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邦
- 作品数:33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某三甲医院225名重症监护病房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患者临床特点、微生物分布及临床转归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讨论ICU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患者的微生物分离情况与临床转归危险因素,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ICU中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患者225人,分析其无菌体液微生物分布情况;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混杂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该类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ROC曲线评估回归结果。结果:在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共分离297株非重复菌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31株(44.11%),革兰氏阴性菌137株(46.13%),真菌25株(8.42%)。分离率前5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溶血葡萄球菌。血标本是最主要的分离来源(73.06%),其次为腹水(19.2%)。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168例患者纳入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院前心肺复苏、意识障碍和中心静脉插管是该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放置引流管是保护因素。回归结果区分度和校准度良好。结论:在ICU患者中,无菌体液分离的阳性菌和阴性菌比例相当,血液标本是主要的分离来源。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预测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 马焱彬谢青尹冬虹宋艳唐洋蔡婉妮康建邦段金菊
- 关键词:无菌体液菌群分布临床转归LOGISTIC回归
- 氟喹诺酮药物体外诱导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突变和外拍泵研究
- 张瑞琴侯锐钢段金菊王欣春康建邦
- 脓毒症患者病原菌培养分布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1年
- 研究不同病情危重程度的脓毒症患者病原菌培养分布情况。选我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采集血液、尿液、支气管深部分泌物,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观察患者中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率。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病原菌数量随病情加重而增加,医院内脓毒症患者急性就诊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给予有效抗菌药物,以达到及时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病死率目的。
- 邓艳华叶露康建邦李建强
- 关键词:脓毒症病原菌分布病情危重程度
- 铜绿假单胞菌在老年患者中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了解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老年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药敏特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老年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再通过ATB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采用K-B纸片进行药敏测定结果。结果共检出255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干部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标本中的阳性率最高92.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CAZ)、亚胺培南(IPM)、环丙沙星(CIP)耐药率<30%,其余药物都>35%。讨论对老年患者进行病原菌跟踪监测及药敏实验,对控制老年患者的感染及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姚明兰张瑞琴张润梅徐辉康建邦
- 关键词:抗药性细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 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阴沟肠杆菌产Ⅰ型头孢菌素(AmpC)酶是导致其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AmpC酶多数由染色体介导[1],但近年来陆续发现了数十种质粒定位的AmpC酶,由于质粒介导AmpC耐药基因可在同种或不同种属细菌间广泛播散,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困难,
- 张瑞琴陈海金康建邦
- 关键词:耐药性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质粒介导染色体介导
- 内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对比分析
- 2014年
- 目的了解内、外科住院患者感染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内、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和药敏试验报告单。送检标本包括尿、血液、病变部位分泌物、痰、粪便、咽拭子、脑脊液等。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提供的WHONET 5.5软件及SPSS16.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内、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来源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共分离到来源于4 092例内、外科住院患者的非重复病原菌4 268株,其中内科患者2 182例2 257株,外科患者1 910例2 011株。来源于内科患者的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来源于外科患者的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来源于内科患者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高于外科患者的有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及头孢呋辛[62.7%(271/432)比58.0%(202/348),65.5%(283/432)比55.5%(193/348),63.8%(275/431)比53.3%(185/347),41.8%(180/431)比34.4%(120/349),34.0%(146/430)比26.6%(93/349)],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94.4%(151/160)比83.3%(140/168)],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92.2%(190/206)比86.1%(230/26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及米诺环素[30.1%(31/103)比19.0%(41/216),29.7(30/101)比17.5%(38/217),19.4%(20/103)比10.8%(23/213),19.2%(19/99)比9.8%(20/204),23.2%(22/95)比11.1%(22/198)],敏感率低于外科患者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及克林霉素[54.8%(40/73)比78.9%(71/90),50.0%(37/74)比71.3%(62/87),28.8%(21/73)比46.6%(41/88)],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77.3%(269/348)比90
- 康建邦田志宏李晓霞张润梅段金菊张瑞琴
-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抗菌药病原菌
-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微生物检测与防治研究进展
- 2025年
- 新鲜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OCA)是针对大块软骨局限性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1]。微生物污染是OCA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风险[2]。完善的生物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OCA治疗体系顺利运转的关键一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OCA手术的失败,甚至引发关节感染和疾病传播[3]。因此,针对OCA治疗提供生物安全保障,一方面,是对患者负责,避免因为手术感染不必要的疾病;另一方面,为推进我国OCA治疗体系的建立提供保障。然而,目前国内针对OCA治疗尚未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保障体系,这极大地制约了OCA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 赵瑞姚英娟马永胜张晓康建邦段王平侯锐钢段金菊
- 关键词:关节感染疾病传播手术感染微生物污染安全保障体系
- 吸乳器应用不当致乳房皮肤坏死及蜂窝织炎一例被引量:1
- 2017年
- 吸乳器抽吸乳汁是哺乳期产妇常用的缓解乳汁淤积的方法,恰当应用可以促进乳汁排空,预防急性乳腺炎,但是,应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吸乳器应用不当导致乳房皮肤部分坏死并引起广泛蜂窝织炎,是一种罕见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此种情况鲜见文献报道,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 侯志超宋伟康建邦土继政任云郭美琴
- 关键词:乳腺疾病乳腺炎蜂窝织炎
- 基于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分段回归模型评价抗菌药物管理防控院感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应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分段回归模型分析抗菌药物管理防控院感的长短期效果,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方法收集山西省某三甲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抗菌药物管理实施前后住院患者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数据,采用调整异常值的中断时间序列的泊松分段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后短期干预效果较好,干预之后感染KPN的风险是干预前的81.25%(P<0.05),即感染KPN的风险下降了18.75%;但长期干预效果较差,时间每增加一个月,感染风险会增加1.55%;因新冠疫情期间重病患者占比大,院内KPN感染率升高,感染风险增加了68.81%。结论实施抗菌药物管理,仅在短期内降低了KPN感染的风险,需要长期严格执行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考虑了异常值的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分段回归模型既可以定量的评价短期、长期的干预效果,又可以对异常值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
- 赵执扬刘静史楠康建邦段金菊乔宇超仇丽霞
- 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克雷伯菌肺炎
- 某三甲医院2008-2018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08-2018年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思路及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采用BACTECTMFX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VITEK 2 COMPACT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通过WHONET 5.6、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1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2025株(63.38%),革兰阳性菌占1170株(36.62%),检出率排名前5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966株(30.2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37株(16.81%)、肺炎克雷伯菌324株(10.14%)、铜绿假单胞菌151株(4.7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51株(4.73%)。对病原菌进行年龄分组,粪肠球菌在41~65岁组和>65岁组中的检出率比18~40岁组几乎多出一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年龄组别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性监测显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病原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75%);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鲍曼不动杆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为14.30%,低于全国水平;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是78.00%,与全国2018年MRCNS的检出率相近(78.90%)。屎肠球菌的敏感率低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的阳性球菌。结论医院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各自特点,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有差异,因此,临床抗感染治疗应根据本院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及年龄,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
- 冯金鑫康建邦朱园园任健王思扬李珍张瑞琴
- 关键词:病原菌血流感染抗菌药物耐药率