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爱军
- 作品数:39 被引量:49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尖端赛多胞菌感染-两例报道
- 潘爱军周树生张琳琳鲁怀伟刘宝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ICU中的应用18例分析
- 2003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对ICU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18例26次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同时行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结果:行CBP治疗后血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意义;血小板计数较CBP前有所升高(P<0.05);APACHEⅡ、MODS评分及血肌酐较治疗前有下降(分别P<0.01、<0.05、<0.01)。结论:CBP治疗是危重症的有效支持治疗之一;尤其对包括肾功能不全在内的MODS患者,更显示其良好疗效。
- 潘爱军刘宝王锦权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探讨其在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9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和65例脓毒症患者,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48 h内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以同期2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样本为对照。结果 SIRS和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3-CD56+NK细胞比例及计数均正常,与健康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细胞比例:0.102±0.019、0.102±0.108比0.106±0.018,F=0.018,P=0.982;细胞计数(&#215;106/L):182.46±65.98、172.97±63.51比179.25±60.44,F=0.349,P=0.706〕。NK细胞脱颗粒作用试验显示,健康对照组、SIRS组和脓毒症组CD107表达及γ-干扰素(IFN-γ)分泌无明显差异〔CD107:0.135±0.050、0.140±0.058、0.128±0.070,F=0.583,P=0.560;IFN-γ(kU/L):14.36±4.74、12.49±4.21、13.45±5.04, F=1.616,P=0.202〕。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ADCC)试验显示,健康对照组、SIRS组和脓毒症组CD107表达无差异(0.574±0.166、0.643±0.165、0.581±0.157,F=0.808,P=0.448);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IRS组NK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显著增加(kU/L:40.5±13.2比28.4±9.6,P=0.001),而脓毒症组NK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显著降低(kU/L:19.8±6.7比28.4±9.6,P<0.01)。与SIRS组比较,脓毒症组只有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CD158e(KIR 3DL1)表达明显升高(0.203±0.057比0.079±0.021,t=15.762,P<0.001);而两组间其他表型均无明显差异。与SIRS组比较,脓毒症组基础血清IFN-γ分泌水平显著降低(kU/L:0.280±0.040比0.310±0.038,t=3.390,P=0.009),IL-12的产生也明显减少(ng/L:0.15±0.03比0.30±0.08, t=32.832,P<0.001)。结论 NK细胞表型和功能检测结果�
- 潘爱军邓艳如杨田军张蕾邵敏周树生王春艳刘宝
-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脓毒症系统性炎症反应免疫干预
- 阿托品试验对术中使用心脏起搏治疗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 2001年
- 研究阿托品试验对预测手术过程中需行心脏起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窦性心动过缓并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行阿托品试验,并在麻醉前后和关腹前测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观察术中最慢心率及使用心脏起搏治疗情况。结果:阿托品试验最快心率(HR_(max))≤80bpm组术中应用心脏起搏者较HR_(max)>80bpm组明显增多,术中最慢心率(HR_(min))明显减低(均P<0.01);术前SNRT≥2000ms组术中应用心脏起搏者较SNRT<1500ms组增多(P<0.05);连硬外组术中应用心脏起搏者较全麻组多(P<0.01)。阿托品试验HR_(max)与关腹前SNRT呈负相关(P<0.05);术中HR_(min)与麻醉前后及关腹前SNRT呈负相关(分别P<0.01,P<0.01,P<0.05)。结论:阿托品试验HR_(max)≤80bpm,必须做术中心脏起搏治疗准备,麻醉方式首选全麻。对80bpm
- 王锦权陈昆洲高玉华陶晓根潘爱军
- 关键词:阿托品试验心脏起搏麻醉
- 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肺组织的IL-17A表达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浆和肺组织匀浆中的IL-17A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百草枯中毒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给予20 mg/kg百草枯或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性灌胃染毒,并在给药后7 d和14 d处死大鼠,观察其肺的病理变化。肺组织匀浆和血浆中IL-17A的含量。结果百草枯中毒后大鼠肺部病理切片表现为肺泡炎,肺纤维化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改变。血浆和组织匀浆中IL-17A在中毒后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中,IL-17A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邵敏刘宝王锦权陶晓根潘爱军周树生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
- 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在ICU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在(CVVH)救治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使用过程中对血生化的影响。方法 15例患者共进行了22例次的CVVH,其中重症胰腺炎5例,在使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前、中、后,对患者的血生化进行监测,并就其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等疾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行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后,血磷降低(P<0.05);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CVVH治疗时也明显降低;二氧化碳升高(P<0.05),阴离子间隙降低(P<0.05)。经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可以为疾病的救治赢得时间,但疾病的转归取决于疾病的本身。15例患者中有4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重症胰腺炎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是危重症抢救工作中的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治疗手段,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及任何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疾病可采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
