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呼伦

作品数:181 被引量:493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5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6篇细胞
  • 52篇免疫
  • 37篇缺血
  • 32篇干细胞
  • 30篇实验性自身免...
  • 29篇脑缺血
  • 17篇实验性自身免...
  • 17篇自身免疫性脑...
  • 17篇脑脊髓
  • 17篇脑脊髓炎
  • 17篇脊髓炎
  • 17篇间充质干细胞
  • 17篇充质干细胞
  • 16篇免疫性
  • 16篇病毒
  • 15篇细胞因子
  • 14篇凋亡
  • 14篇骨髓间充质
  • 13篇心肌
  • 13篇骨髓间充质干...

机构

  • 171篇哈尔滨医科大...
  • 31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哈尔滨第二四...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市第一...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黑龙江省医院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双鸭山煤炭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81篇李呼伦
  • 53篇王广友
  • 44篇孙博
  • 39篇金连弘
  • 37篇王菁华
  • 30篇穆莉莉
  • 28篇孔庆飞
  • 26篇钟照华
  • 25篇王丹丹
  • 23篇李国忠
  • 21篇刘希君
  • 20篇刘玉梅
  • 15篇谷鸿喜
  • 14篇张瑶
  • 13篇孙博
  • 13篇闫彬彬
  • 10篇田野
  • 9篇彭海生
  • 9篇曹京燕
  • 7篇马珊珊

