12.9(5~17)、7.0(4~10)、4.9(1~8)和22.6(19~28)、2.8(2~8)、1.3(0~6);手术前后JOA评分的平均改善率为63.4%;手术前后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VAS平均差值分别为4.3和3.6。ModicⅠ、Ⅱ和Ⅰ/Ⅱ混和型分别占6、8、1例。减压伴椎问融合术组在术后的下腰痛VAS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JOA评分及其改善率上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组。结论对于伴有腰椎退行性终板Modic变化且以下肢根性痛和下腰痛为共同主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果术前下腰痛的程度大于下肢根性痛,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或减压伴椎间融合术尽管均能显著地改善下肢根性痛,但前者在改善下腰痛及功能评分上不及后者,因此采用腰椎减压伴融合术是较佳的选择。
- 杨耀琦曹鹏潘玉涛梁裕龚耀成郑涛张兴凯吴文坚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椎间盘切除术腰椎
- 负压密闭引流联用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皮肤缺损Ⅰ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分析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联用外固定支架Ⅰ期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1年收治的16例四肢开放性骨折(...
- 李侠李增春陆晴友孙贵新李国风韩庆辉潘玉涛李光
- 关键词:四肢开放性骨折皮肤缺损外固定支架
- 文献传递
- EPFN与PFNA 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膨胀髓内钉(EPFN)与亚洲型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回顾分析获得随访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内固定情况分为EPFN组(26例)和PFNAⅡ组(30例),术后随访(18.6±?)个月,并对两组术中操作不当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股骨头切割或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明显髋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下地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较EPFN组术中操作不当及术后大腿疼痛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FNA及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满意,PFNAⅡ更符合国人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手术更加方便、快捷,术中操作不当及术后大腿疼痛发生率低。
- 李光陆晴友潘玉涛刘林韩庆辉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4年
- 背景:严重肢体骨折常合并有腹部创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正确地应用DCO理论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目的:探讨DCO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情况:单纯四肢骨折20例,骨盆骨折6例,骨盆合并四肢骨折4例,脊柱骨折4例,脊柱合并四肢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17例。腹部损伤情况:脾破裂20例,肝破裂8例,肝脾破裂5例,肠破裂3例,肝破裂+肠破裂1例,肝破裂+肾破裂1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平均39.3分。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DCO理论救治后死亡2例,36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时间为6~62 d,平均12.5 d。其中1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除2例死亡、4例失随访外,其余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5个月,平均15.4个月。其中28例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为12~25周,平均21.2周;3例骨折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外固定后愈合,总愈合时间为10~12个月;1例骨折术后10个月发现骨不连,经二期手术并植骨后愈合。所有随访者均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DCO理论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损伤控制手术和ICU复苏是实施DCO的关键,可提高严重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李侠潘玉涛陈涤刘养洲陆晴友韩宁刘立峰韩庆辉李增春
- 关键词:损伤控制骨科多发伤腹部创伤骨折
-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褪黑素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更好地应用褪黑素辅助治疗骨科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在体外培养的MG-63细胞中,外源性加入1 nmol/L^10 mmol/L浓度褪黑素,用CCK-8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褪黑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CCK-8分析发现4~10mmol/L浓度的褪黑素可以以一种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显著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而1 nmol/L^2 mmol/L浓度的褪黑素对MG-63细胞的增殖没有显著影响。无论将MG-63细胞周期同步还是非同步,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显示,4~10 mmol/L浓度褪黑素可以显著增加细胞周期G0/G1期的比例,同时减少S和G2/M期的比例;而1 nmol/L^2 mmol/L浓度褪黑素对MG-63细胞周期的分布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褪黑素可以以一种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效应与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和G0/G1期停滞有关。
- 刘立峰李侠潘玉涛陈涤刘养洲普星宇王喆李增春
- 关键词:褪黑素骨肉瘤增殖细胞周期
- 下胫腓联合损伤不同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比较下胫腓联合损伤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新鲜冷冻人小腿标本8具,因部分标本可重复使用.分为5组,下胫腓韧带完整组(8X)、下胫腓韧带切除组(8X)、下胫腓单骨道Suture-Button固定组(4X)、下胫腓双骨道Suture—Button固定组(4X)、下胫腓3.5mm常规皮质骨螺钉组(4X),循环加载750N负荷后,使用光学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和应力测试比较踝关节背屈10°、中立位、跖屈10°、跖屈20°下的胫腓骨相对位移,胫距关节最大接触面积和峰值压力以确定各自稳定性。结果单枚常规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时胫腓骨相对位移较正常下胫腓的相对位移小,胫距关节最大接触面积大,关节内峰值压力小;单骨道SUture—button固定下胫腓相对移位大,胫距关节最大接触面积小,关节内峰值压力大;双骨道Suture-Button固定后胫腓骨相对移位、胫距关节最大接触面积、峰值压力与正常下胫腓接近。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时应用双骨道Suture-Button固定更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特征,临床应用可望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陆晴友汪宗保刘林潘玉涛刘立峰郝迎新
-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皮质骨螺钉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