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东
- 作品数:15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 自由、尊严与主体权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伦理向度
- 2019年
- 欧洲的近代化历程首先开始于语言的世俗化运动,“言说自由”构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特殊事件。“俗语运动”让语言从中世纪的神学话语“下降”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曾被“排除”在语言之外的个体在新语言赋予的交谈功能的帮助下正式走入道德世界。“新口语”在引导人们直接交谈的同时还将身体从封闭性中带出,身体重获自由权。除语言使用外,新的语言生产在艺术与外部世界中的广泛实施充分诠释着人高于万物的特殊尊严,自由和尊严的主体权利由此获得了有效认证。
- 徐艳东
- 关键词:语言身体尊严
- 关于身体权的中西考察被引量:5
- 2016年
- 身体境况在西方经历了"危险"、"消失"与"高扬"三个宏观历史截面,这与东方身体权利图景的递变依次对应,并与东方"境界论"和西方"权利论"的人文话语息息相关。本文以考察身体与身体权利的线性或断裂关系为进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历史沿革作出对比性说明。
- 徐艳东
- 关键词:身体身体权
- 存在“之间”与“介入”伦理——以意大利文艺复兴为思考范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文艺复兴时期的"介入伦理"突出强调由力量与能力导致的主体性向他者施加影响的品质。"存在者之间"的本体论对"介入"能力的强调告别了之前中世纪流行的对道德品质的固定看法,转而重视主体自身在具体改变他者与世界走向方面的动态功能。以费奇诺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爱的伦理学"提倡最大幅度地向外"介入",同时注重保留与维护他者主体性生成的必要自由空间。文艺复兴主体反对在任何时候将他者完全作为"亟待被施救的"非主体对象看待,而是要在尊重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完成相对平等的向外介入。
- 徐艳东
- 关键词:文艺复兴介入至善
- “假”的真实性——一种关于“网络虚拟生活”的道德哲学辩护
- 2023年
- 在景观资本主义及各种装置机制的多重作用之下,如今全球范围内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已然遭遇到了质疑。与此相对,那些流行的对于虚拟世界是“假的世界”从而赶紧离开并返回到唯一真实的现实世界的说法开始遭受挑战。在虚拟与现实互相缠绕的现实幕景之下,我们需要重新考量二者各自的“真”与“假”,在此基础上,一种关于“假”的现实合理性的观念理应获得其哲学基础。
- 徐艳东
- 关键词:道德隐私
- “不完善”的“至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种“至善观”
- 2019年
- 文艺复兴时期,本体论以及道德领域同时将'不完善'作为'完善性'的重要标志,并且以virtú(道德力)概念取代了原初德性论的抽象评价,开始重视力量与能力变量在个体实际道德评价中的重要参考价值。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坏世界',这个世界在多元道德评价结构的影响下,引发了个体间的无尽暴力与社会的混乱,却也同时无限尊重个体的实际自由与欲望满足。文艺复兴社会在带来欧洲历史前后断裂的同时,也造成了道德世界的绝对裂痕,这一由'创伤'引发的动力机制直接让欧洲社会急速跨入近代文明。
- 徐艳东
- 关键词:文艺复兴
- 生命功利主义:意大利Covid-19重症治疗的伦理原则被引量:2
- 2021年
- 意大利麻醉、镇痛、复苏和重症医学学会(SIAARTI)在新冠疫情期间发布了一份临床伦理建议,用以规范和指导意大利的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在新冠疫情困境中对Covid-19患者的重症治疗。该文件旨在“使最多的患者受益”,要求在紧急事态中诉诸一种生命功利主义。它以“最大治疗成功机会”和“最长预期寿命”为标准的效用原则作为第一原则,辅之以对相关者“伤害最小化”的补偿原则,两条原则构成了生命功利主义的决策和行动框架。尽管“生命”和“功利主义”常常互不相容,但仔细的慎思发现生命功利主义却是在病毒大流行时期向人类开放的可能选项中“最不坏”的选择。随着极端情形的缓解,生命个体将依然是人类值得珍视和守护的最高价值。
- 田广兰徐艳东
- “骄傲”与“隔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伦理关键词解析被引量:1
- 2013年
- “骄傲”如果单纯作为一种自我认识的表现情绪,在该意义上并不能构成伦理学的讨论对象。但与此同时,“骄傲”的情绪是在与“他者”的关联中产生的,同它的反义词“自卑”有所区别。“骄傲”是一种带有攻击性的能干扰到他人的情绪特质,以此视角分析,“骄傲”又是一个典型的伦理学词汇。本文试图从“人的骄傲”这一维度出发,对文艺复兴时期伦理生活中实存的“人神隔膜”以及“人际隔膜”做出归因性考察。
- 徐艳东
- 关键词:文艺复兴时期伦理学骄傲关键词自我认识
- “遗忘”、情态与伦理——从ChatGPT的“人化”到人的“机器化”被引量:2
- 2023年
- 思考ChatGPT的“人化”程度首先触及的是人类的“遗忘”特质,即数字生命的纯粹记忆特质,它使得其信息只能被删除且难以被自动遗忘,这构成了它们的首要局限性。此外,在情感“之外”及情感“之前”的感受能力构成了数字生命难以彻底人化的第二个基础要素。然而,在思考ChatGPT的基本局限性的同时,以数字生命作为真正的他者,我们同时可以反观自身的当下局限性。在全球景观资本的长期以及全域性的作用下,人不仅丧失了“遗忘”的能力,同时只剩下了僵硬的认知与情感连线,这不仅造成了人的机器化,同时令人丧失了基本的道德直觉的产生条件。
- 徐艳东
- 关键词:遗忘情态伦理
- “奇遇”、“魅像”与政治--阿甘本“主体”哲学思想研究
- 2020年
- 阿甘本哲学中的主体观念是“反讽”的,在严厉反驳传统以及现当代所有主体观念与内涵的同时,通过“奇遇”与“记忆的政治学”,阿甘本将主体放置在“历险”的“生成”谱系学之中。借由对词语、神话与政治的重新考古,阿甘本在一切领域的“缝隙”中为主体的诞生寻找绝无可能的可能性,通过对源自宗教性的“移出”等神圣观念的考察,阿甘本号召利用“亵渎”与“触染”的新的“游戏”方式努力将事物与主体同时“移回”,直至重新唤醒人与事物原初的“自由使用”。
- 徐艳东
- 关键词:阿甘本奇遇记忆亵渎政治
- 文艺复兴与过渡(度)人权时代
- 2014年
- 文艺复兴使得"权"从"神"过渡给集体的"人",并且"权"又从集体同时性地被分予到"个人",从而提供给了现代人权以现实性的基础载体——单个个体,从这两方面看,文艺复兴对现代人权的发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将文艺复兴定性为"过渡人权时代"。但因为传统自然道德的全面解体以及现代人权观念的基质性要素——人工道德的暂时缺失,使得文艺复兴尚且不能进驻到现代"人权"体系的门扉之内,个体面对他者时过度化滥用权力,成为了那个时期最显著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将这段历史定义为"过度人权时代"。
- 徐艳东
- 关键词:人权自然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