传媒

  • 23篇国际免疫学杂...
  • 20篇哈尔滨医科大...
  • 15篇中国免疫学杂...
  • 12篇中国生物制品...
  • 8篇细胞与分子免...
  • 7篇现代生物医学...
  • 6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中国地方病学...
  • 5篇微生物学杂志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生物技术
  • 3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黑龙江省免疫...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15篇2007
  • 16篇2006
  • 9篇2005
  • 23篇2004
1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病毒性脑膜炎基因诊断的研究
1996年
肠道病毒(EVS)感染是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常见的病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CSF)检查无特异性,故临床难与其它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相鉴别。本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临床诊断的24例病毒性脑膜炎及20例其它神经疾病(OND)对照组患者的CSF中EVs-RNA。所用的引物选自EVs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5'-非编码区(5'-NCR),这些引物已被证明能够检测出EVs广泛的型别。结果在24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CSF中检出EVs-RNA阳性者7例,而对照组全部阴性。提示经RT-PCR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对EVs脑膜炎采取早期特异的抗病毒治疗。
王维治旋福东孔秀香李呼伦钟照华钟照华
关键词:肠道病毒病毒性脑膜炎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诊断
FG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MSCs的影响。方法基因克隆构建pcDNA3.1/V5-His-FGF2真核表达载体,利用FuGENETM6转染大鼠MSCs,RT-PCR、免疫荧光检测其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其对MSC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构建了含FGF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RT-PCR证实外源FGF2基因可转染到MSCs;免疫荧光检测转染24 h即可在MSCs中表达;MTT法检测转染48、72 h后细胞吸光度值(0.3871±0.0433、0.4349±0.0319)明显高于空载体组(0.3457±0.0162、0.3881±0.0434)(t1=2.833、t2=2.313,P<0.05)和未转染组(0.3378±0.0215、0.3641±0.0365)(t1=3.227、t2=3.650,P<0.05),而空载体对细胞增殖无影响(P> 0.05)。结论构建了FGF2真核表达质粒,并在MSCs中成功表达,为FGF2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威于波李厚伟陈香梅安毅李呼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转染
Th17及IL-17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发病过程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Th17及其相关因子IL-17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发病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建立EAMG大鼠模型及CFA对照组,分别于两发病时相(早期发病高峰和晚期发病高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以及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4+IL-17+淋巴细胞含量;3H增殖试验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B-ELISPOT法检测B细胞的抗体分泌情况。结果与CFA组相比,EAMG组大鼠血清、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17的表达以及CD4+IL-17+淋巴细胞含量在早期发病时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晚期发病时相则均明显增多。与非刺激组相比,IL-17的刺激对CFA和EAMG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B细胞抗体分泌水平,在早期发病时相均无明显影响;而在晚期发病时相,EAMG组均明显升高。结论Th17及其相关因子IL-17参与大鼠EAMG的晚期发病时相,并促进疾病的发展。
孔庆飞穆莉莉孙博李娜王广友翟东旭白莎莎张淑娟李呼伦
关键词:TH17IL-17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发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系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系分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BMSCs与C6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C6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6细胞的细胞周期;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 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生化法检测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活性。结果 BMSCs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与BMSCs进行双层培养72h的C6细胞出现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双层培养组的C6细胞GFAP表达明显增强,同时vimentin表达减弱,并且这两种分化标志物在细胞内的分布及排列发生了改变;双层培养组C6细胞内GS活性升高。结论 BMSCs能诱导C6细胞向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可能与BMSCs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有关。
王小冬穆莉莉戢玉环孙博王广友韩志娟刘婷婷李呼伦王菁华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分化
电针治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体内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体内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免疫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用完全弗氏佐剂免疫组(CFA组);用MBPB68-86B多肽与完全弗氏佐剂免疫组(EAE组);用MBPB㈣。。多肽免疫后的大鼠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组和用MBPB68-86B多肽免疫后的大鼠电针刺激非穴位组。分别于免疫后第7天、14天和21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浆中IFN-γ IL-4、IL-17、IL-6和TGF—β细胞因子水平。结果EA组与EAE组大鼠血浆中IL-4水平有所升高(第14天P=0.027,第21天P=0.36);IFN-γ表达量在第14天EA组明显低于EAE组(P=0.00021);IL-6在三个时间点EA组均明显低于EAE组(P=0.0078,P:0.00047,P=0.00093);IL-17免疫21天,EA组明显低于EAE组(P=0.0012);TGF—B在第7天和第14天EA组明显高于EAE组(P=0.020,P=0.041)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对EAE大鼠的治疗作用,通过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抑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而发挥作用。
刘玉梅白莎莎刘希君孔庆飞王丹丹王广友李呼伦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电针足三里细胞因子
脑神经肽对人胚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及对小鼠急性缺血脑组织的影响
1998年
目的和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的人胚背根神经节和大脑皮层神经元,研究了神经肽对神经组织和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还通过小鼠的急性脑缺血模型研究神经肽对急性脑缺血的作用。结果发现神经肽可使背根神经节突起的长度和密度增加,皮层神经元存活数增加,神经元分化率增高,胞体增大,突起延长,细胞生长加快。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神经肽可增强细胞内的合成代谢和细胞间连接。脑神经肽可使小鼠脑组织水肿较轻神经元无明显空泡,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轻微,脑组织LDH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肽对神经组织具有营养作用,并对急性脑缺血也具有保护作用。
钟照华李呼伦谷鸿喜王维治赵文然张伟峰李尧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脑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致脑脊髓炎性MBP68-86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致脑脊髓炎性MBP68-86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抑制和激活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提取、培养Lewis大鼠股骨、胫骨内的MSCs;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仅免疫完全弗氏佐剂(CFA);EAE大鼠免疫10—11d后,MBP68-86特异性T淋巴细胞被取出进行体外T淋巴细胞增值试验。从Lewis大鼠中得到的间质干细胞分别按下列要求预培养:在24孔板中与T细胞比值:1:1(1×10^6骨髓基质细胞/T细胞1×10^6)1:5、1:10、1:50或1:100;ELISA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结果同种同基因的MSCs以MSCs与效应T细胞比例为1:1、1:5、1:10时共培养能够显著抑制MBP68-86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与没有加入MSCs的单独MBP68-86特异性T淋巴细胞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Cs在高密度(MSCs/T细胞数比≥1:10)的情况下,对MBP68-86一特异性T细胞表现为抑制作用;在较低的密度(≤1:50)时,表现为刺激的作用。
杨琳丽王广友詹晓霞刘宇王心悦孙博李呼伦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免疫调节
谷氨酸对抗吗啡对丘脑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脑室注射谷氨酸 (Glu)对吗啡引起的大鼠两侧丘脑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方法  以电脉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 ,同时用两根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两侧丘脑束旁核神经元的放电。 结果 (1)腹腔注射吗啡 (10mg /kg)可抑制痛兴奋神经元 (PEN)和加强痛抑制神经元 (PIN)的电活动 ;(2 )脑室注射Glu(1.5 μg /10 μl)能对抗吗啡引起PEN放电的抑制作用和PIN电活动的加强作用 ;(3)Glu可同时对抗吗啡所引起束旁核中PEN和PIN的电变化。 结论 Glu对吗啡引起的镇痛效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提示Glu在中枢伤害性信息整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闫彬彬徐满英肖辉关艳中李呼伦
关键词:谷氨酸吗啡丘脑束旁核神经元放电痛反应神经元
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肝纤维化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肝纤维化细胞(CFSCs)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BMSCs、CFSCs和大鼠肝细胞系BRL,并双层共培养CFSCs与BMSCs。用ELISA方法检测BMSCs培养上清中NGF、HGF和TGF-β1的浓度;RT-PCR检测与BMSCs共培养的CFSCs及BRL的p75表达;TUNEL法检测B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封闭后对CFSCs凋亡的影响。结果BMSCs可分泌NGF、HGF、TGF-β1等细胞因子,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分泌量逐渐增多;BRL不表达p75,CFSCs表达p75,且与BMSCs共培养后,其表达量增高;分别用p75的阻断剂TAT-Pep5、HGF的中和抗体和JNK的阻滞剂sp600125作用后,BMSCs诱导CFSCs凋亡的比例均明显降低;封闭TGF-β1后,BMSCs诱导CFSCs凋亡的比例增高。结论BMSCs能够通过分泌NGF和HGF促进CFSCs的凋亡,这种凋亡诱导作用依赖于JNK的活性,并且在封闭TGF-β1后增强。
史立军王菁华徐克达曹振远孙博王广友王丹丹孔庆飞李呼伦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因子凋亡
动脉粥样硬化中的T细胞和B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在动脉壁上形成的纤维脂肪病变,由它引起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造成全世界范围内死亡的第一大病因。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是脂蛋白在内皮下的累积导致血管壁中持续发生的炎症反应,因此多种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都参与了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可以通过触发T细胞和B细胞局部的应答导致血管炎症。大量临床和实验数据表明T细胞和B细胞都参与了AS的形成,并且不同的细胞亚群可能具有完全相反的作用。文章就AS中T细胞和B细胞调节机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A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郝欣然房绍红李呼伦穆莉莉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T细胞B细胞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