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冉

作品数:1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3篇细胞
  • 2篇动脉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硬化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重症
  • 2篇重症肌无力
  • 2篇重症肌无力患...
  • 2篇无力
  • 2篇肌无力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出血
  • 2篇磁共振
  • 1篇蛋白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机构

  • 13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14篇杜冉
  • 4篇滕军放
  • 3篇许予明
  • 2篇邓文静
  • 2篇温丽君
  • 2篇牛瑞娜
  • 2篇卢宏
  • 2篇赵莘瑜
  • 2篇荆婧
  • 2篇李文娟
  • 1篇刘洪波
  • 1篇方树友
  • 1篇王海珍
  • 1篇许汴利
  • 1篇刘希
  • 1篇逯瑞
  • 1篇郑红
  • 1篇韩俊
  • 1篇宋波
  • 1篇张锦

传媒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一例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病例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调查和研究报道1例散发型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sporadic Family Fatalisomnia,sFFI)的临床症状,分析人类朊病毒病(Human prion protein,PrP)基因特征。方法随访调查1例疑为FF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家族发病史;采集患者脑脊液及抗凝全血标本后Western.Blot检测14-3-3脑蛋白及常染色体PrP基因突变及测序分析;采集患者家族成员抗凝全血进行PrP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PrP基因检测结果,PrP呈D178N/129M/M突变基因型;且脑蛋白14—3.3阳性,这在以往少有报道,提示今后在临床鉴别、诊断人类克-雅病(CJD)与FFI患者时,应注重甄别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结果;14名直系及旁系家族成员PrP基因均未出现突变,且家族内无其他人患类似疾病。结论该患者为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单发性病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PrP基因突变检测对甄别单发、家族聚集性的致死性失眠症及人类CJD作用重大。该FFI病例为我国首次报道,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和科研意义。
夏胜利许予明徐强谢志强申晓靖周伟杜冉张锦韩俊许汴利董小平
关键词:朊病毒病染色体朊病毒
重症肌无力患者抑郁障碍与皮质醇昼夜节律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伴抑郁障碍患者皮质醇(COR)昼夜节律变化,探讨MG患者抑郁障碍与COR昼夜节律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根据HAMD-24抑郁量表评分将43例MG患者分为伴抑郁组、不伴抑郁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8:00、16:00、24:00外周血COR水平,并将所得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38)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Osserman分型与正常对照组的日平均COR水平及HAMD-24评分结果。结果(1)MG伴抑郁组、不伴抑郁组及正常对照组COR水平均随时间点的不同而不同(F=2.824,P=0.036);其中,MG伴抑郁组各个时间点CO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9<0.005);(2)MG不同Osserman分型组HAMD-24项评分不同(χ2=62.268,P=0.000),日平均CO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3.332,P=0.343)。结论 MG伴抑郁障碍患者CO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G伴抑郁障碍组还表现出COR昼夜节律的紊乱。
逯瑞卢宏杜冉牛瑞娜郭晓红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抑郁障碍皮质醇节律
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基因Kozak序列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联性
2009年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28例)和健康对照组(235例)进行Kozak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CC基因型频率为8.8%,C等位基因频率为29.2%,均高于对照组的4.3%和23.2%(χ2=3.896,P=0.048;χ2=4.281,P=0.039)。结论:GPⅠbα基因Kozak序列多态性可能与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相关。
石磊许予明王五洲宋波王海珍杜冉张华郑红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KOZAK序列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例)与生存组(88例)临床指标的差异。根据上述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建立3个回归模型[分别纳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PLR及NLR+PLR],分析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通过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PLR对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NLR及PLR与STBI患者预后有关(P<0.05)。NLR(OR=0.963,95%CI为0.929~0.999,P=0.044)及PLR(OR=0.995,95%CI为0.991~0.998,P=0.005)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LR降低可增加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RR=0.999,95%CI为0.999~1.000,P=0.002)。结论:PLR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杜冉李文娟冯方温丽君李建辉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CD36表达水平及与Toll样受体4信号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外周血中CD36水平,并探讨其与人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信号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治疗的颈AS患者40例为AS组,以同期来该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D36水平和TLR4信号激活的相关因子。采用匹伐他汀抑制AS组患者单核细胞中的CD36水平后,检测AS组患者单核细胞中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组患者外周血中CD36的m RNA及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03和27.112,P=0.000)。AS组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50.2±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3.5±2.8)pg/ml];AS组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6(IL-6)为(54.1±2.4)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2.8±2.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42,P=0.000);AS组患者外周血中核转录因子(NF-κB)m 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11,P=0.000)。CD36 m RNA水平与患者血清TNF-α、IL-6及NF-κB m RNA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41、0.579和0.659,P<0.05)。采用匹伐他汀抑制AS组患者体内CD36表达后,AS组患者外周血中TNF-α和IL-6蛋白及NF-κB m RN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77、10.022和15.360,P=0.000)。结论 AS患者外周血中CD36高表达,并与TLR4信号相关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提示CD36可能通过影响TLR4信号参与AS的发生、发展。
