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慕兰

作品数:4 被引量:56H指数:2
供职机构:加利福尼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农业
  • 1篇世界经济史
  • 1篇世界历史
  • 1篇农业发展
  • 1篇明清
  • 1篇明清时期
  • 1篇近世
  • 1篇经济史
  • 1篇环境变迁
  • 1篇回应
  • 1篇纺织
  • 1篇纺织业

机构

  • 4篇加利福尼亚大...
  • 2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篇彭慕兰
  • 2篇王剑
  • 1篇史建云
  • 1篇李文玉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学术界
  • 1篇历史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世界经济史中的近世江南:比较与综合观察——回应黄宗智先生被引量:51
2003年
本文对江南农业和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及劳动者收入提出了新的估计 ,并与同时期的英格兰进行了比较 ,充分证明了《大分流》一书提出的观点。本文也加强了《大分流》中关于长江三角洲妇女在手工业生产和家庭经济中的作用的论点 ,表明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起点进行分析并得出同样的答案 ,证明了黄宗智 1 990年著作中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依据了一系列概念错误和统计错误 ;当统计方面的问题得到纠正后 ,黄的证据实际上支持了本文的结论。因而 ,对于近世中国最发达地区的经济能力的水平和趋势 ,本文给出了比以前更大的确定性 ,扩展了对 1 6— 1 8世纪欧亚大陆一些最重要的经济现象的理解 ,如手工业的发展、劳动的密集度、对劳动及消费的新的“现代”观念的发展 ,以及在农业竭力供养水平空前的人口、而很多区域可耕地接近极限时 ,农业强化带来的成就和问题。本文综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论述范围远远超过《大分流》一书 ,包括对现代早期欧洲工作模式及时间利用方面的变化的研究和对德川时期日本的研究 ,这使我们得以把近世江南放在一个符合全球历史的背景中 ,而不是衡量它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根本不同的当代世界的标准。
彭慕兰史建云
关键词:农业纺织业
1500-1949年中国的环境变迁被引量:1
2011年
在处理社会发展与环境管理的关系方面,帝制时期中国的发展,并不像常说的那样,迥异于西方程式化的发展路径,也不像许多人宣称的那样,类似于近来的发展模式。对当今中国而言,长期形成的历史惯性,仍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产生着巨大影响。西方环境史可以粗略地概括为"先致富,再治理",那是中国根本行不通的路。假若再给国家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加压,在有着大量贫困人口的情况下,对中国也好,对世界也好,用这样的方法,任何试图增加和维持都是灾难性的。
彭慕兰王剑张艳萍(译)
关键词:环境变迁明清时期
评李伯重著《江南的农业发展,1620—1850》与《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被引量:2
2005年
彭慕兰
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历史:以“东亚模式”为视角被引量:2
2010年
明清以来,佃户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非常牢固的土地使用权,进而促使其加大了对土地的投入,并广泛地参与地方事务。为了增加收入,以家庭为主的经营性手工业迅速发展,农业与农村手工业相结合成为中国富裕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这个模式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政府也能以此来解决其他生态压力较大地区的社会发展问题。这一模式在18世纪末期是停滞的,并于19世纪以后便开始解体了。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中国沿海地区在新机遇之下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拉大了和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这个发展模式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大部分人提供了高于全球平均标准的生活水平。尽管它已走到了其发展的极限,但对这个模式的评价,应当将其视做通向现代世界道路的一个特别模式,需要依据中国自身的情况来给予恰当的评价。
彭慕兰王剑李文玉
关键词:世界历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