- 王锦权高玉华刘宝周彩平范恒梅潘爱军陶晓根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 加贝酯对D-氨基半乳糖加脂多糖引起的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研究加贝酯对D-氨基半乳糖(GaIN)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建立GaIN+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基础上,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匀浆MDA、GSH-PX、SOD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HE染色法对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加贝酯(25 mg·kg^(-1)、50 mg·kg^(-1)、100 mg·kg^(-1))腹腔注射给药可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同时能减少肝匀浆MDA含量,但对肝匀浆GSH-px、SOD活性无明显影响;病理检查也发现其可明显减轻肝组织坏死范围及程度,减少炎细胞浸润。加贝酯可明显抑制肝衰竭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产生。结论加贝酯对GaIN+LPS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 刘宝王华邵敏潘爱军张琳琳周树生张蕾金魁
- 关键词:加贝酯急性肝功能衰竭
-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救治1例重症暴发性心肌炎被引量:8
- 2019年
-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救治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疗效。患者,男性,53岁,因“突发意识障碍6h”入院,急诊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下的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及右冠未见明显狭窄,远端血流TIMI3级,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23%,下腔静脉吸气末宽度为2.92cm。急诊床边安装V-AECMO辅助治疗,第5天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6%,平均动脉压75mmHg,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8%,固逐步减低ECMO流量至1.0L/min,撤离ECMO并拔除股动脉、股静脉导管。第6天拔除气管插管,第12天转回心内科,第34天出院,2个月、4个月电话随访,超声心动图示射血分数分别为58%、62%。重症暴发性心肌炎发病率,但死亡率高,ECMO作为一项新的心肺支持技术,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协助度过急性期,提高抢救成功率。其应用于FM所致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疗效确切,临床上应该加以推广。
- 朱春艳陈婷潘爱军杨田军梅清
-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救治重症暴发性心肌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自由基和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急性肝衰竭(ALF)时细胞因子(CK)和自由基(FR)的动态变化。方法64只SD大鼠接受D-氨基半乳糖(Galn)腹腔注射加脂多糖(LPS)静脉注射,以建立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LPS注射后0h,0.5h,1h,2h,4h,8h,16h,和24h,各处死8只大鼠,取肝组织和血清。以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匀浆中活性氧(A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肝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血清ALT、AST活性在静注LPS后4h开始升高,16h达高峰;肝匀浆AO含量自0.5h开始即有上升,2h达峰值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肝匀浆MDA含量自LPS攻击后持续升高,SOD活性呈反相趋势。LPS攻击后,血浆和肝匀浆中的TNF-α水平在短时间内剧烈升高,2h达高峰,血清IL-11h达高峰,肝匀浆IL-1峰值在4h。结论CK和FR在ALF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早期就达到峰值。
- 刘宝王华邵敏潘爱军周树生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自由基细胞因子
- 呼吸末正压对ARDS患者腹内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明确逐渐增高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伴有及不伴有腹腔高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腹腔压力的影响.方法 对18例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重症病房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分别在5、10、15、20 cmH2O呼吸末正压水平通过PICCO测定患者胸腔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以及每博变异率(SVV),同时测定腹内压的变化.结果 (1)高腹内压组EVLWI水平基本随PEEP增加而减少,但15 cmH2O与20 cmH2O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3,P=0.572).正常腹内压组患者EVLWI不随PEEP增加而变化.(2)两组患者SVV水平均随PEEP增加而增高,但腹内压正常组SVV在PEEP超过10 cmH2O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EP 5 vs.PEEP 10,t=0.326,P=0.752.PEEP 10 vs.PEEP 15,t=-20.032,P<0.01).(3)两组患者ITBVI在不同呼气末正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PEEP能显著增加两组患者的腹内压,对腹内压已经升高的患者影响程度更加明显.结论 PEEP能显著增加ARDS患者的腹内压,对既往已经存在腹内高压的患者,这种效果更加显著;不同PEEP水平能显著降低腹腔高压患者的EVLWI,但对腹内压正常患者影响不显著.
- 杨田军潘爱军陶晓根刘宝
- 关键词:呼气末正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腹内压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