杜冉张会丽赵莘瑜牛瑞娜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CD36TOLL样受体4
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方法综合分析11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变部位、重要辅助检查。结果MS好发于青壮年,以急性和亚急性起病为主;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40例36.3%)最常见;肢体无力、麻木、视力障碍是MS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脑脊液(CSF)细胞生化少部分可有异常;视听诱发电位(VEP,BAEP)有助于发现亚临床病变;核磁共振(MRI)的阳性检出率高;临床定位以脊髓和视神经受累最多见。结论M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表现多时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易累计脊髓和视神经,根据临床特点,综合神经电生理,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能大大提高临床确诊率。
王莉梅许予明马兴荣杜冉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效果及对IFN-γIL-4和TGF-β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5—2023-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MG患者96例为对象,信封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2组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比较2组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量表(MG-ADL)、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体系(QMGS评分)、生化指标水平及安全性。结果干预后MG-ADL评分观察组(2.95±0.79)低于对照组(4.59±1.12,P<0.05),QMGS评分观察组(8.51±1.69)低于对照组(12.69±2.24,P<0.05),2组干预后日常生活及肌力均得到提高,疲劳耐受性增强,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2组干预后生化指标得到改善,干预后观察组IFN-γ水平(43.96±3.18)低于对照组(52.58±3.63,P<0.05),观察组IL-4水平(36.89±6.39)高于对照组(31.11±6.42,P<0.05),观察组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41.43±3.9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0.42%)较对照组(6.2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MG患者效果显著,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MG-ADL及QMGS评分,改善生化指标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荆婧杜冉邓文静滕军放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他克莫司激素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Β
MRI诊断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价值观察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性痴呆(VD)与阿尔茨海默病(AD)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59例VD、42例AD患者临床资料,两组均接受MRI检查,比较两组MRI海马高度、颞角宽度、外侧裂宽度,脑白质疏松(LA)严重度,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体积以及各脑叶脑血流参数。结果VD组MRI以脑内梗死灶为主要特征,AD组以海马萎缩为主要特征;VD组海马高度显著高于AD组(P<0.05),颞角宽度、外侧裂宽度均显著低于AD组(P<0.05),LA严重程度大于AD组(P<0.05),额叶、颞叶体积占比显著低于AD组(P<0.05),额叶、颞叶脑血流参数均显著低于AD组(P<0.05)。结论VD与AD患者MRI图像存在较大差异,MRI对VD与AD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王天舒杜冉滕军放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成像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回顾与思考
2008年
回顾总结了32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发病前临床基础状态情况、临床表现、科室分布、检查头颅MRI时机与阳性率以及预后。发现发病前临床基础状态以低钠血症(90%)、呕吐腹泻(72%)、应用利尿剂(69%)、饮酒(31%)等居多;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锥体束损伤为主;发病时患者所在科室以心血管科(43%)、肾病科(19%)为多;头颅MRI检查时间以4~10d阳性率最高(79.3%);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一般要遗留后遗症,若合并脑桥外髓鞘溶解预后较差。提示对于呕吐腹泻、应用利尿剂、饮酒并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患者切勿补盐浓度过高、速度过快。
刘洪波张慧杜冉滕军放方树友
关键词:髓鞘溶解中心性脑桥低钠血症利尿循证医学
脑脊液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01—2024-0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55例为感染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56例为非感染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脑脊液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0、IL-17A、IL-22、TNF-α、IFN-γ水平的差异。结果患者高龄,脑脊液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0、IL-17A、IL-22、TNF-α、IFN-γ水平增高,均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脑脊液IL-6(OR=1.003,95%CI 1.001~1.005)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脑脊液IL-6的AUC=0.912(95%CI:0.859~0.965,P<0.001),敏感度为96.4%。结论脑脊液细胞因子IL-6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的参考指标。
荆婧杜冉邓文静滕军放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