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国产甲磺酸培氟沙星体内抗菌活性试验被引量:2
- 1998年
- 口服和静脉给予国产甲磺酸培氟沙星对大肠杆菌-12、克氏肺炎杆菌-64和绿脓杆菌-14感染小鼠均有保护作用,其中口服给药的PD_(50)分别为1.08,5.87和8.10mg/kg;静脉给药的PD_(50)分别为0.54,3.10和7.02mg/kg。
- 张莉吴文蓉张淑华王浴生
- 关键词:甲磺酸培氟沙星抗菌作用
- 全文增补中
- 双氟沙星的一般药理研究
- 1991年
- 双氟沙星(双氟哌酸,DFL)系喹诺酮类新药其一般药理研究结果如下:1.对神经系统影响;DFL口服(20mg/kg)对小鼠自发活动及翻正反射无影响,剂量增加到100mg/kg时,自发活动略有减少,但翻正反射正常。DFL口服(100mg/
- 张莉李良宏李显志
- 关键词:翻正反射神经系统影响喹诺酮氟沙星肌收缩静脉推注
- 易瑞沙治疗3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 黄媚娟王瑾徐泳张星星侯梅卢铀任莉姚文秀张莉蔡晓虹杜小波余萍谭邦宪李潞
- 利福定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初步观察
- 1989年
- 利福定(Rifandine,RFD)与利福平(Rifampin,RFP)同属于利福霉素类抗生素。RFD具有口服毒性低、吸收良好,抗菌活性强、临床治疗结核所需剂量仅为RFP的1/2~1/3等优点。已知RFP有明确的免疫抑制作用。
- 张莉包定元王浴生
- 关键词:利福定免疫抑制作用口服毒性血清溶血素免疫器官重量
- 物质成瘾的中枢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1年
- 物质成瘾的中枢机制是解决临床预防和治疗药物成瘾的关键 ,至今仍不清楚。既往工作表明 ,学习记忆功能在物质成瘾的中枢机制中居于重要的中心环节。我们在总结既往物质成瘾研究工作基础上联系脑的高级功能 。
- 张莉周华唐玉红刘应兵
- 关键词:物质成瘾
- 吗啡成瘾大鼠脑电图的频谱信号分析
- 2000年
- 在系统观察大鼠吗啡成瘾不同阶段脑电图时我们发现大鼠成瘾后脑电图有特殊改变,表现为波形、频率及幅度的变异。为了考察该变化的含义,我们将经过A/D转换记录与贮存于计算机内的大鼠脑电图信息依频率(H2)分为0-0.5、0.5-4、4-8、8-13、13-40、40-50等6个频段,采用频谱分析方法对大鼠脑电图各频段能量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 周明康罗代升周颖恒杨辉何倩李智张莉刘应兵张益珍徐建国赵妍君蒋维
- 关键词:脑电图吗啡成瘾系统观
- 美国埃文斯顿医院药房的运行管理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为配合国内医疗制度的改革 ,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美国的医院药房情况。方法 :利用在埃文斯顿医院药房工作的机会对该医院药房运行管理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药房管理制度健全 ,药师训练有素 ,药房是体现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场所之一。结论
- 张莉
- 关键词:药房
- 新抗菌药物在婴儿及儿童感染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1999年
-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许多种类抗菌药物投入临床使用后,使多种耐药菌迅速出现。儿科感染中由肺炎球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产生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球菌导致的感染常表现出高水平的耐药性。美国的几个儿科中心曾报道肺炎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发生率平均为8~20%,最高者可达26%,并呈现多重耐药(MDR)。由于临床上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是通过成人的临床试验后才逐渐过渡到儿科应用,故在儿童感染,特别是药物的毒性不能从成人获得预见,另外耐药菌株导致的感染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本文简要介绍儿童的临床药理特点,并对部份新抗菌药物在儿童感染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 王浴生张莉
- 关键词:抗菌药物儿童感染头孢泊肟酯肺炎球菌STREPTOCOCCUS口服头孢菌素
- 海洛因成瘾与学习记忆
- 1999年
- 海洛因成瘾是我国发病最高,危害最大的一种成瘾性疾病,而其中枢机制则是解决临床预防和治疗的关键,至今仍不清楚。既往工作表明,学习记忆功能在海洛因成瘾的中枢机制中居于重要的中心环节。本文在总结既往海洛因成瘾研究工作基础上联系学习记忆功能,试图从系统整合层次分析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不足和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 张莉周华唐玉红刘应兵
- 关键词:海洛因成瘾学习记忆
- 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生成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SABC法 ,对 1 0 6例大肠癌组织及 2 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 p53、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研究。 结果 p53、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p53表达阳性或VE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组织MVD明显高于p53表达阴性 (P <0 .0 1 )或VEGF表达阴性者 (P <0 .0 1 )。p53表达阳性的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 p53表达阴性者 (P <0 .0 1 )。结论 p53、VEGF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反映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和进展情况并作为预后的指标 。
- 陈治黄宗海张忠明王晓莉张莉潘玉先曹长安
- 关键词:P53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